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
2022-05-30陆玉梅
陆玉梅
摘 要: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历史进程、引入本土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剖析先进事迹、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让学生在历史氛围中形成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它是爱国的基础,一个人只有热爱祖国才会拥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教育是陆游《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是当今众多爱国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家国情怀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以同样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时代。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是诸多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學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围绕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进行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1. 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
历史课程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很多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并且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长为有品德的人。
2. 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
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维护和强烈的责任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会使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高中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时代进程中的各种事例和人物,让学生在历史中能够剖析出人物的责任感,感受其展现的家国情怀,进而形成爱家、爱国、爱人民的强烈责任感。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家国情怀素材,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挖掘其背后隐含的家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探索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还能够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追溯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形成了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心系祖国,为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1. 比较历史进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不同历史进程进行比较,采用史实辅佐的方法挖掘显现家国情怀的素材,加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以下统称“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中,中国在鸦片战争下被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群众发起反抗,力求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最终在辛亥革命之下,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和国家暂时性得到了稳定,激发起了民众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些进程中发生的事件的对比,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解放思想和家国情怀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引入本土资源
各个地区都有历史博物馆、古代遗迹、纪念馆等本土历史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本土历史资源相结合,引发学生产生家国情怀。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将本土的历史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为教学导入,这样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历史变得不再遥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复习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土史实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和搜集相关的本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加深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来调查本地的历史,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感受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加强对家乡本土历史文化的感同身受,引发家国情怀。
3. 创设历史情境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以议题式方式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在创设历史情境时可以利用视频、戏剧、朗诵等方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在教学必修1“辛亥革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结局,通过视频的学习强化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知。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进行回答: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认识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呈现《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史实视频,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不得不进行反抗的历史现实,学习爱国青年寻求救国道路的家国情怀。
4. 剖析先进事迹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如郑成功抗击倭寇、林则徐火烧鸦片、戊戌六君子变法、左宗棠发展民族工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优秀人物的历史事迹进行挖掘,让学生体会他们的伟大,如何以国家之大舍弃自身利益,奔赴于发展国家之中,甚至危及生命也要为发展国家和统一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深刻感受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例如,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中国强行进行贸易输入,面对大量的鸦片侵蚀我国人民的意志和身体,以及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出,林则徐向道光皇帝谏言,指出了鸦片带来的危害,于1839年在虎门大规模地燃烧处理鸦片。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鸦片在中国的肆意流动,同时在广大民众之中燃起了家国情怀,对抵制鸦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人民知道了鸦片的危害,激起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新文化运动刺激了人民解放思想的意识,要求民主和科学,此时陈独秀创立了《新青年》,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地位,使得当时的中国燃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潮,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陈独秀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息息相关,两者不可分割,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胸怀家国情怀。
5. 开展综合实践
近现代史中有很多革命志士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国家统一时英勇献身,他们的英勇事迹被陈列在博物馆或纪念馆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和纪念馆等革命史馆中进行参观,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先烈为祖国的和平、安定英勇奉献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必修1“抗日战争”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中实地进行学习,感受当时的抗日情境,设身处地联想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成功,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使学生继承优秀的中华美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向阳.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19(33).
[2]陈兵. 历史课堂基于“立德树人”视域的家国情怀浸润与培养[J]. 广西教育,2020(1).
[3]宋学录.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及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