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青年榜样的研究

2022-05-30周晔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新时代高校

【摘要】本文论述青年榜样运用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青年榜样的建议:用青年榜样彰显思想引领,奠定大学生“知”的基础;用青年榜样凝聚精神激励,增强大学生“信”的力量;用青年榜样昭示前进方向,推动大学生“行”的效仿。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青年榜样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4-0069-04

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于国家、民族和政党,理想信念是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底气和精神力量;对于个人,理想信念是直面挑战、勇担责任的重要支撑。2022年5月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新时代大学生生逢其时,他们要想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在广阔的舞台充分施展才干,必须接受充分的理想信念教育。榜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党领导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由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完成。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淡化的现实,梳理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从夯实“知”的基础、增强“信”的力量和激励“行”的效仿三个层面探索青年榜样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

一、榜样教育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

榜样是代表一定时代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能够作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评判标准,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先进事迹以及蕴含的崇高精神能够对他人产生行为示范、激励启发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榜样教育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和较强的实践指向。

(一)榜样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才能在社会中形成明确的是非善恶标准,才能为个体道德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引。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这决定了人天然具有模仿的能力,树立榜样可以帮助人们缩小个体在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榜样的激励作用又能促使个体在实践中学习榜样、赶超榜样,形成良性社会氛围,使榜样教育始终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求人在精神领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从而使人产生向榜样看齐、向先进靠拢的内在动力。这种自我满足、自我提升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人由此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榜样的鲜明特征契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积聚前行动力,进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信念。青年榜样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通常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时代性。青年榜样必然是自身所处时代的先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可能是革命年代枪林弹雨中的无名英雄,可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也可能是平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每一个人。二是先进性。榜样的行为和精神一定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在关键时刻冲上去,在危难关头豁出去,在重点工作、重大任务和本职岗位中做出突出贡献,是青年榜样的共同特征。三是示范性。青年榜样因与大学生群体处于相近的年龄段,青年人之间的“朋辈效应”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行为动力;青年榜样诞生于各行、各业、各领域,能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有榜样可学。四是教育性。青年榜样的事迹和形象一定是真实的、具体的、动人的,是能够学习和效仿的,体现出可亲可敬、可学可比的特性。

综合而言,青年榜样以上几点鲜明特征,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青年榜样的运用可作为落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榜样教育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榜样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成长、壮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主席认为榜样是一面精神旗帜、一种政治力量,所以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注重“思想上建党”,通过树立英模、劳模、典范等形式开展党风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同时,毛泽东主席也高度重视青年、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突击队”和“先锋队”作用,希望通过青年榜样的精神激励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拓展榜样的类型,从好干部孔繁森到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最美奋斗者李素丽等,这一时期提倡的榜样精神既彰显共产主义的崇高道德规范,又增添了契合时代发展的道德要求,并强调把榜样教育目光聚焦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身上。胡锦涛同志则将“以人为本”与榜样教育结合,注重党内集中榜样教育,在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榜样的外延也不断扩充,既有英雄群体,也有先进个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模范为镜,由此先后评选了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五一劳动奖章等,并召开了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表彰大会和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在全社会弘扬向榜样看齐的风尚,汇聚起新征程上再出发的磅礴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是“00后”,他们出生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物质条件较优越的时代,成长于思想文化多元化、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环境之中,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期,這就决定了他们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思想行为特征,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理想多样但奋斗目标不明确

理想信念是大学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其中关于“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答案有“环游世界”“赚钱”“成家立业”等,也不乏“为社会做贡献”“努力做行业先锋”等答案,可见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多样化的。关于“你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这一问题,55.78%的大学生有比较简单的规划,28.31%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规划,可见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校园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身份的迅速转换、学习生活节奏的减缓,容易让他们出现迷茫、懒散、目标丢失等问题。此外,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相对薄弱,存在羞于或不屑于表达自己的理想,或者过度宣扬“佛系文化”“丧文化”“躺平文化”等现实情况。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及不稳定使其容易缺乏青春的激情与创造的活力,最终导致其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这会极大削弱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二)过度关注自身

在问及“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你会如何做”时,40.86%的学生选择坚持个人理想,35.79%的学生选择以利益衡量再做决定,可见在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思考中,大学生的选择是多元化且自主性较强的。当代大学生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开放自信、理性务实的一代,但受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他们更注重个体感受和个人发展,厌恶教条主义;强调个性和自由,重视参与,但集体主义的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以实用主义取代理想主义,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的主观意识不够强烈。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追求个性化的思想特质,使强调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核心的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难以扎实展开。

(三)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理想信念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追求,这决定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必然存在由努力、拼搏、奋斗、坚持搭建而成的桥梁。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物质较为富足的时代,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越来越世俗化功利化,错误地把金钱视为最大的理想追求,把物质利益当作唯一衡量标准;在践行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一旦遭遇挫折,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甚至迅速放弃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一步步踏实拼搏、愈挫愈勇的精神淡化。

三、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青年榜样的建议

将青年榜样运用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绽放青春梦想、实现理想抱负。

(一)用青年榜样彰显思想引领,奠定大学生“知”的基础

榜样一定是主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着激励、感召和引领的力量。思想引领是理想信念之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充分运用百年党史中产生的青年榜样,从理论上帮助大学生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进而使其从认知层面认可“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远大理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制定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阶段目标,形成了全党共同遵循、执着追求和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或基本纲领,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指引着人们前进。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以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为代表的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努力探寻民族复兴的道路,也为人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目标;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把刘胡兰、张思德及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作为榜样,倡导青年學习他们舍家为国、向死而生的崇高品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把红旗渠上的党员干部树立为榜样,倡导青年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争做社会主义事业螺丝钉的精神;进入新时代,平均年龄为35岁的北斗团队和平均年龄为33岁的神舟团队,向人们展现了中国青年不惧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阶段,需要党站在时代高度用思想引领他们成长,通过运用不同时代的青年榜样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用青年榜样凝聚精神激励,增强大学生“信”的力量

进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只进行理想信念的理论宣讲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青年学生把外在的“知”与内在的“信”连接起来,形成对理想信念的意志追求与情感认同。因此,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刊物宣传、党团教育、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宣扬榜样精神、传递榜样正能量。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一批批青年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聆听英烈故事、参观战役旧址等方式,穿越时光,在感动与振奋中传承精神,这是纯粹的理论宣讲达不到的教育效果。2021年,电影《长津湖》热映,青年观众的比例约占78%,并掀起了一股致敬“最可爱的人”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主动学习、追忆和反思历史,如有高校组织学生忆苦思甜,在观影后集体吃冻土豆、干面粉;有青年观众反思:“为什么观影前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战士们也是人,也怕疼,他们为什么能无惧生死?”榜样是生动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鲜活的青年榜样事迹和精神是永恒的力量。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从中感受百年党史凝练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由一个个不同时代肩负不同使命的榜样铸就而成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如今,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课题与百年前不同,机遇与挑战也有所不同,但各个时代青年榜样所代表的先锋力量、时代使命感,所呈现的忠诚、执着与朴实精神是一致的,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大学生通过学习青年榜样的优秀品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用青年榜样昭示前进方向,推动大学生“行”的效仿

崇尚榜样才会产生榜样,争做榜样才能榜样辈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提到“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简单地呈现榜样先进事迹,而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最终落脚于实践。青年人情感丰富,容易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暗示,因而运用青年榜样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易于激发大学生向先进学习的热忱。行为效仿不是狭义的模仿、复制,而是用青年榜样的事迹传递价值追求,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主动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解决自己面对的现实问题,勇担时代重任。例如,学习了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后,有的青年大学生受其感召毕业后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投身乡村振兴。

当前,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重视职业教育,尊重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持续树立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学习榜样。如2020年外卖小哥吴辉参加国务院新闻办记者会,2021年40位各行各业的基层一线工人获评“广西工匠”。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将其选为素材,让学生从这些身边的榜样中体会到“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从而将理想信念与职业生涯紧密结合,进行行动的效仿、学习,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自觉传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自己所学专业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青年榜样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行为效仿的作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大学生从知到信到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12-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1218/c1001-30473936.html.

[2]習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31).http://www.gov.cn/xinwen/2021-03/31/content_5597017.htm.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以驻邕五所高职院校为例”(GXGZJG2021B034),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5W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2021LSZ077)、“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接受度的分析研究”(2021LSZ063),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2018JGB335),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赋权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2019A0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晔(1984— ),江西宜春人,法学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课教学。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新时代高校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