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多”为美术核心素养奠基
2022-05-30黄国华
黄国华
当今时代,小学阶段的教育已经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美术学科普遍把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育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上把这些核心素养,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接触、多体验、多发现、多创作、多欣赏,去积累、去习得、去沉淀,为形成美术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讓学生多接触,了解基本知识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其余素养的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与认识能力。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课堂。低年级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今学龄前教育“画画”占比较高的有利因素,让学生通过多接触美术工具、美术材料和美术作品,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为其他美术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美术工具》时,教师先通过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美术工具的功能作用。以蜡笔为例,蜡笔在图画纸上作画,蜡体会附着在纸的表面,纸的表面越粗糙,蜡笔的使用效果越好。教师通过亲身演示,利用多种色彩的蜡笔反复涂画,形成复合色,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用蜡笔绘画带来的厚实,以及光鲜艳丽的艺术效果,体会蜡笔绘画的特殊美感。而后,教师再逐一教学,展示某一美术工具,演示这项美术工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工具的名称,动手用用这个工具。这样把常见的美术工具教学完毕之后,让学生答题闯关:在课件中准备这些美术工具的卡通图片或照片,让学生轮流单独回答出工具的名称;也可以设计成连线题,增加题目的趣味性,锻炼学生对不同工具的区分能力,深化认知。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使用常见的美术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尝试,在实践中强化认知。这样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用用,与美术工具多次接触,掌握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让学生多参与,体验乐趣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知的获取与形成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学生的亲身参与的活动,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双手双眼、全身心地获得艺术感受,生成属于自己的、真切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6课《美丽的印纹》时,教师可以在课件展示多样化的印纹,展示时注意素材的有序和多样性,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和充分的认识。作品展示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亲自制作印纹,感受印纹多样化的创作过程,亲眼观察制作的成果,用心体会印纹图案的色彩、质地、图像等特征。这样的创作过程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内心距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让学生多寻找,发现美好事物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亭台楼榭、用品物件,人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无一不蕴涵美的元素。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美,发现身边的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植物和动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并带一件“教学工具”到学校来,可以是一枝花或者小草,也可以是一片树叶。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外形特征,先用眼睛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再嗅一嗅气味,最后用双手感受它的触感、硬度,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勇敢表达。最后,教师可以以“我心中的植物之美”,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美丽植物,要求说明美在哪里,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再让其他学生点评他说得好不好,是否表述出了该植物的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认识才能更加成熟,能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并作用于自己的美术学习中。
四、多创作,表现自己思想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物品和环境进行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想象,通过绘画、模型等予以呈现,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童话里的小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童话里的小屋”的制作,然后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运用橡皮泥或者旧纸箱等材料自由创作。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只是给予引导和启发。另外,课堂的最后,教师应当安排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和解说自己的作品。此时,教师应注意引导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秩序,在展示作品的小组进行讲话时,台下的其他学生应当仔细聆听,充分欣赏他人的优秀作品。分享完毕后,教师引导台下其他学生一起为进行分享的小组鼓掌,作为肯定和鼓励。在和睦友好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独立的创作意识和审美品位。
五、多欣赏,品味作品美感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赏析名家作品是很好的教学途径。教师课堂上可以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多欣赏名家作品,尤其是我国经典的美术作品。在赏析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艺术鉴赏素养,还能受到优秀作品的充分熏染,汲取丰富的养分。在现代社会,审美品位可以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这样一种误区:学生应当形成一致的审美观念。实际上,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多样的审美能力,鼓励和尊重多元化的审美观念。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在提高学生文化层次、提升审美品位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时,教师可以从京剧脸谱的文化入手,利用事前下载的《霸王别姬》京剧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听讲解”,对京剧脸谱形成初步认识。而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脸谱的造型、色彩和脸谱图案判断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视频中的楚霸王项羽,脸谱主要由黑、白亮色构成,其中黑色体现出了项羽直爽、勇猛的性格。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一边向学生讲述脸谱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脸谱”的认识,还能激发学生探究“脸谱”的兴趣。学生掌握了这些脸谱色彩内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人物脸谱探讨人物的性格,如红色代表忠贞、勇敢;蓝色代表刚强、正直;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等。如此通过欣赏彩墨脸谱的用色、用墨及表现技法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发现美术作品的“文化美”和“艺术美”,从而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美术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夯实美术基础,丰富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发现、多创作、多欣赏,从而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远大理想。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