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05-30朱菊川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双减

朱菊川

[摘    要]“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业负担减轻,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多。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再一次凸显出来。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难以有效利用在家闲暇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兴趣特长培养、素质素养提升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双减”之下留守儿童教育凸显的课堂学习精神不佳、闲暇时间难以监管的问题,然后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双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双减”政策下留守儿童教育凸显的主要问题

(一)闲暇时间难以监管

目前,令家长最为头疼的是孩子回家后的管理问题。据一些家长反映,“双减”之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孩子基本都能在课后服务或托管时间完成书面作业;即使到家后还有可写的作业,一般也数量不多。但是,最为头疼的就是闲下来的时间孩子不知道做什么。尽管学校和老师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部分家长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在家监管孩子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大约有690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监管孩子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就更成了一个问题。

(二)课堂学习精神不佳

“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变长。除了正课、课外活动之外,还延长了课后服务和托管时间。由于一些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没有养成看护孩子在家学习的良好习惯,即使作业很少,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做完作业之后,不是偷偷摸摸玩手机,就是看电视,不但白白浪费了时间,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第二天到校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聚精会神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双减”政策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方面

1.城乡二元结构、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现行户籍制度的存在,即使有经济条件的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就随之产生。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近年来,应试教育思想或观念一直在社会上盛行。尽管国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地方哪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高、社会影响大,家长就想方设法地把孩子往这所学校送。农村也一样,家长和学校都十分关注升学率,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孩子教育人性化的需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留守儿童的娱乐教育场所更是稀少,留守儿童没有合适的场所进行娱乐活动,致使许多留守儿童涌向网吧、游戏厅等,久而久之便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

(二)家庭方面

1.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场所。尽管上学之后,学校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但是,并不是说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家庭就不需要再承担教育责任。相反,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事实上,在农村家长大批外出务工的形势下,家长把学校普遍当成了“托儿所”,认为有了学校教育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外出务工,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孩子在上学期间的需求无非就是吃饱穿暖,作为父母,只需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学生保障,并为孩子的将来打好物质基础,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那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即使在家也无能为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父母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教育。

2.家庭监管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家庭,离不开父亲、母亲、孩子这三种基本角色。但是,一方面,由于在城市打工的劳动者一般文化水平不高,所从事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所住环境差,没有经济条件把孩子带到打工地点居住、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所受教育少、教育程度低,对家长这一角色认识不足,未能尽到作为家长的责任。如此,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无形之中就割裂了原本健康的家庭。家庭监管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学生许多的不良习惯,弱化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減弱了学生道德评判的标准,影响了学生情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思想认知、性格品质的形成。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家庭缺失了父母角色,对孩子而言就像是缺失了人生成长的引路人。

3.忽视学生情感教育

在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往往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家庭教育的长远意义。他们认识不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外出打工是为了家庭和孩子的未来。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在孩子年幼时还比较重视,等孩子上学之后,即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也不得不外出务工,以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这样,将来有机会就可以让孩子上条件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正因如此,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让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导致家庭教育中情感缺失。

(三)学校方面

1.教师教育教学负担较重

相比于城市的学校,农村地区的学校,老师教育责任更重。一些外出务工的家长视学校为“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觉得万事大吉,无形之中使学校和老师多了一份责任。而且,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老师既要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又要承担课后服务和托管期间的工作,甚至一部分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量大,对留守儿童管理起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都比较薄弱的学校,有的老师甚至一人带多个年级多个班,即便大量透支精力也无法顾及所有的留守儿童。

2.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学校除了学习各科课本知识,还迫切需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但是,农村学校教师资源缺乏,除了能够保障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之外,其他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辅导老师。即使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也是流于形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本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给予帮助和引导,但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事关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学生方面

1.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不强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年龄小,正处于身体、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可塑性也比较强,但是,由于自身心智发育的限制,自我控制能力弱,自律意识不强,意志力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难以辨别善恶美丑,不能抵制外界环境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加之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严厉地管教,导致自控能力、自律意识差的学生得不到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行为举止、心理性格和生活学习习惯。

2.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不强

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社会生活阅历浅,经验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一旦交友不慎或管不住自己,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往往容易被别人利用或外界侵害。为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误入歧途,这一时期的学生非常需要监护人的监管和保护。另外,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农村各种条件相对较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教育、监管和保护,在自我保护和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双减”政策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社会层面

1.为家长带孩子上学创造条件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持续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以及待遇,让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带孩子来务工地点就近上学;另一方面,当地学校要积极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并减免课后服务和托管费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进城务工家长夜校等形式,培训、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以适应城市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求,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工作。

2.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对于没有条件跟随父母到务工地就读的留守儿童,所在地政府需要正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健全地方教育制度和解决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让学校有充足的资金对留守儿童开展专门性的教育课程,补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正面影响,消除不良场所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危害,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创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环境。

3.为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法制与舆论保障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地方政府要根据有关法律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动员乡村干部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之中,指导、帮助居家照顾孩子的代为监管人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配合学校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心爱护,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号召亲朋好友、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可以在每个村或者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引领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学校层面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

无论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还是课后活动成效,教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学校要基于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充分感受学校、老师的关爱与呵护,体验、体会成长的快乐,有效消除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僻、冷漠,保持良好的情绪、心理,有效促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有针对性地开设生活教育校本课程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在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开展亲子教育和生活教育。除了对留守儿童进行正常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外,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门的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校本课程。生活教育课老师一要引领留守儿童专门学习生活理论和常识,让他们了解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二要指导他们开展生活实践活动,通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和实践,提高他们生产、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技能,例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侍弄花草、科学养殖、合理用度、参加劳动等等;三要进行及时、客观、公平、公正的激励,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每学期举办的各类生活标兵评选活动和生活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出卫生标兵、烹饪标兵、种植标兵、养殖标兵等各种让学生学习的榜样,展示留守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成果,激励留守儿童积极投身到生活教育中,弥补家庭生活教育的缺失。

3.强化课后服务和托管教育质量

借鉴广东省课后服务“5+2”模式,“5”即“5天”,意指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早午餐、午休以及下午课后服务;“2”即“2小时”,指下午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对于留守儿童,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作业管理,包括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阅读等学习活动,争取在在校时间里当天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阅读等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三)家庭层面

1.担负为人父母的责任

家长即使外出务工,不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更不能觉得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而要扮演好父母角色,担负起父母责任,尽可能由一人外出打工,一人在家陪伴、教育孩子。如果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在家陪伴、教育孩子,必须外出务工,做父母的一方面要多抽些时间回到家中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给孩子一片心灵的蓝天;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等平台,每日和孩子交流,从孩子在校的学习感受、开展的活动、作业的完成情况到对爷爷、奶奶的照顾等各个方面,了解孩子,关爱孩子,指导孩子,为孩子消解不良情绪或心理,为孩子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让远在家里的孩子和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在一起。如此,能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父母責任的淡化问题,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消除距离的存在,让留守儿童的家长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2.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当家长的往往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客观地说,没有哪一个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越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就越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例如,一些家长坚决抛开孩子外出务工,主要原因还在于为了孩子的未来。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挣到钱,把孩子送到地方上最好的学校,孩子的前途就有了着落,所以,不管多苦多累,都在所不惜。像留守儿童家长的这一无视孩子身心健康和家庭状况的想法或做法,其实就是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作怪。在这些家长看来,学校决定孩子的命运,分数造就孩子的未来。事实上,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校再好、分数再高,对孩子来说都是过眼云烟。为此,家长只有彻底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才能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究[J].才智,2018(20):163.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