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角下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现状及改进
2022-05-30周俊杨静
周俊?杨静
【摘 要】笔者通过对浙江省首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作室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成员对工作室的作用认同度较高,成效显著,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工作室的运行存在形式单一、成员分享意愿低等问题,因此,建议借鉴知识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知识获得、知识整理、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方面,对当前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
【关键词】名班主任工作室 知识管理 知识获得 知识整理 知识储存 知识分享 知识创新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由名班主任领衔、广大班主任成员共同参与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工作室通过组织开展多途径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分享班主任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在职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学习路径。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型研训方式。近年来,国内各地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方兴未艾,各级各类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利用区域及学校资源,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工作室建设和发展路径,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开展和建设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诸多目标中,有效促进工作室领衔人,即名班主任与工作室成员之间知识的共享、转化、创新、辐射,无疑是各级各类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借助知识管理理论构建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一方面,能充分挖掘工作室成员自身的隐性知识、促进个体隐性知识外显化,推动工作室内部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淀、转化、创生;另一方面,能实现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向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为加强全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从2018年到2020年,全省建立并扶持100个“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并通过工作室培养600名骨干班主任。在浙江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各工作室都有意识地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索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的要素和运行机制,进而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及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和建设。实践表明,知识管理为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提供了丰富、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应对策略,为促进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状况和实施成效,在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的组织和支持下,笔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浙江省首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实证研究,以期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并据此提出改进策略。
一、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笔者在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进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写了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知识管理作用的认知、知识管理的运用与实施状况等模块。研究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第一、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其成员,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3份(见表1)。
1. 名班主任工作室成效显著,成员对工作室作用的认同度较高
名班主任工作室对成员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提高成员的课题研究、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六个方面的能力。
如图1所示,对于“您所在工作室提高了您的哪些能力”这一多选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能力,这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和培养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6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家校沟通能力、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能力和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此外,还有5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如图2所示,知识管理六个维度的得分均值在4分以上,说明大家对工作室在有效促进知识获得、知识整理、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六个主要方面的作用都较为认同。其中,知识获得和知识应用方面的认可度位列第一、第二位,说明工作室有利于成员获取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和班主任先进工作经验,并能有效运用于实践。
2.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知识获得层面,工作室活动开展频率较低,研修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知识获取途径较少
研修活动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常态活动形式,其活动开展形式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如图3所示,一半以上的成员所在工作室平均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还有小部分工作室一学期才开展一次活动,更有一部分工作室开展活动不定期,没办法保证活动开展的稳定性。工作室活动开展不足,成员能获取的知识也就会相应减少。另外,工作室多开展主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活动,研修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有关班级管理案例分享、班会课展示等一线班主任管理实践的活动内容,研修活动形式单一。
(2)知识整理意识淡薄,缺乏整理能力
如图4所示,接近一半的工作室成员不定期整理学习资料,甚至还有个别成员从未整理过自己的相关资料,只有极少数成员坚持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由此可知,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淡薄,对知识材料进行整理的主动性较低,对知识材料整理不及时,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
(3)知识储存方式欠佳,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
由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工作室大多数成员都习惯将自己所习得的知识保存在纸质笔记本、U盘或电脑文件夹中,成员的知识储存方式过时。虽然各名班主任工作室基本都有自己的微信群,但上传的图片、PPT、论文等知识材料超过一定的时间便会自动失效,不能再被查閱,导致成员知识材料的储存有效期短。工作室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来保存材料,不利于成员知识的获得、利用和分享。
(4)知识分享意愿低下
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个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本质功能是促进工作室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访谈得知,大部分成员选择加入工作室,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更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获取相关的学习和工作资源。但从调查来看,部分成员分享意愿较低,不太愿意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或班级管理经验。
如图5所示,近半数成员对于自己平时反思总结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的知识会选择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里,不愿意公开或与其他成员分享;甚至还有一部分成员对于实践中积累的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只是脑子里想想,并没有记录下来,更难以进行经验分享,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间知识分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5)知识应用主动性不高,知识外化困难,应用范围狭窄
工作室成员对于专业知识最好的掌握方式就是将习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知识的有效应用是促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造与创新的重要条件。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工作室成员通常是将自己习得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简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或班级管理实践中,而较少应用于课题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可见成员的知识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此外,成员普遍难以将习得的理论性或知识难度较高的知识消化吸收,进而将其应用到科研实践中,这也反映了成员隐性知识外显化能力不足。
(6)知识创新意识薄弱
知识创新是名班主任工作室及成员知识资源不断创造和丰富的动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可以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建设注入活力,促进工作室的持续发展以及成员专业知识的丰富。笔者根据访谈结果了解到,成员平时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意识不强,除非工作室明确规定必须按时提交班级管理经验心得、科研论文、读书报告等知识创新材料,成员才会迫于工作室的考核提交。
如图6所示,71.33%的工作室成员认为,自己在知识管理中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可见,知识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的改进策略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工作室的顺利运行。基于知识管理原理和浙江省优秀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对工作室的知识管理进行改进和提升。
1. 知识获得层面
第一,积极开展活动,丰富研修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了提高成员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热情,拓展工作室成员的知识面,名班主任工作室应定期开展有助于成员知识积累的活动,活动形式及内容应当适应成员专业发展规律、符合成员学习兴趣。工作室除了开展常规的专家讲座、主题研讨等活动,还可以结合成员专业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开展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读书沙龙、教育漫谈、优秀班会课观摩等内容丰富、注重实践工作需要的活动。此外,工作室在丰富成员研修活动内容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使成员能通过研修活动获得有效知识。
第二,鼓励主动学习,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工作室要求成员定期完成读书报告、教学反思、工作经验总结等学习任务,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定期选择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或成员感兴趣的话题在工作室内开展论坛沙龙活动,增加活动时效性和吸引力。
第三,拓展知识获取途径和方式,增加成员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工作室成员除了通过撰写教学日志、与其他成员交流讨论、阅读专业书籍、观摩教学等方式获得新知识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内外部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工作室要为成员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获取途径,如组织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平台、提供专业书籍和期刊,丰富学习资源。
2. 知识整理层面
增强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提升成员知识整理技能。工作室要向成员传达和强调知识整理的重要性,提高成员及时整理知识的意识。定期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成员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培训,讲授科学的知识整理方法,使成员能够掌握一些专业化的知识管理软件,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工具,进而提高成员的知识组合能力。
3. 知识储存层面
第一,工作室应该建立一个知识库,将教案、教学反思、班级管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资料,以文字、音频或其他形式外显出来,分类整理储存起来,方便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
第二,工作室还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知识地图帮助成员更好地获取知识资源。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成员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工作室可以对每位成员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特长进行分析,建立一种“Know-Who”的知识地图,让成员可以按图索驥。
4. 知识分享层面
第一,营造团结、协作的融洽氛围,提高成员知识分享的积极性。通过群体力量影响个体成员的专业发展是共同体的优势,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群体对成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作室应为成员创造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感的专业发展环境,营造和谐、共享的交流氛围,增加成员间的信任,提高成员的合作意识。
第二,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工作室知识共享平台,并利用各种知识管理技术,使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工作室可以紧随教研前沿动态,建立具有个人化或互动性的学习网站,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共享平台,提高成员使用网站进行交流的意向;开设或完善属于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并开设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教学心得等专栏,鼓励成员在留言区积极进行互动和交流。
5. 知识应用层面
提升知识外化能力,提高知识应用的主动性。能否将在工作室获取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教学和管理实践是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关键。工作室成员应在每次参加完专家讲座、案例会诊、研修讨论等活动后自觉主动地记录收获或感悟,并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流。成员与成员之间多次进行交流和研讨,有助于将成员所习得的教学或管理知识转为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成员对知识应用的意识,进而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管理及科研的能力。
6. 知识创新层面
第一,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工作室可尝试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强成员的创新意识,使成员在不同观点中来回思考,进而促进成员的知识创新。
第二,培养工作室成员知识总结与反思的习惯,通过“总结/反思+实践”的方式促进成员知识的创新。
第三,组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鼓励成员及时将自己获得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逐渐提高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明东,李丽.知识管理:教育技术管理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1):119-122.
[2] 金萍.知识管理视角下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锤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1):20-23.
[3] 刘永存.专业能力“权力化”:中学班主任工作室运作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6):46-48.
[4] 阮琳燕,施玉茹,朱志勇.从“教师知识共享”到“优质教师资源均衡”—新手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个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3):75-81.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课题编号:201933002104B)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1.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四川省成都市万汇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