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探讨

2022-05-30雷家慧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小学数学

雷家慧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将可视化的方式在学生量感培养方面科学运用比较重要。文章就数学量感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可视化教学的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实施详细探究,期望能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可视化教学

一、数学量感培养的意义及可视化教学的问题

(一)数学量感培养的意义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方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量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此要加强重视。

1. 促进学生量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比较重要,教师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对学生量感进行针对性培养,有助于学生量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量感建立过程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和尝试,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量感,在量感形成的过程中表象以及类比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能结合大体表象来构建具体事物的空间立体感知,而在类比的基础上能参照数量角度来为事物提供直观对比,这能强化学生体验真实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有效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量感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以可视化的方式把抽象知识和思维感知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有助于完善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数学教学中量以及计量学习,存在于生活学习的各方面,对学生量感培养要有丰富的资源作为支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量的知识点,创设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对数学知识产生正确感知以及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二)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量感,采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质。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量感可视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1. 数量关系模型有待完善。由于教师没有构建完善的数量关系模型,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构建数量关系是量感可视化比较关键性的教学环节,通过设计模型相关的数学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深化数量关系感知。而实践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把数量关系模型理解成数字关系模型,只注重数字间数量以及倍数关系,对于数据的现实生活含义没有加强重视,就会影响具体教学的质量。

2. 量化意识不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量感也是学生具备的数学素质,而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量化思维不强,数学教学中缺乏量化观念,量化思维没有得到锻炼。计算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题来训练,未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数量关系相结合,一些学生在计算表现方面比较突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比较差,学生对面积以及长度等有初步的理解,而学生在说出“大”“很大”等形容词时候教师没有注重引导,挖掘学生语言背后的量感思维,从而就会造成学生量感思维匮乏,不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3. 教学缺乏科学引导。教师在对学生量感培养过程中没有进行生活化引导。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场景的事物来深化学生对不同量的理解,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量,以及对不同量的关系进行思考,是提高学生量感的重要保障。而教师在具体的引导中没有针对学生具体的特征进行引导,从而造成教学的效果问题。

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

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素养中,采用可视化的策略比较重要,以下三点策略落实要充分重视:

(一)网络方式可视化教学

教师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时,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条件,网络化时代,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中,以培养学生量感为目标,可以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丰富,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技术运用培养学生量感,为学生呈现可视化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寻找学习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例如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鸡兔同笼”的知识点时,面对这样一道古代的数学难题,小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找到解题的方法,如通过百度搜索鸡兔同笼问题精讲视频,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外了解数学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参与网课培训,让学生线上线下同步提升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比较直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对数学量就会有直观认识,有助于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

(二)升华数量关系模型强化量感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需要教师编制数学问题,以问题为桥梁引导学生强化量感。教师在选材时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升华数量关系模型效果,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理解量时更为方便。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升级数量关系模型,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和认知,从而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

例如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时,涉及面积数学量时,教师通过将日常生活买方场景导入,让学生思考自己家构成,探究购房导购说的面积在数学中的含义,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时通过将买方作为场景,为学生铺垫问题,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到售楼处咨询房型,售楼处工作人员说某套房自有面积是80㎡,能否说出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解释面积量,表达不同量感知,体现生活化数学和量感教学的融合,这对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比较有利。

(三)问题情境强化学生量感

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中,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很重要,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实践探究,切实体验量感,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良好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能从中充分感受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活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述圆锥的体积内容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谷堆相信你们都见过,那么谷堆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知道吗?”教师在学生疑惑中为学生讲述计算的方法是与圆柱体积结合计算,学生了解圆锥体积是同等大小圆柱体积的,通过倒水实验来验证,学生就能顿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实践,实践中进行体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可视化的量感培养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感受,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时,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如网络化方式以及问题情境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量,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思雨,孔企平. “量感”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小学数学教师,2021(Z1):44-47.

[2]李春英. “量感”是“量”出来的[J]. 小学数学教师,2021(Z1):47-50.

[3]王学忠.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分析与研究[J]. 新课程,2020(29):134-135.

(責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可视化教学小学数学
未来教室下的文本解读可视化教学法探析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模式探讨与改进
高中历史可视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