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人民江山论”的发展脉络和生成逻辑

2022-05-30王翔刘莹

学理论·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展脉络

王翔 刘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江山的重要论断,首先要将其放在不同历史坐标来把握其发展脉络。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发展、调适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强化与成熟四幅历史图景中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做出了不同时代的解答。人民江山论断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坚实的实践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逻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人民江山论;发展脉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58-03

鸦片战争以来,拯救民族危亡和改变中国社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主旋律,中国各个阶级各种力量从不同立场出发为寻求真理和出路而奋斗。然而,他们最终都以失败收场,历史和人民呼唤新的担当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结合革命实际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突出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

一、演进脉络:人民江山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与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价值创造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特定的革命战争情境之中,毛泽东同志始终坚信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是人力与人心的对比,他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才得以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而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除了高度重视人民历史主体性,很大程度上已然承认人民价值主体性。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就是合乎人民利益。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治层面被确立为党的宗旨,这也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核心的话语表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调适与曲折

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得以完成之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大议题。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展开的必要前提。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主体地位的绝对性从制度层面得以明确。其次,面对革命胜利之后党内出现的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全党范围内积极推进“三反”运动,警示党员干部务必要搞好党群关系。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才确保在任何时期都不曾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再次,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从实际国情出发,提出了同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带领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八大之后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偏差,然而,我们依然要辩证地看待当时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尤其是不能否认这一时期党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的艰苦努力,同时也不可忽视这一演进阶段的经验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修复与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决定。在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和改革开放事业是相互成就的。邓小平同志的人民利益观主要包括:其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时期脱胎于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实际上是他高度尊重人民群众无限创造力、深切关注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体现。其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邓小平同志认为,认识并解决改革进程中的问题,首先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利益的重视,也给人民价值主体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三,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核心内容的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导向的人民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化与成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对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全面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出了深刻关注和积极回应。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上重新研判社会主要矛盾,并做出一系列系统性规划。同时,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深入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考察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話语表达,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加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视为战胜一切考验、取得一切成就的动力源泉这一自觉选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局全过程,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在发展思想上,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主体性价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凸显;在党的各项工作评判方面,坚持人民群众是党执政成效的阅卷人,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归宿。

二、理论逻辑: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江山论”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早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深刻批驳了鲍威尔贬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并由此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这实际上是马克思首次将人民群众提升到历史创造者的高度;而后马克思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述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继而在《共产党宣言》中解答了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历史之谜。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诉求在群众观得到了科学论证。列宁也提出,人民群众是“自觉的历史活动家”,任何忽视群众利益的理论和实践都无法正常进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始终基于现实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奋力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进程中坚守人民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同志主张解决社会主义初期各方面建设问题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并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执政理念、奋斗目标都充分表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二字置于心中最重要位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坚持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人民立言,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如“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等。“人民江山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将人的需求作为实现人的解放的首要条件的观点的合理继承,是对马克思人民创造历史理论的科学发展。它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不管党处于什么历史方位,无论党的事业发展到哪一阶段,都不能忽视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将会沦为无源之水。

三、实践逻辑:“五位一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第一,经济维度上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极具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蕴含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经济伦理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切实统筹并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提供良好的制度机制保障利益分配,为人民的福祉保驾护航,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上兴民。第二,政治上保障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要求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政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大程度上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纵观党内到党外、中央到基层,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多举措的创新把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都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国家顶层设计的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重要结合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第三,文化上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建设既是人的建设,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体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要求一方面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第四,社会上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进一步巩固和赢得民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因此,必须要聚焦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畅通民众诉求的表达渠道,使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五,生态上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依归。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成为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民众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历史逻辑: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给养

“治国之道,在于爱民。善治国者爱民,犹如父母之爱子”。治国实际上就是治人,国家发展如何,江山能否稳固?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拥护,而得到人民拥护的要义就在于爱民。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把人民和江山统一起来治国理政,在顶层设计中注重民生,注重公平性、正义性,社会就发展,历史就前进,江山就稳固。民本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总结殷商亡国教训之时,西周的思想家们首次将目光聚焦于实体的“民”上而不再是虚无的“天”,这也是认识到“民”对于国家重要意义的开端。春秋时期孔子在继承周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敬德保民”理念,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根本,其“民为邦本”“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等思想依然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中,这是人民对于国家治理的美好期许和基本要求。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内容具体包括:其一,民为邦本思想。在《新书·大政上》中,贾谊论及“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春秋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其二,道在不扰思想。孟子认为要“使民以时”,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也是早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其三,制民之产思想。“欲使民,必先教民;欲教民,必先富民;欲富民,必先置民之产”,这是“制民之产”逻辑思路的体现。“制民之产”是民生的基础,也体现了民心向背与政权归属的密切联系。由于历代统治者一向推崇儒家文化,民本思想因此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其“亲民”“为民请命”等理念对之后的治国理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传统的民本思想归根到底是服务于统治阶级、力图维护统治秩序,因而在阶级上、思想上存在局限性,与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民立场也存在本质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丰富和超越了我国传统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肯定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它充分说明坚持以民为本是实现社稷长远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人民江山论”同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同源属性:古代重安居乐业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就是力求改善民众生活增强人民幸福感;儒家主张施仁政和爱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在施政中高度关注人民意见、及时解决与人民利益相关的问题,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归宿。

五、世界逻辑:回应和引领新时代各类实践问题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分化、生态恶化、价值体系多元化等问题。放眼国际,世界普遍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恐怖主义泛滥、强权政治威胁、新干涉主义抬头,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巨大的新时代发展压力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在完善国内治理的同时为全球新治理贡献力量是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江山论”是人民做出的科学选择,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初心,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推动人类发展作为自己的时代担当的最佳诠释。

在当下世情、党情、国情发生剧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如何坚持和发展人民观,如何继续坚持和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应有之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发展起点,系统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开放推入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同时也是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期更要凸显出人民在各项方针政策中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地位,明确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将人民和江山置于同等高度,是引领国家治理变革的根本遵循,能够为满足人民对精神需求、生存环境、公平正义等期待创造条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观中,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是治理良善与否的衡量标准。站在新时代的定位上,习近平同志对于江山和人民关系做出的重要论断凸显了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我将无我”的人民情怀,让整个世界的人民看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担当。习近平同志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发展的愿望具有一致性。“一带一路”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民江山”论断在世界维度的体现,立足于全球治理高度为破解世界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获得国际社会的廣泛认可,必将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猜你喜欢

发展脉络
波长转换装置在投影光源系统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
中国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刍议
文山州旅游业发展脉络初探
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启示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冲击研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建国初期电影歌曲发展脉络及特征
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