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05-30闫江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劳动教育

闫江波

本期话题:实施劳动教育,校长教师家长可以这么做……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培养完整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教师要发挥主动作用,与家长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在劳动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摘    要]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努力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认识到提升劳动意识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在高中展开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情感认知。当代高中存在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教育异化、劳动体系薄弱等问题,学校要设立校本课程,强化家校合作,加强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提升劳动意识。

[关键词]劳动教育;工作策略;高中学校管理

劳动教育指劳动、生产、技术、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则要帮助他们端正劳动态度。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领导要重视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一、指向教育目标,探析中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在高中阶段展开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生通过劳动教育,能更好地熟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得他们的社會化水平不断提升,能帮助他们转变成完整的时代新人。

可以设立家庭、学校、社会多元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要自主探讨如何完成班级、校园的清扫工作,要帮助教师整理教具,参与到校园黑板报、劳动园地等方面的活动中,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提升。在家庭生活中,和家长联系,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并将家务劳动和敬老等传统美德结合在一起。在社会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思考如何提升职业素养,提升敬业精神。这样就构筑了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全面发展,未来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在高中阶段,如果学生能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激发主动性和参与感,他们就能健康成长,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二)与时俱进,拨正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在高中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给学生制定参加劳动的方案,让他们来到工厂或者农村参观,了解生产,了解社会,让他们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到“新时代劳动者”主题探究活动中,首先结合自己的观察实践,说说新时代出现了哪些不同的职业,它们的任务是什么,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调查研究、参与实践等方式,切实了解快递员、清洁工等职业的特点,并思考他们的劳动给社会建设和发展能提供怎样的帮助。在积极参与活动,并反思之后,学生认识到自己此前的观点存在一定问题,他们端正了思想,认识到各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劳动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引导,避免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如有条件,还要构筑家庭、学校多元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扭转学生错误的劳动观,帮助他们矫正思想。

(三)有效衔接,提升认知情感

在高中阶段,学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自我认识,让他们学会抵制不良风气。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劳动认知情感,认识到要积极参与到劳动中,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设计了课内和课外有效衔接,校内和校外有效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首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将劳动情感融入教学中,如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思考劳动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品味和劳动有关的文学作品,在美术课堂上创作和劳动有关的艺术作品等。在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中,也将劳动意识渗透进去,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探索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他们的认知情感。在校园生活中,组织学生参与布置教室、打扫卫生、整理校园花坛等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在校外则积极联系社区、家庭,给孩子提供劳动的契机。通过校内外的有效衔接,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认知情感。

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探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情感,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二、省察教育现状,探析中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观念淡薄,态度冷漠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所有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与神的沉思最为接近的那种活动,也就有最大的能力来获得幸福。”但是在分析中学生现状时,却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劳动意识淡漠,常常故意逃避劳动。

学校组织了和劳动有关的调查活动,发现不少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在参加校园大扫除时,常常得过且过,甚至故意请假,逃避劳动。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组织评选了“校园劳动明星”,试着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消除劳动意识淡漠的问题。首先由各个班级先选择班级劳动明星,并总结上报他们的事迹,然后由校园广播台设计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全校学生都了解这些“劳动明星”的事迹,最后评选出“校园十佳劳动健将”,并号召全体学生学习这些先进的榜样。在如火如荼的活动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参加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们的劳动观念逐步提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中,改变了淡漠的态度。

校长要积极关注校园舆情,看看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然后采用从上到下的策略,通过优化校园环境、组织班级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劳动的重要性,从而逐步提升劳动观念。

(二)劳动教育异化,认知不当

很多学生常常忽视劳动的育人价值,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是否掌握劳动技能并不重要。家长也常常包办家务,让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思想,还会有意无意地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当工人,这样就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学生认知不当。

学校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后发现,不少班主任不重视劳动教育,错误地将劳动当成是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安排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劳动。正是这种劳动教育异化的情况,导致学生对劳动日趋反感。针对这种问题,学校从教育评价上入手,将“劳动教育”作为考核学生的内容之一,让学生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同时,学校还安排学生参与到劳动技能比拼等活动中,给予胜利者表扬和奖励,让更多学生得到激励,转变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

针对劳动教育异化的问题,学校要改变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要全面提升劳动意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样就能端正全校师生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三)劳动体系薄弱,造成脱节

教育主管部门对劳动教育的监管不足,造成劳动教育内容匮乏,评价方式不科学,劳动教育体系薄弱等问题,这就导致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的劳动素质也很难得到提高。

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现实,设立完整的劳动体系,让学生逐步提升劳动观念。首先在劳动内容上,不仅要让学生提升自理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出现了哪些新兴职业,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设计劳动形式时,除了要安排劳动实践以外,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进去,如引导学生结合科学知识,搞发明创造,设计新型的劳动工具,又或者让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探究如何能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种植效率等。在劳动评价方面,要从三个不同角度入手评价:一是劳动效率,要看看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否强;二是劳动态度,要看看学生是否主动投入到劳动中;三是创造能力,考验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进行劳动创造。这样才能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并将学校活动和社会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脱节的问题。

针对劳动体系薄弱的问题,学校要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方式,让学校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起到提升学生认识的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推动课程改革,探析中学生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设置校本课程,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要单独开设劳动教育类的课程,结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劳动课程形式,拓展课程内容,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在设立校本课程时,首先要注意丰富课程形式,如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写一篇劳动日记,让他们将自己参与日常劳动的经历、感受都描述下来,这样既能监督学生的自主劳动过程,又能让他们在日记中回顾劳动内容,激发内心体验,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改变传统课程无趣、枯燥的问题,融入更丰富的内容。除了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以外,还可以将劳动和文化、礼仪、科学等融合在一起,让课程内容变得千姿百态。如可以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劳动中,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劳动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事故。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本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首先了解学生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然后设计与之有关的劳动体验,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等新颖的形式融入教学中。如有学生想要养宠物,那么就可以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劳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如何喂养动物、打扫卫生,解决动物生病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繁殖饲养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借鉴。这样完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强化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学校要从丰富课程形式、拓展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这几个角度入手,探究如何设立校本课程,构筑良好的劳动氛围。

(二)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共育意识

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配合,目前不少家庭采用的是保姆式的教育,学生在被保护的环境下长大,无法得到全面成长。学校要强化家校合作意识,及时将学生在学校劳动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反映给家长,并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形成教学合力,让学生得到发展。

学校设计了网络沟通和亲子活动这两种家校合作的方法。在网络沟通中,各个班主任会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劳动的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劳动情况,并给家长推送一些和亲子沟通技巧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在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时,家长可以结合课件的内容,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除了网络沟通以外,学校还要给各个家庭提供各种亲子活动。如学校结合传统节日设计了“节令亲子活动”,将家务劳动融入其中,如在春节期间,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打扫房间、制作年夜饭等活动中;在端午节期间,全家一起包粽子;在重阳节期间,家长带着孩子看望老人,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系列活动之下,学生和家长都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劳动中,并感受到了劳动的生活性,趣味性,体会到蕴藏在其中的传统文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部分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又或者对劳动缺乏足够的意识,所以学校要和他们积极沟通,通过微信群、家访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帮助他们提升教育观念,掌握高效的亲子沟通方法,进而让学生得到进步。

(三)完善监管制度,提升实践实效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健全制度,完善对劳动教育的监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切实参与到劳动教育中,严格管理,强化考核,进而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要响应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规范化的劳动教育规划,并安排专门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融入其中。如在引导学生参与“学农”活动时,学校设定了详细的评价监督体系,围绕农业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劳动的总时长、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他人的沟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不同的角度入手评价,给学生设定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几个不同层次,然后打出总体评价分。指导教师还要结合观察的情况,给学生写评语,并引导其自主思考。如有的学生虽然劳动技能掌握得不错,但是态度不够好,每次劳动都推三阻四,还常常早退,总是躲在阴凉的地方休息,将工作推给自己的同伴。对于这样的学生,指导老师就要及时和其沟通,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其主动改正。在打分后,学校要汇总学生的信息,了解各个年级、班级学生在劳动态度、劳动能力上的具体呈现效果,然后设计下一轮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完善监督制度,促使学生逐步提升劳动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中,这样就能确保拉动教育的顺利展开。学校要制定在校劳动管理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打分,并给予优秀的学生奖励。

当下,学校要采用全过程育人的方式,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要根据他们的个人需要和社会变化进行调整,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序展开育人工作。校长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高中生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成長和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晓云.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做热爱生活的乐行君子[J].教育家,2021(36):60-63.

[2]谢卫东.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应“有为”且“善为”——基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6):13-16.

[3]易臻真,王洋.以社会实践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9(10):30-35.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劳动教育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党的群众路线指导下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