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意识形态思想
2022-05-30孙翔宇
孙翔宇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广大无产阶级行动的纲领与斗争的宣言,在向资产阶级旧世界宣战的同时,描绘了崭新的社会蓝图,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共产党宣言》中的意识形态思想是深刻而又丰富的,在指导思想方面,依托于唯物史观的价值导向指明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必然性及其相应的反作用;在理论层面上,立足两大阶级的对立,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伪的“外壳”并架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科学的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上,阐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使命和方法,表明其作为“批判的武器”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33-04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横空出世,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不可撼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自此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更像一束光照亮了广大无产阶级的世界,其理论、实践价值和历史、时代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论述:在指导思想层面表明了唯物史观的价值导向;在理论层面上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伪的“外壳”,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阐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使命和斗争的方法。可以说,这部跨时代的巨著是无产阶级团结革命的理论纲领,标志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诞生,从此为广大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武器。
一、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中意识形态思想的价值导向
以精神认识和思想观点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源于现实。每一时代的精神和思想都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对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反映。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生活决定意识,强调社会生活条件是社会意识的主要内容来源,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行全面阐述。在《共产党宣言》中,唯物史观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层面上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支撑。
1.现实性: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哲学、道德、宗教、法律等多方面的具体要素,而经济基础对各具体要素发挥着关键的制约作用,意识形态随社会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总体上看旧思想同旧生活条件保持一致的瓦解步调,资产阶级的自由、教育、法的观念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经济基础的产物。同样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观点,也绝不依据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而制定,而是所处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的真实表达,所进行阶级斗争的现状的一般表述。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种意识形态,都有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下的经济基础为支撑。
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社会意识形态不是虚无缥缈的,它真实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社会意识形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改变,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和变化也不是一件“新鲜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群体也愈加发展壮大,他们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深,就越想拥有地位和自由,工人群体中联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强烈。要想真正获得地位与自由,就必须恢复民族独立,促成民族统一,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无产阶级的合作斗争,进而真正实现自身的目标。可见,工人意识觉醒是以工业发展为根本条件的,先进的生产力催生了激进的精神力量,独立统一的民族政治是工人意识觉醒的重要条件,团结的政治共同体推动他们自觉地走向合作。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人。然而,曾追随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却依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与先进生产力相伴而生的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日益下降,驱使着工人們走向团结、建立组织,以求改善自身的处境。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一时掀起了欧洲工人运动的浪潮,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做好了阶级准备。工人运动浪潮的涌现内在呼吁着科学理论的指导,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对于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2.能动性: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向作用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1]385。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归纳概括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基本原理,即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的唯物史观,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基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必然由当前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也通过政治、法律、哲学等形式反作用于社会,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意识形态在受到社会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制约的同时,更应随之改变,随着物质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回归于实践,为具体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保驾护航”。
相应地,意识形态亦具有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的精神力量,但这种精神力量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在某一历史事件中凭借一定的载体得以发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以1848年欧洲革命为例,充分论证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低下以及工人觉悟较低,反映出观念的力量对现实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无产阶级的人数日益增加,所受到的苦难日益加重,与此同时无产阶级的精神力量也日渐觉醒。在日复一日的被压迫和被剥削中,由一个工人的斗争到一群工人的斗争,无产阶级在这样一种不断斗争与不断失败中逐渐获得趋于觉醒的精神力量,并在这种精神力量的催化下催生了整个阶级的团结。在一次次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失败斗争中,无产阶级逐渐意识到以往自己所信奉的那些“灵丹妙药”并不能使自己“脱离苦海”,并不能使自己达到幸福的“彼岸”,他们更加透彻了解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真实条件。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政权。无产阶级在苦难和压迫中逐渐团结一致,越先进的生产力和成熟的社会分工越发使他们产生自为的觉醒,并逐渐意识到必须彻底地与资产阶级传统观念决裂,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意识形态。唯有团结起来,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够打碎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现自身解放。由此可见,工人群体日益觉醒的反抗意识,无疑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有力思想武器。
意识形态的精神力量体现在与经济基础的双向互动中。在经济基础的制约下发挥其对于经济基础的反向作用,并使其自身保有一定的独立性。正如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要在工人运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必然要放置于实践中去检验,证明其正确性,并予以符合实际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二、批判与构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
《共产党宣言》中贯穿全文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的唯物史观核心观点从理论上揭露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建立与新旧思潮的破与立是同步进行的,尽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并没有在《共产党宣言》中被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但是《共产党宣言》以唯物史观为价值导向,运用科学的批判方法,在坚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原则下对资产阶级物质基础进行批判,进而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的“外壳”,从理论层面为构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支撑,阐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利益正当性,同时确定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原则和要求,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
1.批判: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
构建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首先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彻底的批判。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分析并非想象和空谈,而是要将它置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之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相联系。《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取得过不可否认的成绩,帶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浪费问题日益凸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也难以高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狭隘自私的实质,假借宣扬全人类的利益来掩盖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利益,这种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阶级本性无疑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披上了虚伪的“外衣”。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清晰明辨的逻辑阐释了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进步作用的资产阶级如何标榜宣扬自身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如何掩盖和歪曲压迫无产阶级的事实。资产阶级将旧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价值情感全都埋没于自身利益之下,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唯利益而无他。旧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大工业飞速发展时代下的资产阶级也在以其特有的意识形态重新规划这一时代唯利是图的社会价值情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疑在思想层面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但这种反映却也是虚假的。虚假之处在于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已经被异化了的社会中,需要有一种虚假的意识为异化世界的苦难、压迫、剥削撑起一把庇护伞,资产阶级必须给自己的思想一个普遍的、正当的形式,并“美化”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重要意义的思想,以赋予自己的政权极高的合法性。资产阶级主张人具有自由和表达个性的权利,对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劳动、人人享有大肆否定,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会禁锢人的天性,会使人失去自由和个性。但其实是戴着保护平等、人权的面具来掩盖其剥削、自私的本质。资产阶级主张平等,实际上举着破除封建阶级压迫的大旗来压迫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主张维护人权,实际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私人财产。在资本主义社会,拥有私有财产的人不是广大无产阶级而是少数的资本家,共产党人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进一步来说是要消灭占有私有财产的资产阶级,所以才会引起资产阶级的惊慌和恐惧。当资产阶级打着人权的幌子攻击共产党人时,马克思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击。历史唯物主义对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批判和否定,具有历史认识论的合理性。从历史的视角长远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灭亡,而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虽有一层虚伪的“面纱”来掩饰,但仍然会走向灭亡的尽头。
2.构建:阐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科学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基本完成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揭露,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原则。虽然在《共产党宣言》中并未明确出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列宁在后期发展了这一思想,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但《共产党宣言》本身就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宣言”、战斗“宣言”,坚守无产阶级的原则,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阐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构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形成锋利的“批判的武器”,进而成为“武器的批判”。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以保障人的自由与发展为价值基础,这是其科学性的体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给广大无产阶级展现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在那个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世界中,不但“每个人”,而且“一切人”都能够实现自由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根本无法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甚至根本无尊严可言。大工业的发展加速了生产机器的更新换代,人与机器之间的对立日益加深。面对机器的更新换代,工人所受的压榨和剥削愈加严重。日复一日的强制分工和机械劳动使工人丧失了劳动的自由和意义,资产阶级不遗余力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雇佣劳动下的无产阶级受到的监视、剥削、奴役毫无人性可言。在如此境遇之下,无产阶级渴望着自身的自由与发展,追求人的本质的实现。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共产党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并且具有坚定的决心推动革命前进。因此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科学化、理论化、革命化,使广大无产阶级愈加意识到要消灭掉两大阶级的对立。构建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简单可以说是:消灭私有制,即打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推翻资产阶级的生存根源,彻底地终结剥削与压迫,实现工人阶级的自由与解放,这一宣言无疑是充满战斗精神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始终为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他们充分利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精神武器,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打破原有的生产关系,使无产阶级充分团结起来,争取实现自身的自由与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进程和社会现实为依据,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两大阶级矛盾冲突的特点及本质,并在客观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社会价值情感和行为选择之间架构桥梁。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落实为现实斗争的方法论,即团结无产阶级进行共产主义革命,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这实质上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的关系。进一步来说,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进步的、科学的、正确的。
三、使命与方法: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实践价值
开展革命的运动离不开革命的理论指导,同样地,无法付诸实践的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批判的武器”不能等同于“武器的批判”,若想清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必须借助物质力量来进行摧毁。让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也有其现实可能性,那就是——让理论更加彻底,让理论说服人,让理论掌握群众。《共产党宣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意识形态的物质生活入手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坚持“否定之中有建构”的原则,不仅构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更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其本身就是一部意识形态斗争的宣言书,指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使命和斗争的方法,激发了无产阶级付诸实践进行斗争的强大动力。
1.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在科学分析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指出两大阶级矛盾加深的现状,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和无产阶级力量愈加壮大的背景下,无产阶级应行动起来,使自身从压迫中得以解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关系进行了深化,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开展自身解放运动,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真正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表达资产阶级利益的功能,并明确了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欺骗性,但并未否定意识形态本身,意识形态在社会运行中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黏合剂”作用。无产阶级也需要架构一套属于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道德、宗教、哲学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并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遵循了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无疑是时代的产物。
为防止建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过程中偏离正确轨道,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以广大无产阶级为立足点和主阵地,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阵营之中,以确定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原则。《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在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斗争中,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以及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里的两个决裂可以说是对于一切私有制及其观念进行彻底否定的豪迈宣言。其中,“传统的观念”不仅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并以私有制为核心的控制、剥削广大人民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指一切对共产主义歪曲和污蔑的腐朽错误观念。因此,革命党人和无产阶级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准识别一切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并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被扰乱共产主义革命进程,应坚定地与其划清界限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斗争。革命党人和无产阶级应科学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意識形态是伴随着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坚持彻底的革命原则,同资产阶级进行最坚决的斗争,建设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冷静、自信地应对各种艰难险阻,为彻底消灭私有制目标而不断努力。
从共产主义革命的本质任务来说,无产阶级的首要也是最近目标,是要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建立政权并不是革命的终点,无产阶级还面临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的迫切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实现由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顺利转变的前提。进一步说,要建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完全实现的高级的、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更进一步来说,是要彻底地根本地否定一切以私有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废除一切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获得社会生产力的主动权,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共产党宣言》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的彻底性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决性,从经济领域到思想领域、从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前景到提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使命都具有反对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革命性。
2.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
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一切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功能。若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只进行理论层面的批判和思想层面的幻想,不将其自身的革命理想付诸实践,那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过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坚决进行现实的阶级斗争,开展彻底的革命运动,摧毁维护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炸毁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从而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践“指南”,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路径进行了具体的现实指导。
一方面,对于资产阶级的谬论和污蔑,直面挑战,态度自信,展现优势。进行现实而彻底的革命活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进而实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和领导,共产党人也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这一使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坚决、彻底地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进行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以充分的事实和科学的分析对资产阶级谬论逐条进行了反驳,自信地展现出了共产主义的优势,回应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恶意抹黑。面对资产阶级的指责,共产党人以消灭剥削为主要线索,积极开展“论战”,顺势描绘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面貌,在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中展现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犀利而敏锐地表达出无产阶级的自信,如“两个决裂”“两个不可避免”等深刻论断,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自信。无产阶级在表达自己观点上也是坦荡大方的,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对于明晰自身使命和职责的共产党人来说,笑对挑战,自信坦然,风雨兼程。
另一方面,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无产阶级理论武装,唤醒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共产党宣言》开篇梳理了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矛盾,剖析了两大阶级对立、冲突的根源,揭示了“两个不可避免”的历史结局,增强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信念,启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使无产阶级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条件进行强有力的反击。共产党人认识到广大无产阶级具有推翻旧社会而建立新社会的力量,具有团结起来联合一致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能力。因此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对广大无产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其从被剥削、被压制的生活现状中清醒,揭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的面纱,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革命中去,从而使“共产主义的幽灵”不再漂泊游荡,成为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坚实力量。
《共产党宣言》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有力批判和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为广大无产阶级提供了一则行动的纲领与斗争的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掷地有声的语言和逻辑严密的论证向人们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与意识形态斗争的必要性,通过情感真挚的呼号和旗帜鲜明的立场指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使命和斗争的方法。在犀利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伪“外壳”的同时,构建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同其他意识形态的斗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武器。《共产党宣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使“武器的批判”得以向“批判的武器”完成转变,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