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怎样提质增效

2022-05-30何海梅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三角形作业

何海梅

现阶段,“双减”政策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双减”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摸索创新课堂模式,结合学生成长需要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

一、科学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从知识教学向学习潜能开发转变

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减少作业量以后,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优化方面抓起。首先要对教学目标的创新,对教学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因为“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教师切实理解“双减”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需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能透彻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的学习技巧。让教学工作实现从教会学生记忆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最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分析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根据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而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如果发现学生接受知识或者新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调整,还需要结合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接受程度和教学需要不断调整思路,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以后,科学地分析教学当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科学调整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知识教学为中心。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数学学科讲究的是思维方式教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教学方面,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问题的习惯,远远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更加关键。在“双减”政策以及核心素养教学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足,就要积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使教学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让课堂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二、“双减”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借助情境创设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往往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小学生的自制力不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很容易因为学习兴趣不足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非常被动。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由不到愿意学到愿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更加轻松。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插入生活当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加减法运算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笔者运用了公交车上计算乘客的数量以及超市购物的生活实例等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加减法的思考,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不断调整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理解学习知识的目的,使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例如,1.一些长途的公交车禁止超载,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交通部门要求每个乘客都有自己的座位,如果车上有35个乘客的座位,在始发站上车的乘客为25名,那么在没有乘客下车的车站,司机最多可以允许多少等车的乘客上车?2.小明家里买了10个桃子,已经吃了3个,还剩下几个?3.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10.5元的苹果,给了售货员15元,应该找回多少钱?这些生活当中常见的情境当中的数学的运用实例,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在生活当中的体现具有切身的体会,并且明确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情境,学生能感受到书本上知识的来源和运用价值,学习兴趣自然就能得到提升。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以后,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表现也会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能获得保障。

(二)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主要优势在于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课堂上运用合作探究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特别是形成一种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氛围以后,组内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各成员的优势为小组争光。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配合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在集体当中,不同学生的能力不尽相同,科学的合作可以实现高效的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时,运用小组探究教学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部分学生来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当中可能并不常见,如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往往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北師大版“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三角形,让各个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面积的求法。在课堂上,不同小组的三角形制作方法可能不同,制作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的小组运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正方形的纸和圆形的纸个制作了三角形,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三角形的感受,并且分析不同形状的纸制作出来的三角形的特点。部分小组的学生表示,使用不同形状的纸张制作三角形的方法不同,如果运用圆形的纸制作三角形,工序相对较多,但是如果运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纸制作三角形,只要选择一个角折叠一次就能得到三角形。运用正方形制作三角形时,可以将正方形纸张按照对角线进行折叠,这样能得到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分析,根据这个规律,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呢?不同小组的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可以结合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分析,这样是一种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方式,只需要再加上一个等大的三角形,拼成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这样有助于数字的计算,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有学生表示,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比较浪费时间。也有学生说,因为两个三角形一模一样,是从一个正方形中裁减下来的,所以,可以直接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就能得到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2,平均分成两部分,就能够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了。接着,其他小组的成员也纷纷积极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对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纷纷进行了分析,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提升课堂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尤其是在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可以将知识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小学生从小就对互联网有所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源,制作自己的教学素材,然后分小组上台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学习方法的分享,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上台反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演示,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又如,教师在讲解按比例分配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知识点的含义进行演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以及教学动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引领学生更好地寻找科学学习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在问题当中找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

(一)减少作业的量,提升作业的质

作业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在教学工作指导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控制作业的量,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使作业的反馈真正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完善和改进。减少作业的量可以主要体现在减少书面作业方面,在传统的作业布置当中,多数作业以书面的形式完成,虽然量较大,但是实际作用不够显著,很多学生单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以敷衍的心态完成作业。在“双减”的背景下,需要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作业的过程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布置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任意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解决问题的心得进行分享。然后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予以评价,多加肯定,学生也能从教师的积极评价中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加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且形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现活学活用。此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减少作业以及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更容易对教师产生比较好的印象。在作业具有趣味性并且量较少的情况下,学生更加有积极性用心地完成,对一个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尽可能减少作业的完成时间,科学地控制作业的难度。研究表明,当一件事情的难度适中时,个体完成这件事情的积极性是最高的,难度过低时,个体就会因为目标过于容易完成而降低完成事项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大,也会导致个体容易出现自卑感、挫败感,导致个体尝试与探究的积极性降低。因此,教师需要科学的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知识的接受程度来布置作业,合理地控制作业的完成时间和难度,切实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

(二)建立科学的作业质量反馈机制

作业的设置不是为了单纯的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而是真正需要让作业发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在作业设计中,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十分关键,反馈的过程是教师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也是指导教师更新作业模式的指南针。“双减” 政策的推行,对作业的布置和反馈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作业切实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作业反馈方式主要包括与学生进行访谈、教师在观察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过程中书面记录等,与学生进行访谈主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近期学生面对教师布置作业的看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了解到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习需要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比较真实、全面。书面记录问题能帮助教师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为教师优化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作业内容提供帮助,是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根据学生的个体化需要设置个体化的作业内容,给予个体化的评价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不同,心理特點不同、学习能力以及心理需要均不尽相同。笔者认为,要想使作业发挥实际作用,就要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布置符合不同学生成长需要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有学生“吃不了”,有学生“吃不饱”,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作业的内容,使作业内容与学生的需要相匹配。此外,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挫败感的学生,可能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积极关注。对成绩较好,容易产生优越感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评价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鞭策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合理地设计作业和评价作业,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拥有正确的心态,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愿意思考问题。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质是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双减”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作业的减少,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质增效的方式较多,不同教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作业设置、评价等多个环节,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落实“双减”的基础上,使学生受益更多。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双减三角形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作业
画一画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