顺“势”读长文 “理”“趣”求兼得
2022-05-30张晶
张晶
【教材分析】
《芦花鞋》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第四章,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编芦花鞋,青铜去卖芦花鞋的故事。课文篇幅较长,采用“空行分段”的方式分成四个部分,赞美了青铜勤劳、乐观、善良的美好品质。
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提示了阅读长文章的方法,并提出了“通过列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单元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对如何阅读长文章、列小标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两课的学习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阅读感受。
课文围绕“青铜”和“芦花鞋”展开。除了让学生欣赏芦花鞋的美,感受青铜一家的乐观坚强,教师还可以适时链接资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阅读《青铜葵花》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边阅读边批注,围绕“青铜勤劳吃苦、淳朴善良”“芦花鞋暖和、美观”“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温馨”,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
4.产生阅读《青铜葵花》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激发阅读期待
1.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1)了解学生是否读过《青铜葵花》。
(2)了解学生是否知道课文选自《青铜葵花》。
(3)了解学生是否读过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教师引导:没想到,同学们不仅对课文的出处有一定的了解,还读过这么多曹文轩爷爷的作品。看来,这些作品真的很有魅力!
2.了解预习情况。
(1)导入: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你们觉得芦花鞋怎样?
预设1:漂亮、温暖、质朴……(用词语形容芦花鞋)
预设2: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引用课文中描述芦花鞋的句子)
(2)交流文中提及的人物,说说主要人物是谁。(板书:青铜)
(点评:看似不经意的“聊”隐含了教师的多重目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预习情况,还能舒缓课堂的学习氛围。而同伴间不同阅读情况的比较,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和作者其他作品的阅读期待,为阅读《青铜葵花》整本书埋下伏笔。)
二、列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用空行的方式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提问:这样的方式与之前的课文有何不同?
预设:《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划分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划分课文。
2.回顾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掌握的列小标题的方法。
引用法:如引用人物的语言“雨来上夜校”“雨来没有死”,引用文中的词句“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概括法:如“雨来脱险”“上托儿所、回老家”。
3.交流预习时完成的作业(如图1)。
预设1:围绕“芦花鞋”。
做蘆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喜爱芦花鞋—最后一双芦花鞋
预设2:围绕“青铜”。
做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
出示几组小标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列小标题的线索(“青铜”或“芦花鞋”),同时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概括内容。
4.学生修改小标题。
5.根据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做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卖鞋—卖脚上穿的鞋
根据这些小标题,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青铜一家人做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一天,下了一夜大雪,家人们劝青铜别去镇上了,青铜却坚持在大雪中卖鞋。仅剩的十双芦花鞋都被买走了,但还有人想买芦花鞋,最后青铜脱下脚上的新鞋,把它卖给了对方。
教师总结:大家借助小标题,用上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讲完整、讲清楚了。这样串联内容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抓住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列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长文章的方法之一,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读长文章的方法,关注小标题,再呈现小标题样例,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列小标题的线索,依据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中,教师依据学情,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三、默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1.默读课文,画出印象深刻的内容,并用一两个词批注阅读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成果。
3.分享小组学习成果,渗透交流阅读感受的方法,如说说批注的词语、朗读、结合生活经验等。
(1)关于芦花鞋。
预设1:暖和。
句子一: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句子二: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句子三: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小结:这芦花鞋可真有意思,光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穿在脚上就更暖和了。(板书:暖和)
预设2:美观。
句子一: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
句子二: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句子三: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
小结:芦花鞋既实用又美观,真是太惹人喜爱了。(板书:美观)课文中描写芦花鞋的句子很多。这些句子放在一块时,我们能感受到芦花鞋神奇的吸引力。
(2)关于青铜。
预设1:勤劳吃苦。
句子一: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句子二: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句子三: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小结:寒冷的天气让我们感受到了青铜冒雪卖鞋的艰辛,更衬托出了青铜勤劳、吃苦的品质。(板书:勤劳、吃苦)
预设2:淳朴善良。
句子一: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句子二: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句子三: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
小结:那个不趁机宰顾客一笔的青铜,那个替人着想、甘愿自己忍受针刺般寒冷的青铜,他的淳朴善良令人感动。(板书:淳朴、善良)
(3)关于一家人的生活。
预设:温馨。
句子一: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句子二:青铜闻声,就会赶过来。见到葵花手指着的那一穗真是好花,就会笑眯眯的。
句子三: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
小结:苦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垮这一家人,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们的生活十分温馨。(板书:一家人、温馨)
(点评: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静心阅读、批注、交流。组内交流,重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说说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现。小组汇报,重在整合与梳理阅读感受,其他组的学生可以适时补充。教师要引导学生前后关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激发思维,产生阅读兴趣
1.过渡:青铜与葵花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很大不同。课文中有些描写让我们有一些陌生或者疑惑的感觉。你能找出一处和大家交流吗?
预设1:关于芦花鞋的制作。
芦花为什么只要当年的?为什么编织芦花鞋,不做棉布鞋?……
预设2:关于芦花鞋的重要性。
一百双芦花鞋对青铜一家意味着什么?这笔收入重要到什么程度?……
预设3:关于青铜。
青铜不能说话,怎么向顾客表示价格?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那双鞋卖掉了,究竟是为什么?……
2.呈现补充资料。思考: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吗?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五七干校”时期的江南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善良的青铜一家收养,成了哑巴男孩青铜的妹妹。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青铜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了葵花能照一张相,他冒着风雪站在街头卖芦花鞋;家里没钱买油灯,他给葵花做萤火虫灯;灾年没有吃的,他想办法挖芦根、抓野鸭给葵花解馋;为了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制作了美丽、纯净的冰项链。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种种苦难接踵而来,一家人不畏艰难、互相扶持,从容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3.总结全文,检查本课生字学习情况。
认读词语:搓草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
提醒容易读错的字:搓、祈、屑。
4.简要介绍《青铜葵花》的创作背景,并呈现小说目录,引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引导:《青铜葵花》这本书中,像“芦花鞋”这样的事物还有很多。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些事物,以它们为线索,去阅读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点评:通过提出疑惑、借助资料解惑,学生在认知冲突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激发了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同时,教师提供《青铜葵花》的目录,让学生知道书中的故事是以不同事物为线索的,从而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列小标题、前后关联等方法来阅读整本书。)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应该是一项“理”“趣”兼得的学习活动。本课的设计,教师遵循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规律,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适时引导学生习得长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顺“势”而读,点燃阅读兴趣
本课的教学,教师遵循了学生作为“读者”的心理,顺“势”而读,引领学生经历了阅读准备阶段、阅读感知阶段、阅读高潮阶段、阅读反思阶段和阅读迁移阶段。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作者和他的作品有了大概的了解,为进一步阅读课文做好了准备。第一、二板块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带领学生整体感知长文章。第三板块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批注、交流,引发阅读高潮。第四板块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书中描述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使其产生认知冲突,展开阅读反思。教师还展示了《青铜葵花》的目录,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整本书,迁移运用从课堂上习得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二、顺“势”而导,获得阅读方法
本课的教学,教师在两个板块中做了充分的预设。预设的目的,一是体察学情,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在第二板块中,列小标题时,教师基于学生课前的阅读准备和预习情况进行预设,精准选择样例,为学生提供列小标题的两个主要角度:主要人物或者重要事物。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概括小标题,比如关键对话、关键数字等等。在第三板块中,教师基于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行预设。只有做了充分的预设,并依据学情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提炼,经历完整的学程,他们才能习得真正的方法。当然,设计的包容性越大,对教师引导能力的考验就越大。尤其是长文章,篇幅长、信息多,教師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关联,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做前后关联,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顺“势”而导。
长文章的阅读,是为五年级的古典名著阅读和六年级的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打基础的。因此,在长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规律,关注阅读方法(理)和阅读兴趣(趣),为之后的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