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张维山刘俊峰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学科

张维山 刘俊峰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投入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虽然现在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读书环境比起他们的父辈可以说是有了巨大改善,但是学生并未因此增加读书热情。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调皮捣蛋,他们不愿学习,甚至认为普通学校的学生将来考大学的希望渺茫,于是便自我放弃,在学校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般地混日子……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的行为,但影响着课堂的整体效果,不仅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处于青春年华的学生不仅没有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没有习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将来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青春期逆反的阶段。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无论从事哪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树立“抓德育促教学”的意识。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策略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存在着不小问题。有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常常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德育存在显著差异性。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处或班主任的事。因此从思想上就忽视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如何能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学习与德育融合在一起,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将德育融入课堂

想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师可以将课堂训练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进行“文件共享和管理”这一课的教学时,专门将练习的主题定为“如何在生活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其中包含了新闻素材、事迹素材、优秀党员照片等,在学生对这些混杂在一起的素材文件进行分类与管理时,自然会对自己操作的内容多加注意,其实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德育的教学,教师不用多费口舌和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在练习课堂内容的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当今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事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教育和党史教育。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手”、敢于“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电子垃圾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不急于将概念传授给学生,而先让学生自行上网搜索:什么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当如何处理这些电子垃圾?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电子垃圾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以身作则,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中学阶段,由于不计入中考原始分,导致部分学科往往不受同学们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出于“费力不讨好,还不如不费力”的心理,便会不那么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任由学生“自我放纵”,只要不太过分,教师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更加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气。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课堂纪律,该严管的就要严格管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讲授的科目产生重视。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严格管理班级纪律,要求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准时入座,爱护设备,正确操作,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该批评教育就要批评教育,绝不能心慈手软。其次,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教师要用心对待每一堂课,要做到备课精心,上课有激情。

三、美术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学好美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应在规范课堂纪律的同时,将课堂内容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让学生认识、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美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发现尽管学校要求穿统一校服,但是仍有个别学生或者穿着一些“奇装异服”,或者是在自己的校服上画出夸张的怪异图案,以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两点问题:一是处于青春逆反期的他们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二是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应该有怎样的穿着打扮。这时,就需要美术教师发挥专业教学的力量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打扮,穿着不要过于艳丽,也不要太随便,而应当做到优雅、整洁、有气质,这样的穿着打扮能从视觉上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穿着端庄大方的服装给他人带来的美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民俗服装、传统服饰、汉服唐装等,使学生能够了解服装的演变,领略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时装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这些服装美在哪?服装因何而美?”在教学与讨论中引发学生对于自身穿着打扮的思考。在让学生认识并且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不能强硬,这样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应当用引導、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只有让学生真的想明白了,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才真正称得上成功。

(二)让艺术作品带给学生精神的力量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能带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国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此类作品,在提升学生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化与德育渗透。例如:我曾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甘肃彩陶的图片,告诉学生:“读懂中国就必须读懂中国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就必须先触摸中国彩陶。”我向学生认真讲述了彩陶的发展史与艺术价值,告诉他们彩陶的出现为我国图案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千年前,只有我们的祖先能创造出这样的器具,如此精美的器具体现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审美与物质生产水平。在认识与了解“彩陶”的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大大提升,了解了我国悠久的文明与辉煌。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有着充足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与道德价值,在欣赏与认识这些艺术品的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这些艺术品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徐德明)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