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 高职生源结构变动现状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

2022-05-30苏艳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基于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带来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调适策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考生采取不同的招考策略;联盟招生,重视招考制度的改革;分类教学,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优化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多部门联合,共同服务百万扩招项目;优化学籍管理制度,形成多元化的学籍制度。

【关键词】百万扩招 生源结构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4-0004-03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高职院校的百万扩招转变了原有的以高中应届生源为基础的招生结构,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等成为高职院校新生的重要来源,扩大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群体,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国民人群,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对此,也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当前生源结构变动,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并且围绕如何办、办什么的问题,逐步对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带来的问题

(一)传统招生模式无法适应生源结构变化的要求

2019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农业农村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改革,正式启动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的高职扩招,鼓励更多社会人员报考高职院校,但是对相关的鼓励政策没有详尽说明和出台操作层面的规定。原有的招生模式无法解决生源对象变革带来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在招生模式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招生思维上,还以僵化、被动的等待考生报考方式为主,习惯将生源不足的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缺乏从内部制订应对策略的能力,无法适应招生改革新要求。

(二)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生源的变化

社会生源的类型多样,导致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与扩招的生源相适应。突出问题是扩招生源中以下岗工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为主,属于非应届类生源,具有在年龄、学业成绩、技术水平、社会经历方面与应届生源不同的特点,这些非传统应届生源在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教育背景方面与应届生有一定的差异,如何对这些多元的生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因材施教,如何调整培养方式、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保证学习的系统化、防止出现碎片化学习现象,这些都是百万扩招背景下教育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教师团队建设无法适应百万扩招的要求

高职扩招带来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上生源趋于多样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大,高职院校面临着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水平不适应扩招的巨大挑战,教师数量补充和师资结构优化迫在眉睫。从当前学生数量增加的情况分析,教师的数量无法同步适应百万扩招的要求,依照教育部的规定,平均师生比应该在1∶18,而很多职业院校师生比在扩招之后甚至达到1∶50。另外,一些教育发达地区骨干院校的教师资源充足,而一些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区域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这也导致了区域间和院校间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的问题。

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之路

(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考生采取不同的招考策略

根据百万扩招的改革需求,各高职院校应创新招生工作体制,形成协同配合、全员参与的招生工作格局,统筹协调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各专业院系,以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扩招专业设置,开设突出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军人等不同生源特点就业优势的专业,促进招生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在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扩招生源不同的学情特点,具体分析不同考生的受教育情况和群体特征,制订分类招生方式,既要考虑扩招学生文化素质又要兼顾学生技能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适应性测试考核办法,制订由教育履历、现场面试及职业素养测试组成的考试标准,推行适合不同类型生源分类考试的招生制度。主要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完善,因人而异,以高职院校单独考试为主,注重核心技能和潜在素质的考查,依照工作实际要求,在高考前后的时间段内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对中职毕业生可以使用“推荐注册+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的方式进行招考,而对农民工、职业农民、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可以通过“工作经历+技能考核+文化素质基本测试”的方式进行申请或注册入学,依照其获得的技能证书进行选拔,免于进行文化考试。

(二)联盟招生,重视招考制度的改革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协商,联合进行招生实施办法细则的制订和落实。首先,对招考宣传制度进行优化,与高职院校进行协调,形成一种联盟招生的方式。通过联合考试成绩互认等方法减轻考生的压力,深入各企业、学校展开招生工作,并且动员企业团体报名,另外可以与退役军人安置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吸引退役军人参加招生活动。其次,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拓宽招生渠道,将招生宣传推广渠道扩大到面向4类人员为主的社会生源,改变招生宣传方式,搭建多元、立体的信息宣传通道,依托传统媒体资源,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立体化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多渠道开展百万招考政策宣传工作以及相关的动员工作,将学校招生信息无障碍传输给社会生源。同时,应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等产教融合平台,充分整合政行企校力量,依靠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举办企业订单班和联合办学的方式,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在招生方面的优势和影响力,拓展招生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无缝衔接社会生源。

(三)分类教学,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

针对4类社会考生长时间脱离正规学校学习,教育经历和知识储备存在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结合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学习意愿强烈、了解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学习动机明确的特点,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首先是探索分层分类教育。即基于扩招的社会生源在文化基础、实践技能水平、社会经历和从业背景等方面与应届普高学生存在的现实差异,推进分层分类教育,核心是针对就业情况(就业与非就业)、学考类型(应届与非应届)、年龄段的生源进行调研分析,根据不同生源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分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基于扩招生源存在的工学问题,学校应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灵活多元的教育模式和弹性学制,对一些下岗失业工人、退役军人等可以依照年龄类别等进行单独编班,防止非应届生源和应届生源混合编班的情况,在保证完成每年现场集中面授任务和学分的前提下,采取“1+n”模式的分段式教学,实行弹性学制,通过自主学习、周末集中面授学习等弹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修业年限,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模块学习进程及得到规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其次需要重视校企协同育人,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共同制订教学标准和目标,包括教学内容、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专业目录等,实施廠中校、校中厂的教学模式,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学等方式推动校企双导师教学模式,将企业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引入课堂当中。另外还需要对课程进行创新,对社会生源开设的课程需要尽量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主,基于知识应用展开教学,开发适应不同生源的读本,比如对需提高技术水平的学生使用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另外,需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普及推广模块化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需求,个性化地选择学习方式。

(四)优化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需要对教师招聘和管理制度编制进行完善,通过专业技能职称评聘和兼职教师聘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基础,进一步招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立以公共课、专业课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并且以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等方式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首先,不断壮大和优化当前的教师队伍,根据紧缺急需原则补充专业教师,通过内部转型、挖潜、返聘等方式增加教师数量,并且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和深造,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其次,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机制,加大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协作机制及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制度,开设“人才绿色通道”,加强兼职外聘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常态化面向社会引进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扩充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并且通过“固定岗+流动岗”的方式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打通从企业编制向事业编制转换的体制性障碍,将兼职教师聘用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当中,打造适应高职扩招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多部门联合,共同服务百万扩招项目

首先,对学校内设机构进行重构和优化,从共性向个性延伸,在高职扩招中明确是单独学历招生,而并非培训任务的扩充。因此需要转变原有的机构职责,做好内设机构的整合,将原有的继续教育学院等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理撤并,防止行政职能部门出现功能重复和叠加等情况。与社区、工会、妇联等部门深度跨界合作,形成定向招生和就业培训的联合机构,共同搭建招生与就业管理的信息平台,统一发布招生就业信息,实现结构功能的优化。其次,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创新资源配置的方法,配合高职扩招工作开展项目运作,改建和扩建教室、食堂、校舍,对校内校外、校级间以及校企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同时,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建议社会生源通过居家走读、社区食宿的方式暂时缓解食宿资源紧张的压力。

(六)优化学籍管理制度,形成多元化的学籍制度

在学籍管理方面,由原来的终结性转变为终身性,使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健全学籍管理模式,逐步构建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互认的管理制度。首先,认识到扩招后的社会生源与原来的学生不同,改变原应届生源三年学制终结性学籍管理的模式,构建一套新的可转换、可查询、可追溯的终身学籍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探索以职业技能点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建立分段式技能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生源根据就业岗位转换回校继续学习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就业技能及竞争力,实现终身学习服务。其次,探索建立学分互认制度,推行完全学分制,替代原有的学年制,社会生源可根据工学情况和个人需求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模块,在完成规定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多元组合的学习单元,如社会实践、选修课程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毕业。同时通过学习成果互认累计转换等方式,从单一的全日制学习转变为多元化的学制,由此形成一套闭环式循环提升的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教育模式,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百万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对此进行深度分析,形成深刻认识,对职业教育招生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优化和改革,以生源结构变动为基础,逐步做好扩招的工作部署,并且对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和优化,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形成一套适应院校自身发展的扩招体系,逐步规范教育教学制度,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陈乐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现实诉求与改革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5).

[2]李亚玲,王静.探索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结构下学生的发展管理模式: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3]薛贇.“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考試招生研究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实诉求及路径研究”(2020ZJY217,主持人为苏艳)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艳(1981— ),广西巴马人,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高职院校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