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隆闺”管窥海南黎族婚俗文化变迁

2022-05-30单微

炎黄地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海南岛黎族海南

单微

“玩隆闺”是我国黎族的传统恋爱习俗,是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在黎族风俗中的遗存形式,其遵循“同姓不婚”的规则。海南黎族人民深受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之居住地位置偏僻、生活环境闭塞,历代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鞭长莫及,导致当地汉化不足。因此,“玩隆闺”等习俗才被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及海南省地方政府对海南岛进行了全面建设,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移风易俗,黎族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文明相符合的文化观念与风俗,至此“玩隆闺”退出了黎族人民的生活舞台。

隆闺,也叫“寮房”,指黎族少男少女与父母分居后居住的房间,黎语意为“不煮饭的房子”。其成方形,一般墙高1米,顶高2米左右,为人字顶,上盖茅草,房屋面积约七、八平方米。当黎族少男少女长到十三四岁时,通常会与父母分居,住到自己的隆闺之中。除了用于居住,隆闺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即黎族的少男少女可以在这里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在隆闺中,他们通过对歌、吹奏乐器、玩游戏来结交异性朋友或寻觅恋人,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玩隆闺”。

“玩隆闺”的社会记忆

“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种规矩或一种制度,一种法律准则或道德准则,就必须尽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初起源,因为在其现实和过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关于“玩隆闺”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口耳相传的故事,即使在现在的黎族人民中还依旧讲述着关于“隆闺”起源的神话故事。故事的大意为:龙王在凡间结识的孤儿被人谋害,龙王勃然大怒,让河水暴涨淹了村子,只有两三户人家幸免于難,于是人们建起“隆闺”,让年轻人自由恋爱,传宗接代。

关于“玩隆闺”的文字记录,明朝顾岕在《海槎余录》记载道:“遇晚,村中幼男女尽驱而上,听其自相谐偶。若婚姻,仍用讲求,不以此也。”清代张嶲在《崖州志》卷十三《黎防志一·黎情》中对青年男女建造隆闺的时间也有描述:“女子及笄,父母筑室与处,任其私奔……”即女孩子年满15周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便离开父母住进隆闺,寻找自己的恋人,父母不加干涉;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也就是说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方意愿,不强求不勉强;在结婚以后,如果出现感情不和,可以选择离婚。黎人对非婚生子或继子也极具包容性,这种现象与中原文化强烈的“宗族血统”观念完全不同。

对唱歌谣与吹奏乐器是“玩隆闺”的重要组成内容,黎族的少男少女通过对歌、吹奏乐器进行了解和交往。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黎族的年轻男孩结束了一天的生产劳作,在日落后盛装打扮,带上得手的乐器,前往其他部族的少女隆闺前唱歌谣。如果得到隆闺里少女的欣赏,女方就会唱歌回应,双方互相对歌,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玩隆闺”对歌有很多种形式,按照内容的不同一般分为开门歌、闩门歌、请坐歌、求爱歌、忠心歌、赠礼歌、投意歌、相爱歌、订婚约歌等。例如男生通过唱开门歌的方式询问女孩是否愿意邀请自己进入她的隆闺,是否允许入座。如果女孩子同意,就唱对应的歌谣打开屋门,否则就唱闩门歌表示拒绝。当男方被请进隆闺后,男孩子再唱请坐歌,女孩子也会对唱歌谣。总之,男孩子每唱一段歌谣,女孩都会回应一段歌谣。对歌的内容也是不固定的,少男少女可以应景生情,即兴对唱。

黎族传统木质乐器是少男少女互通情谊的重要媒介,例如鼻箫、洞箫、口弓等,其中尤以鼻箫技艺最复杂也最为传情。鼻箫吹奏的曲调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风格因人而异,所以黎族姑娘能根据曲调的不同判断出恋人的萧音,若双方有意,可互换鼻箫作为定情信物。

“玩隆闺”起源与传承的文化解析

族外群婚制的遗存

学界对“玩隆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过程、习俗变迁等方面,对“玩隆闺”形成和传承的原因探析较少。陈凤贤从文化遗存角度提出了“放寮”(即“玩隆闺”)起源于母系氏族外婚制的族外群婚,即一群姐妹与另一个通婚集团的一群兄弟社交玩乐,不论男女,都可以有若干“放寮”对象。其表现形式与原始社会的族外群婚表现形式高度相似。其他一些文献也表明,海南黎族在氏族部落组织划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是以血缘关系或共同地域为基础构成一个个最基本单位——“峒”,而“玩隆闺”的男女双方正是来自不同的黎峒,只有少数是在同峒不同血缘群体之间进行的。王雪萍在《中国黎族》中指出,黎族人日常生活遵循着严格的传统社会伦理,即黎族同姓男女不能混坐在一起,不能随意玩笑、说粗话,更不能唱情歌、谈论两性关系。由此可知,“玩隆闺”深受母系氏族外婚制的族外群婚的影响,并且在部落内部严格遵守着“同姓不婚”的准则。

原始宗教信仰是重要推手

关于“玩隆闺”现象在黎族能够传承不息的原因,我们从对黎族百姓的访谈和流传坊间的神话故事中可以发现,“玩隆闺”的传承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原始宗教信仰的巨大影响,可以说,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所积淀形成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形成黎族文化和群体心理及其现实传承的重要推手。

1.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可谓是影响黎族先民婚俗的最显性因素。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流传的关于“玩隆闺”起源和传承的神话故事中,黎族祖先在面临亡族危机时,想方设法壮大族群,于是建造隆闺,让年轻人自由恋爱,繁衍子嗣,“玩隆闺”习俗因此流传不息。

在追求繁衍子嗣的生殖崇拜中,黎族人民认为青蛙肚大多产的特征和孕妇高高隆起的肚子极为相似,因此将青蛙视为拥有强大生育能力、多子多福的美好象征,蛙纹也成了黎族姑娘绣面纹身的常见图形。在黎族人民举办婚礼或重要活动时,蛙形图纹更是随处可见。

2.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影响“玩隆闺”习俗传承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海南民间有一句谚语:“天上怕雷公,人间怕禁公,地下怕祖公。”“祖公”即氏族中已故的长者,后来演变为家族中的族长、家庭中的家主等。黎人把祖先故去后的灵魂看作他们最重要、最值得敬畏的崇拜对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不仅能够影响自己的生活,保佑子孙后代的福运,还可以带来惩罚与灾难,故而在生活中十分重视遵循祖训。回顾华夏历史,除了黎族这般的少数民族,汉族也有极其完备的祖先崇拜体系,并且形成了“祭祖”相关的宗法礼仪制度。但相对于汉族来说,黎族的祖先崇拜因经济、地理等因素,较少受到外域文明的影响,黎族人民普遍注重自我部族的传承与发展,缺少与外界交往的动力,民族文化特性较为保守。

所以,如果没有更为强大的外力影响,“玩隆闺”这一黎族先民代代相传的恋爱习俗,是很难改变的。黎族这种保守的民族文化特性正贴合约翰·杜威在《人性与行为》中提到的“风俗的持续存在,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体在先前风俗所规定的条件作用下形成了他们的个人习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根基下,海南岛黎人的因循守旧使其在较长时间里依然能够承袭母系氏族遗风,并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闭塞保守的生态导致移风易俗拉力不足

黎族风俗之所以呈现出根深蒂固的态势,除了受原始宗教影响,还与黎族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息息相关。

1.封建社会时期中央集权统治鞭长莫及

自汉武帝执政,海南岛正式受到中央封建政权的统治。但封建王朝的主要统治目标一直在内陆腹地,对海南岛的政治统治并不稳定,在海南设置的机构也时撤时复,对海南岛的管理更多是为了稳固边疆海防。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壮大,汉人迁徙岛内的人数不断增多,实现了海南岛的不断汉化,但是其统治仍限于沿海地区。也正因此,中央集权对海南统治的不稳定导致黎民汉化进程缓慢。

2.汉人迁入,汉文明对“生黎”影响较小

根据史书记载,秦汉期间,中央政府多次迁徙汉人入岛,与黎人杂居,但并未与黎族完全融合。宋代,因中原战乱,大批汉人迁徙海南。随着对海南岛的开发,海南土著居民逐步向海南岛腹地迁徙、开垦,海南黎族也因此分为“生黎”和“熟黎”。其中“生黎”以黎母山为中心环山而居,形成了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桂海虞衡志·志蛮》中所述“其中黎地不可得,亦无路通”正是最直观的写照。

史书记载,黎人不善农耕,常用群牛在地中踩踏,而后播种,并未普及农具的使用,因此劳动力成为支撑黎族生产、生活的关键。所以,汉人入岛带来的汉族文化与先进技术对生活在黎母山周边(也即如今的琼中地区)的“生黎”影响较小,“生黎”的生产生活条件较之汉族仍处于落后状态。这种原始的手工劳作生产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着,《海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研究》记载:“海南解放前夕,这里尚滞留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这是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不及消化的一块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领地。”汉化不足不仅体现在黎族的农业生产方式上,还体现在黎人婚俗长期处于一种自然生息,安于现状的态势。

“玩隆闺”退出历史舞台的解析

“玩隆闺”的婚恋习俗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式微并逐渐淡出黎族人民的生活,到了1990年前后,隆闺纯粹成为黎族少年学习休息的场所。

民族深度融合,拓宽地域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岛成为国家经济开发的重要领地,在发展生产、改进民生、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融合的基调下,中央政府从1951年12月开始从全国各地征调人员开赴雷州和海南岛,其中有成建制的部队,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林、农学科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各类干部、社会青年、复员军人及其家属。自此,海南岛步入了全岛深入开发和建设的进程。海南岛人民通过求学、商贸、外出务工等方式,加强了海南岛与内地的联系,有力促进了民族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打破了黎族人民保守的民风习俗。

发展促进更替,破旧俗树新观

1988年海南建省后,民房改造工作成为全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原有的船形屋、隆闺等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黎族少男少女赖以交友的隆闺不复存在。经济建设促进了黎族村落建设,商业性约会场所、深入生活的互联网和各类通信工具的运用促使了原有旧俗的更迭,黎族男女交友、恋爱的方式从时间、媒介、场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是随着时间积累、社会发展产生的变迁。

法规政策影响,重塑婚恋观念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先于1958年通过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关于几种落后的风俗习惯的改革和修改几项旧的不合理的规定的方案》,要求“加强《婚姻法》宣传教育,坚决执行一夫一妻制,彻底改变‘放寮乱婚的习惯”。后在1962年发布关于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改革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其中再次要求“坚决革除‘放寮乱婚习惯,但要区别对待男女之间的正当恋爱。”这种自上而下地推动落后民风习俗的改革,以建立与现代文明社会相符的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经过宣传贯彻《婚姻法》,杜绝早婚现象,大力开展农村文娱活动,丰富农村生活,逐渐更替了当地原始的婚俗习惯。

开放、自由的黎族“玩隆闺”与中原社会强调的男女授受不亲、家族血统观念大相径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汉融合的过程于明代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中原婚俗文化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文化观念对黎族而言仍然影响甚微。直到海南岛全面解放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法律制度影响了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黎族的原始习俗才开始了“扬弃”的改变发展之路。虽然“玩隆闺”的婚恋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但在传统的黎族村落、黎族风情景区,隆闺仍是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节目表演再现“玩隆闺”的对歌、乐器吹奏,向游客呈现黎族人民原始的生活习俗。让大众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黎族的婚俗文化,尊重黎族的发展历史。

参考文献

[1]苏英博,韦经照,梁定基,等.中国黎族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2]爱弥尔·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原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原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黎族古代历史资料[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

[4]林日举,高泽强,黄友贤,等.海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

[5]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民族志[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6]陳丕衡. 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D].武汉大学,2014.

[7]陈凤贤.从文化遗存试探黎族母系氏族制及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02):3-9.

[8]文珍.他者的“放寮”与黎族隆闺习俗的文化冲突[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1,28(03):73-80+128.

[9]孙绍先,文丽敏.平等与包容[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10]王献军,蓝达居,史振卿.黎族的历史与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1]王献军,程昭星.黎族现代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海南岛黎族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