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冲突理论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2-05-30张骐瑛
张骐瑛
摘要:为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全面、健康发展,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适应职业要求,文章从辅导员面临的角色冲突入手,从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两个方面,探究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高校、角色三个层面,寻求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辅导员发展的冲突,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冲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强化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同时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规定中明晰了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理清了辅导员的责任和职能。但是,辅导员仍面临多种角色冲突,队伍建设面临阻碍,所以高校要认识角色冲突,找出管理和化解角色冲突的办法,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
笔者依据角色冲突理论,致力于强化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分析辅导员角色冲突的类型和原因,通过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完善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办法,构建一支有信念、有能力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一、辅导员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在生活中,一个人承担一种角色或者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时,这些角色的不同要求会发生碰撞和矛盾。一个人扮演同一种角色时,角色的要求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多个角色会对个体的不同要求产生冲突。角色冲突是在个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涉及思想层面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内容。
辅导员担任着多种角色,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辅导员除了从事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根据高校需要,承担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类课程教学。同时,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二、类型和表现
角色冲突分为角色内部冲突、角色间冲突两种类型。
角色内部冲突是指在个体扮演一种角色时,由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角色本身的期待不同会产生多种要求,不同要求会产生碰撞和冲突,这些矛盾会影响个体。
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承担不同角色,而不同角色之间的要求可能会发生时间、空间或者行为模式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一个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几个不同的角色如果对同一个体提出行为要求时,要求会发生角色冲突,个体承担的角色越多,越容易发生冲突,此时个体可能会出现角色紧张,即时间和精力上的紧迫与难以完成感。
辅导员承担行政任务角色的同时,兼顾思政教师的角色,既有角色内部冲突,又有角色间冲突。
(一)辅导员角色内部冲突
从主观情况来看,辅导员角色内部冲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辅导员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与角色责任的冲突。辅导员有自身的发展路线和定位或有科研的需求,而辅导员工作多承担事务性的工作,行政事务较繁杂,会陷入迷茫、不知所措或者挫败等状态,产生自身对角色期望和角色需求间的冲突。
第二,辅导员自身的价值观念与高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生价值观念之间不一致产生的冲突。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不同观念的碰撞会使得在本角色岗位的角色产生怀疑、纠结等一系列矛盾心理。
第三,辅导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角色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辅导员体系之前,辅导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培训,更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大多为不同专业的人才,且专业背景也有所区别,在面对辅导员的多重身份时,特别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辅导员由于自身能力不匹配相应工作任务而产生矛盾。
实际上,辅导员的角色内部冲突主要来自以下方面:首先,不同群体对辅导员角色的不同期望之间的角色冲突。例如,既有来自社会现实、发展环境、教育对象等方面的外界压力,又有制度规則、上级领导、同事、学生等多方的期望和要求。其次,辅导员职责的弥散性和成果的无形性引发的冲突。辅导员的工作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学生日常管理,又包括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既包括理论学习,又包括实践、就业指导等九项主要职责。但是,在成果展示上,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状态的舒适等情况,不能用硬性指标来衡量,更无法量化,这会产生付出和成果的不对等感,角色本身也会产生缺乏认可的消极心理。
(二)辅导员角色间冲突
辅导员角色间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工作过程中,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还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而这两者的角色职责存在冲突。辅导员不仅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应该认清管理者的身份。作为学生的领导者,辅导员承担着为学生指明方向、规范学生行为、领导学生的角色,同时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并兼顾服务学生的使命,领导和服务的角色转换中,两种角色表现有时会产生冲突。
第二,辅导员不仅要面对学生,还要执行高校政策和规章制度,既要秉承严格管理学生的职责,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个人利益和高校利益冲突时,辅导员面临着既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又是高校政策执行者之间的角色冲突。
三、辅导员角色冲突的产生原因
(一)辅导员承担的角色过多
不同社会群体对辅导员角色的社会期望过高,辅导员承担着多样性、繁杂性的角色且不同角色间存在需求差距或者矛盾对立,导致辅导员承担过多工作职责。同时,辅导员工作面对的群体性质单一,工作对象较为单纯,当辅导员在进入高校以外的环境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往往会有不适应的情况发生,导致辅导员自身形成的角色容易和社会评价和分析的角色形成冲突。此外,不同的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表现各不相同,存在辅导员是“多面手”的现象,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存在辅导员被各类行政事务工作多头领导、疲于奔命的工作状况。
(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学工部与党委的雙重领导,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辅导员承担了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和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产生的一系列模糊性工作,这些工作分散了辅导员的精力,导致辅导员对角色本身的认知模糊、怀疑自身能力水平、自身发展与价值观的混乱。
四、辅导员角色冲突管理改进措施
(一)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通过体制政策的改革,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高校内部的分化和分工,明晰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调整辅导员的角色任务,减轻角色负担,减少角色间的矛盾,明确岗位职责,减少事务性工作,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和日常事务中的真正作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引导社会全面、正确地认识辅导员行业,不过分拔高期许,避免产生无谓的角色差距。
(二)高校层面
第一,高校应改进教育管理体制,调整辅导员角色关系,明晰各部门管理责任和体系,改进管理构架,形成垂直条状式管理,细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避免消耗辅导员的精力。同时,高校应对辅导员的选聘、培训、管理与考核实现归口管理,统一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完善发展路径,提高满足感,避免出现工作倦怠的情况。
第二,高校要改变辅导员多头对接的工作现状,实现权责明晰,同时鼓励辅导员做到术业有专攻,使辅导员内部有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细化。除去与行政部门的对接之外,高校还要细化辅导员的专业。如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专业和当前所处的工作岗位,把辅导员分为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生活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学术辅导员等类别,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通过不同的辅导员给予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化地发挥辅导员的价值,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第三,高校要设置辅导员的培训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辅导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制订科学高效的评价方案,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正确认知和考核辅导员工作,加强目标管理,推动高校辅导员建设,促进辅导员的进一步发展。
(三)辅导员自我层面
第一,辅导员要加强角色的自我调适。角色的自我调适是指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学习,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加清楚地了解角色本身的含义、对角色的期待和社会规范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处理角色间冲突。
第二,辅导员要使用角色技能,包括角色层次法和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是指将角色进行分层排序,在个人承担的多重角色中进行价值的分类和优先级的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角色上,继而顺延。社会心理学家古德将此分为三个标准:首先,角色对个体的意义;其次,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最后,周围人对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辅导员需要将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冲突的角色依据其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继而赋权,分类执行和扮演。角色合并法是指将冲突或者矛盾的两个或多个角色找出其共同点,然后努力将相互的角色合二为一,成为新的角色,产生新的职能,重新赋予对此角色的期望、规范和行为,从而使得角色扮演者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更好地执行角色。
第三,辅导员需确定科学的角色定位,及时更换角色意识,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与师德修养。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来自各方的期待,所以辅导员对不同事件的处理需要及时明晰不同的责任,转换思维,具备协调和取舍的能力。
第四,辅导员要增强角色的责任感和认同感。首先,辅导员需有职业认同感,当对一份职业有正向的主观认知,也会反馈给外部环境,并且这份职业认同的过程是辅导员逐渐明晰角色、加强职业认知、发挥价值的过程,有利于认知和调适辅导员工作。其次,辅导员要自觉适应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把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作为目标。再次,辅导员要系统、深入地学习辅导员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最后,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发展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在服务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创新工作执行模式,为健全服务机制提想法,为搭建服务平台出力,不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减少角色矛盾带来的冲突感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小信.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管理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3]赵越.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建构[J].智库时代,2019(46).
[4]刘秀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