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

2022-05-30潘颖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古典园林初中美术

潘颖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在世界建筑史、园林建造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结合地域、民族、文化、气候、工艺、建筑等诸多方面综合知识应用的产物,在时代的进步和迁移中,逐步形成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园林艺术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古典园林;初中美术;优秀文化;传承

一、导论

中国古典园林是闻名于世的宅园建造。自商周起,经魏晋,盛于隋唐,宋至明清成熟,逐步完善。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三大类别,分布广泛,且有着优秀的历史文脉。在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历史文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学习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起系统的知识学习框架,才能实质性地促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园林在建造技艺上采用独特的造園手法,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美誉,“天人合一”之理念。处处折射出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高,无不彰显其古国文明、博雅、高贵的文化自信,蕴含着中国经典文化和高雅脱俗的东方气质,做到自然美与技术美的完美结合。本案通过园林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博大。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和本民族经典艺术的惜爱之情,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典艺术的热爱之情。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致其能够源远流长。

古典园林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理解还只停留在外在的造型和学生自身内心的很模糊的认识阶段。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作为教师首先要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较为详尽的资料整理,明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内涵,建筑风格,文化背景等。同时表达以教师的系统教学梳理,引导学生认识古典园林艺术,重新认识这一辉煌文化。

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思想意识变迁深刻,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固有的传承逐渐消弭。许多传统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如何去实施有效地传承,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考量;让青少年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起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基本认知,并能通过课堂学习提出传承和发扬保护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讲,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与优秀文化的融合,促使文化知识的应用与传承。

二、探究实践

根据本案的课程设置,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学习是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很好地贴合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初中生已具备基本的主观思维能力,在了解传统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融入课堂,自主探究,多动手、多参与,在实践中系统性地掌握知识要点。此外,在教学中通过“图像识别”让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南北差异,在其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差异的渊源,理解地域差异以及南北文化的不同特点。将多样的艺术形式带入课堂,探究创新的教学思维,在创新中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诉求。对学生而言,如何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特别是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和提升其内心的学习兴趣,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和学习传承意识,需要教育的思考。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古典园林进行情境体验,欣赏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造园特点。中国经历了千年的沉淀,其古典园林艺术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独具匠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风貌,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包括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拙政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及以杭州灵隐寺为代表的寺观园林三大类别。教师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类别和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提高审美认识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充分利用,将资源加以整理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索园林的相关知识。当学生在探究中对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艺术逻辑能够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框架时,对于教学情境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在情境体验中,教师让学生观看颐和园、苏州园林、灵隐寺的园林建筑视频,在体验园林之美的同时,如身临其境地感知园林艺术的魅力。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类别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抛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此时可以抛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地域差异。即让学生“看图识别”探究各园林的分类,特点及地域差异。以此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中传统艺术的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

在经过学生一番讨论探究学习之后,总结出: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别

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从外观造型上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私家园林轻巧玲珑,寺观园林依山傍水有着大片自然景观,外观造型上差异悬殊。建筑风格上皇家园林建筑富丽,富有皇权象征寓意,私家园林建筑风格上修身养性,清高风雅,寺观园林幽静深邃,远离尘世,建筑风格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布局形式上皇家园林吸取园林精华,私家园林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寺观园林空间容量大,视野广阔,布局形式上有所不同。色彩处理上皇家园林富丽,私家园林淡雅,寺观园林宗教氛围浓厚。空间处理上皇家园林内外空间界限分明,私家园林通透,层次变化丰富,寺观园林具有浩大的空间容量。造成差异的客观原因有服务的对象不同,所处的外部环境及规模差异以及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有限的空间内,遵循自然条件,进行人工修饰整治,做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充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建造宅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色

最为直接的是把握园林建筑和园林造景的外形特点,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述出来,比如在形式美中有关纹样,装饰、建筑造型、景观造型、颜色材料等在园林建筑、造景艺术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在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上“景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处理的。人类文明起源于自然,园林是人造自然,我们崇尚自然之美,好的园林应该是物与人的有机结合,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欧洲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人工美风格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诗情画意般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在对园林外形的理解后,学生要对空间特点再作分析。以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代表,其主体是万寿山、昆明湖,以宫廷和苑林两部分进行布局,浑然天成。体量宏大雄伟的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南麓,成为山与湖的视觉中心,同时,与其大型建筑群排云殿等贯穿于山前上下的纵向轴线,湖光山水浑然一体,宛如天成。以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代表,布局精巧紧凑,功能完善,结构合理,错落有致。建筑与园林内部其他空间布局配比协调,突出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精致美感。寺观园林选址多选择环境幽静的自然山川修建,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氛,布局多采用左右对称,主殿所处位置为纵轴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的空间特点。

(三)对其艺术特点再作深入探究

不同的自然人文塑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在文化中理解古典园林建造的艺术符号,以此对中国古典园林地域差异下的深层内涵进行系统地学习认知,即是突破难点,也是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刻解读。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布局分为政治区、生活区、风景游览区三部分构成。全园建筑依据自然山湖形式巧妙安排。苏州园林拙政园作为私家园林代表,其布局,取自宋代文人苏轼的词意“与谁同坐轩”,表达“能与谁同坐?”是一种孤芳自赏的思想表达。寺观园林广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观建筑、宗教景物、山水植物的综合体。这些艺术布局,则是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浑然。中国古典园林在山石、花木、流水、建筑间创造了宜人的风景。更为深刻的是曲折有致中蕴蓄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皇家园林彰显王者气派,高雅庄重;私家园林往往表达文人情怀,归隐脱俗之意,文质彬彬;寺观园林也独有意趣,幽深仙境,花间隐榭,素雅宁静。总体来讲,造园本身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经过千年的锤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方造园文化。运用对比、衬托、隔景、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使得园林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景色上更是丰富多彩,视觉变幻多样。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融为一体,达到《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表达。

中国不同的园林存在着不同的地域差异,主要可以归结为南北差异。比如,北方惯用青砖青瓦,方格状四合院宅院布局,建筑则成为“景”的主体構成。即追求建筑形式美的意念,同时也作为显示贵族大宅,皇家气派的重要手法,庄严、厚重是北方造园艺术的惯用表达。南方园林在造型上则大不相同,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园林造型精致,轻巧、纤细、玲珑剔透,总是通过建筑、山水、花木统筹设计,彰显那种江南小景,优雅婉转,山水宜人的诗情画意之境。因此,其建筑空间在满足宅院生活居住需要的同时,善于造景,通过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小桥流水,纤细灵巧,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独特格局。当然这样的不同不仅取决于地域的差异,也是南北文化不同的历史文脉所致,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底蕴。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不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仅在学生本阶段的认知范围,通过教师的视角,通俗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探究中认识中国古典园林。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图像参照帮助学生去理解。对视频影像和图文的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学生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运用了对比、对称、借景、框景等手法。教师继续引导提问: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古典园林会有如此独特的特点呢?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对学生来讲,已不是表象可观的表述,是需要寻找根源文脉,参照历史逻辑进行全面地分析探究学习。

教师给出对于传统文化主题深究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挖掘园林文脉渊源。园林艺术中蕴含的不仅是中国古人造园的工艺匠心,更有着文人亲近自然的天性所至,是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法自然老庄气质的映衬。古典园林是蕴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恢弘大气的历史画卷。它有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凝练,文脉的传承,古典文学的蕴意,各家学说的包容,诗文绘画的精髓。在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契合学习的主旨,巧妙地设计和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古典园林的系统性学习,在欣赏中探究,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实现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中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培养,实现中国古典园林中人文底蕴,理性精神的传承。

通过在上一阶段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园林艺术的了解,确立了本节课程研究的主线,即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特点在学习的基础上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脉、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课堂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任务单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根据学习任务单和手里的资料对若干园林建筑图片进行分类,并在任务单上写出其特点。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一方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及类别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整理查阅的同时了解其文化传承,有助于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也更好地促成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实教总结

在本案例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园林造园艺术进行描述,表达对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对园林艺术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园林道德欣赏对比、分类,总结出古典园林的造园类别的不同,特点的不同。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进行分析深究,实现“欣赏·评述”的教学要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传统文化在造园艺术中的应用与表达。以此品评东方园林之神韵。

本案中,重点是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造园文化,条件所限,无法让学生现场体验园林意境。在导入阶段采用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镜头体验欣赏古典园林,尽力让学生置身于园林意境中来感受古典园林的造园工艺、特征、类别等。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与造园艺匠的精心美苑,从而激起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艺术、传承文化的美好向往。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目的从不是单一的美术技能的学习,最为根本的是在美术的视觉体验中深化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促成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可持续地、有效地传承下去。在本案例中,没有全盘概赏,对于欣赏做了有效的分类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单的引导下有所侧重,点对点进行思考深究,有兴趣,积极的,主动的,举一反三,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体验古典园林艺术中传统文化的映射。

从懵懂到不陌生,从不陌生到熟知,在学习认识、理解中激发学生保护、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的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肩负起新时代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责任。师生共鉴共赏,提升美术学科素养,促进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程贝贝.在教学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中国教师,2020,330(11):62-64.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古典园林初中美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园林艺术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