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2022-05-30陈燕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利用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激发红色文化的内生活力,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这一独特的宝贵财富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平台,更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创建红色文化课程,讲好红色故事;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特色,开展地方实践教学;加强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三全育人”;黑龙江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60-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五年以来“三全育人”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追求,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强大的育人功能。而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

红色文化资源因所处的地域不同、历史事件经历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孕育在黑土地上形成的独特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不断激发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生活力,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独特的宝贵财富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能够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突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造就和形成了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是指那些曾经经历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纪念地、召开过重要革命会议的遗址、领袖们曾经居住过的旧居等纪念馆、纪念先辈的烈士陵园,以及保存革命先烈用过的衣物、书籍、枪支和展现革命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展览馆、博物馆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孕育和塑造的红色精神、理想信仰、革命传统、制度文化等,这些都是中国珍贵的红色历史遗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因而也形成了独特的内涵。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抗联文化,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以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总体来说,黑龙江红色文化就是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奋斗、勇于牺牲,共同努力保卫祖国,通过革命实践形成的体现黑龙江精神的文化精华。为了保护珍贵的黑龙江红色文化,目前,全省现有红色遗址遗迹七百多处,其中有47处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且修建了240多處烈士陵园,这些都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但还缺乏有效的开发与融入,需要不断地挖掘与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黑龙江时曾说:“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4]。黑龙江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格和革命精神的积淀。学习和领悟黑龙江红色文化精神,能让大学生真切地体会革命先烈们坚韧不拔、英勇斗争的风骨和品质,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将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行为准则,不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精神,使这种崇高的精神成为大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让它焕发出新时代的新风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红色文化的融入,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之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二、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及途径拓展

目前很多高校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主题展开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某些高校实施的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局限于思政课堂的教学中;某些高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流于表面,难以进行深入教育;某些高校传播红色文化的手段较为单一,缺乏与新媒体的融合;某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群体较为狭窄,主要集中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如何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缺乏有效性、针对性,需要不断开拓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红色文化的要义,更广泛地拓展其渠道。

(一)利用新媒体资源平台,更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学习交互平台,是更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年轻人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是他们进行交流和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和渠道,为此学校可以研发关于黑龙江红色文化专题的App,让学生在浏览App内容中通过答题、PK等方式深化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认知;还可以设置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就能走进红色文化的世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定期开展黑龙江红色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强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热爱。另外还可以在高校建立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室、展览室,有条件的推出“VR体验红色文化中心”,通过VR技术参观展现黑龙江红色精神的博物馆、展览馆,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其中,形成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深刻体悟,接受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高校可将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利用媒体的平台,可以加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激发红色文化的基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2021年12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哈尔滨市委网信办为主体,策划推出的《追寻冰城红色印记》红色历史宣传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上的影像资料是经过近一年的辛苦历程,由哈尔滨新闻网团队和哈尔滨日报社记者,对哈尔滨市9区9县(市)近百个红色遗址进行全面采集形成的。其中既包括阿城烈士纪念馆、双城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纪念馆、呼兰区萧红故居纪念馆等革命纪念馆,也包括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等刚刚建成的展览馆等。平台通过3D建模、720云景VR等技术,对哈尔滨及其周围的革命纪念地进行了数字化复原,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网上浏览,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为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黑龙江也要以此为基点,推出一批重塑历史映像、不断深入人心的红色文化新媒体平台,以创新的发展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二)创建红色课程,讲好红色故事

黑龙江高校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可开设以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专题的课程,或者在开授的“四史”课程中将黑龙江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向学生系统介绍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精髓要义、新时代内涵等,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增强红色文化课程的创新建设,激发红色文化教育的穿透力,聚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课程,不断夯实黑龙江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青年学生基础.

在创建红色课程的过程中,讲好红色故事可以凝聚课程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5]。故事以它引人入胜,回味绵长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注意。从故事中人们跟随着历史的车轮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从故事中人们仿佛聆听到了苦难、勇敢、坚韧、希望……就这样一辈辈代代相传,延续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红色文化。杨靖宇、赵尚志的东北抗联故事催人泪下,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壮举令人钦佩,铁人王进喜跳进水泥的故事让人动容。红色故事寓情于理地将中国近代走过的革命艰难岁月娓娓道来,为中国共产党人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歌功颂德,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更加富有感染力、感召力。

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黑龙江红色精神文化,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滋养,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民族精神和英雄故事等都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红色资源,为学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需要加大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讲好黑龙江红色故事,可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错误思潮,增强学生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地投身到黑龙江的现代化建设中。

(三)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特色,开展地方实践教学

在新时代,教师要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地方红色文化优势,深度挖掘和突出黑龙江红色文化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保护圣地资源融合的格局。

在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华夏民族遭受了战火的洗劫,很多城市都留下了战争的遗迹,也保留了很多抗战的文物,这些是我们革命历史的积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方去走访、参观、考察,尤其是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他都要着重到那里去看看。陈列在纪念馆、博物馆里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镌刻着革命历史的印记,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如何让陈列在纪念馆里的古籍,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动鲜活的素材,需要在挖掘、转化、凝练、提升上下功夫。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学校要将当地和周围附近市县已有的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为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历史展馆、烈士陵园、抗联密营等作为基地,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当讲解员、做志愿者、穿抗战衣、重走抗战路等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得到生动而具体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在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感悟。利用黑龙江红色资源进行现场体验式的情景教学,这种教育形式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和互动性,让学生在体验红色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能感悟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实践教学使学生们的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相对枯燥和乏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使实践教学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1. 政府与社会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各部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下,积极参与、通力协作,着力构建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全省红色遗址遗迹尚未开发利用的有400多处,展览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遗迹急需扩展维修,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工作,使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高校党委也要充分调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等,并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中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并将相应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 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揭示其新时代精神价值,找准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各门课程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加深红色文化的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实现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黑龙江的红色文化要根据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密切结合社会现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疫情频发的特殊时期所有工作人员所发扬的不怕困难、迎面直上的风格正是红色精神新时代的崭新体现;当代解放军战士同样需要发扬革命时期军人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科技革命时代,科研工作者也需要勤勤恳恳、忘我奉献的类似开垦北大荒的精神。所以要使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用红色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渗透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三、结语

黑龙江省各高校要不断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努力做好黑龙江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工作,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用红色精神滋养心灵,用红色基因淬炼灵魂,推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红色育人大格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发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 02-27). 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 習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 求是,2021(19).

[3] 新华网. 新华网评: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EB/OL].(2019-08-25). 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19-08/25/ c_ 1124918600.htm.

[4] 汇聚“艨艟巨舰”深水远航的精神力量 七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N].黑龙江日报,2016-09-24.

[5] 新华网.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EB/OL]. (2019-0 9-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18/c_1125011847.htm.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SJGSZD2020042)。

作者简介:陈燕(1978—),女,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浅谈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