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非文本阅读能力

2022-05-30刘久军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配律统计图表格

刘久军

“双减”背景下,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然而减负不能降低质量,如何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阅读的指导是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对非文本材料的阅读、理解。我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渗透,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然而,在数学中,数与形一般都是以非文本状态呈现的。这就是说,非文本阅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对非文本数学材料的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都能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习阅读表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非文本阅读是建构文本的过程,阅读之后的整理是一个建构过程。其实,就是先拆解再组装。非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在数学教学中,表格的呈现方式相比于其他的表现形式更加清晰、直观。因此,很多时候,数学学习要借助表格的形式。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表格,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例如,下面是一个借助表格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

某学校的购物清单,根据表中信息,把表中内容填写完整。表格中清晰地展示了购买的物品、单价、数量、总价。教师要根据表格,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表中呈现了哪些元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关系,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填出表中要求的部分。

这类表格作为呈现生活中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阅读统计图渗透数据统计意识

除了表格,非文本内容还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数学中,其中,包含各种统计图。阅读统计图,重点培养学生的筛选整合图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其数据呈现形式不仅能反應数量的变化,还能透过数据反应更深层次的某种现象。我们可以此为依据调整行为方式,或者根据统计图反应的某种现象,做出相应决定。下面以折线统计图为例进行阐述。

上图是“我国某地区每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通过图中各点的位置可以看出气温的高低变化。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一目了然。线的起伏变化,不仅能够看出一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还能够依据线的走向判断出哪两个相邻的月份气温最接近,哪两个相邻的月份气温变化最大……这些都是通过统计图直观展示出来的。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图上所反应的地区冬天冷夏天热,一年四季分明,符合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由此可以判断这个统计图反应的是我国北方的天气状况。通过阅读统计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从图中看到直观反应的信息,而且能通过图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并以此为依据做出一些决策,如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哪些作物的生长,对建筑会产生哪些影响,应该怎么避免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的不良后果等。

三、阅读线段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相较于文本材料,非文本材料通常以符号、图画、数据表格、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需要大家仔细观察、思考,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认真提炼才能找到内在联系,补全相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非文本材料的阅读,要求学生要学会从多元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并加以归纳、概括。非文本阅读既具备文本的基本共性,在语言和结构的组合上又区别于其他文本形式。线段图作为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典型形式,一直被数学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它比文本内容更能够直观地表达编者想要传递的基本信息,具有概括性强、醒目等特点。因此,相对于文本内容,非文本内容能够简洁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其阅读具有“短、简、快”的特点,能够直观呈现所要陈述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线段图更是优点尽显。例如:

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有100千克,梨是苹果的[45],梨有多少千克?仔细观察线段图,发现这道题是把苹果平均分成5份,梨的质量相当于其中的4份,求梨的质量也就是求苹果的[45]是多少。可以列式为100×[45]=80千克,这个图更直观地表达了100千克代表5份,一份就是100÷5=20千克,然后再用20×4=80千克,由此得到梨的质量。线段图不仅能够表达必要的信息,也能很清晰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降低解题的难度,也是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会阅读线段图的基础上,还可以尝试把文字转化成线段图,直观清晰地呈现数量关系,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解答这类题,很多时候要依靠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再运用阅读线段图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数学学习中,更提倡方法教学,掌握科学方法,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

四、阅读算式合理灵活计算

数学的语言包含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数学阅读常须对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条理清楚的问题。计算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并且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定律。可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基本概念上,在运用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模仿,因此会错误百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尝试让学生先阅读算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算式的习惯。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前,我会安排学生读算式,37×41+59×37。教师可以这样范读:41个37加上59个37是多少。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读题练习,然后再过度到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特别得心应手。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73×99+73这个算式的读法,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很轻松,99个73加上1个73。养成阅读算式的习惯,不仅能对算式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规律,灵活计算的能力,从而为“双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讲道:“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中坚持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才能在双减大背景下实现减轻负担,不减质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吴  莹)

猜你喜欢

分配律统计图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统计表格的要求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