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活化思政理论课堂
2022-05-30彭有姬
彭有姬
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读本》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進行。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读本》和现有的教材、身边的素材相结合,探索适合的教与学模式,提升《读本》教学的成效。下面,笔者就以《读本》小学高年级第3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例,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故事为引,提出问题
《读本》以故事引入的方式,引出“人民”这一关键词,讲述的是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生的故事。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分层阅读,首先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在读中思考:“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爷爷的心中,人民处于怎样的位置?”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认真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对话和换位思考中,学生感受到习近平爷爷对人民的热爱。再次是结合背景图领会读,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图文结合,感悟“中国人民手拉手,向着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奋斗前进”。“以问题为兴趣”是小学读本教学中较好的引入方式,通过读与悟,激发学生感知《读本》并展开问题探究的求知欲。
二、材料为线,研讨问题
《读本》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是高度概括并精心提炼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都能读懂,因此需要教师拉近学生与《读本》的距离。比如,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深度理解“一个国的底气来自于人民”,不能理解自己和中国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媒体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任务“点亮”思政课堂。
1. 视听结合,直面“人民”。
教学中,教师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对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艰苦奋斗,创造奇迹;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执着探索,推动进步;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场阻击战。影像资料生动的呈现方式,点燃了学生的激情。疫情期间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感人事例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学习,扩大了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学生直观感受到“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的意义。
2. 技术助力,了解“人民”。
为了更进一步地感受“人民”的含义,教师可运用希沃白板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继续走近“人民”,以“拖拽+介绍”的方式连线,近距离认识“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借助网络教室中的学习工具,利用搜索引擎,了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主要事迹,认识到作为“人民”的一分子,各领域的突出贡献者和各行业重要引领者为了中国梦作出了不懈努力与奋斗。这样的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网络,拓展了学习空间,使学生对“人民”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与认识。
3. 生活观察,读懂“人民”。
生活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观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与表达:生活中有哪些不同职业的平凡人?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全面观察与分享,学生明白了,身边的清洁工人、农民、医生、警察等,每个人都在无私奉献,发光发热,大家团结一心,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坚强力量。这些人,都是“人民”。
三、事例为点,梳理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认为可以以事例为点,通过梳理相关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把握知识点。
1. 精读《读本》中的事例。
《读本》是思政课教学中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用好这一资源,组织学生以问题驱动阅读。比如,阅读习爷爷在陕北梁家河的故事,并思考:①习爷爷带领知青和村民做了什么?②习爷爷是怎样做的?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思维导图”工具,了解“沼气池的结构原理”,让制作成果可视化、共享化,体会沼气池的建设对于当时的梁家河人民生活生产的意义。通过教学,学生真切地理解习近平爷爷当年建成沼气池的不容易。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习近平爷爷“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2. 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事例。
《读本》教学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话题融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感受党和政府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发展”为例,教学中,笔者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助力课堂生成。
课前,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采访家人等方式,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着重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如何改善,政府建设的公共设施如何完善,家乡的教育事业、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变化等,以图片或微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晓黑板”学习平台交流分享。课中,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在线即时调取图片或视频资料当场分享,现场讲解、展示,引导学生体会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课后,学生继续完成作业并上传到平台,让作业可视化呈现。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较为深入的调查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党和政府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3. 搜集身边人的事例。
《读本》的教学,注重在调动学生已有的道德生活经验时,为学生留下自主反思、习得的思考空间。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案例资源,搜集相关的事例——法官通过办案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治思想的渗透,提升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公安交警为了保护校园门口学生的安全,日复一日地做好“助学岗”的工作;护路工人对道路进行修补,确保道路通畅,服务群众出行……这些活生生的身边人和身边事,加深了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理解和领悟,实现了以案例服人,以真情感人的目的。
四、内化为根,导引行为
《读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理论学习落实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身上,转化为个体的实际行为,把讲理论与生活、社会有效结合、融通。例如,结合教材“开展义卖活动”“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做科技馆志愿讲解员”三个例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辨:“作为班级的一员,作为城市的一员,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你可以做些什么?”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学生的着力点都能围绕“为他人思考、为集体着想”,从而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根植于心。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堂,将《读本》教学与生活实践、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新时代小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育人导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