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重构,变革学习方式
2022-05-30陈昆榕
陈昆榕
现代教育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学校教育呈现出全景式、多样化、个性化等诸多特征。教育活动不应局限在教室之中、课本之内,而应以更为开放的姿态,从更广泛的视角对学校的育人场所进行统整重构。为此,我们借鉴信息化学习中的泛在学习理论,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改造校园内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探索出一条由空间引发的学习方式变革之路。
一、泛学习: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校园是实现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场所。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谈到一个观点: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學。学校教育则应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应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为主动、开放的学习空间,正是我校进行校园学习空间场域建设的理念支撑。
广义上说,泛在学习指不受制于技术的无处不在的学习,即随时随地都能开展学习活动。有学者将泛在学习表述为7A,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 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in Anyway)获取自己所需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以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s)来进行学习。
在泛在学习的视野下,我们可以把校园空间视作一种基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泛学习场域,泛在学习空间的打造是支持学生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途径。作为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学校理应主动承担起责任,探索校园内泛在学习空间构建之道,为学习的发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泛空间:时空融通的空间设计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著名建筑师王澎说过: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在设计建造一所学校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为学生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美好世界。因此,校园不能仅仅是传统概念上的教室加操场,而是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事实上,校园里的各种建筑及空间设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1. 立足尊重教育理念的空间构建。
学校以“尊重教育”为治学理念。因此,在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伊始,我们便从尊重学习的主体、尊重学习的发生、尊重学科认知规律出发,将设计权交还学科组和学生,通过多轮头脑风暴、项目征集令等方式广邀一线教师、学生全程参与空间设计、物料呈现、项目选择、方案论证、文化渗透,边修改边实践,边实践边修改,逐步形成了泛在学习场域雏形,随时随地给予学生生长、创造时空。历经多轮调整、更替,学校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十大学习场,囊括十三个学科领域的泛在学习空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一场场的项目推进会、头脑风暴,一轮轮的泛在学习空间学科探索小队实践,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
2. 走向五育融合目标的项目设计。
党和国家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泛在学习空间的设计和项目聚焦正是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辟第二学习阵地的具体尝试。
在探索中,学校建设了科技空间站、魔法音乐学院、毓力体育运动空间、红色密码研究站、舒心小屋、U-Learning学习场、大师艺术学院、出奇“智”胜学习空间、字里行间阅读场、STEAM人工智能创客泛在学习空间等十大空间。各空间目前已承载学科研究类、综合实践类、美学鉴赏类、体育竞技类、品德熏陶类、实地考查类等多样化的分支项目学习,特色鲜明,彼此关联,指向五育融合的体验与探究。
如红色密码研究站联通党史文化长廊、校党建室、少先队大队部等空间场所,为学生们提供自主探索红色文化的空间。出奇“智”胜学习空间分两层。一层将历史和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设有多个展示柜展示传统数学益智器具,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益智器具发展史。多人协作操作台上的益智器具可以让学生随时取用,随时进行探索与交流。在进阶的二层空间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华容道的历史文化,并组建团队挑战华容道PK榜,既培养了思维品质,也提高了竞争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机能。毓力体育运动空间克服了场地的局限性,多样化地将多个体育场所串联使用。从二人、四人、八人制足球场到标准化球场,不同的场域满足运动小将们多样化的需求。在魔法音乐学院里,学生们可以通过自主点播,翻阅“古典音乐绘本”,走进古典音乐探索之旅。他们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编创,演奏音乐片段、编创歌词和舞蹈动作,DIY打击乐器……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己的舞台。
三、泛智慧:身心浸润的学习方式
浙江大学邵兴江教授撰文指出,校园空间的优化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优质学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高效管理,教育品质提升及学校社区共融。其核心是基于教育学视角对学校空间加以规划与使用。泛在学习空间从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传递出“无时无处不学习”的学习理念。同时,学生们在空间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现实性便成了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和进一步深化。
以学校科技类泛在学习空间——科技空间站为例,站内设有知识区、互动区、探索区三大区域,囊括实验展台、科学史展区、自助实验室、联网资料库、DIY区、成果报告厅等。学生可以在这里经历初步认知、自主探索、内化生成三个步骤。在成果发布墙上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张贴上墙,供全校师生浏览学习。学生的项目研究从资源获取到实践探究再到成果展示,都可依托科技空间站进行。
来自五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他们的泛在学习空间研究项目——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该项目源自五年级的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完日影变化后,对教材中提及的中国古代计时工具——太阳钟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他们在科技空间站开展了自主研究活动。空间站的图书和电子阅览区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资料查询渠道。学生亲手操作站内存放的日晷、圭表、滴漏等各类计时工具,分析、比较各工具的优劣,探索不同工具的计时原理。在探索区,他们协作完成地平日晷模型,并在讨论交流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整、交流,并对外发布。
在泛在学习空间里,学生的探究了从最初的新鲜、好奇,甚至带着一些茫然逐步发展为熟悉、喜爱和积极参与。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分学科、分项目开展自主研究、团队竞赛、交流辩论,在各空间学科导师的协助下不断提升自我,个人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