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期刊编辑工作的SWOT分析
2022-05-30董淼
摘要:数字时代到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期刊编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内部优势——传统期刊编辑的工作环境较好,自身学历高、能力强;内部劣势——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差,新媒体大环境下薪资不高、主体创新意识不强;外部机会——数字出版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国内外期刊的合作不断加深,出国学习机会增多;外部威胁——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以此分析编辑工作的转型和提升。最后提出期刊编辑要不断了解数字时代出版的优势和特征,扬长避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数字时代;期刊编辑;编辑工作;SWOT分析法;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202-03
一、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借助数字时代的前沿技术和方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和采纳先进的理念,更好地捕捉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拓展编辑工作的新局面,值得传统期刊编辑深入探讨。
二、数字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助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从边缘地位向中心环节转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的更新迭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也“跑步”进入数字化时代。与之相应的新理念已深刻改变了机构、团体和个人的互动交流形式。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为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同比增速达9.7%[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比2002年的10.0%提升2.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数字时代,期刊出版单位都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编辑作为杂志社的主体力量,在日常工作中的思维模式、工作效率、信息采集方式、新媒体专业技能水平都影响着出版社未来的发展。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数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我国已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数字时代的到来,影响着我国出版业态,也对编辑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从主观的内部环境和客观的外部环境出发,具体分为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部分,来详细描述数字时代编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编辑工作的SWOT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提出了SWOT分析法。该方法分别从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個方面进行分析[2]。以下围绕编辑自身的能力,借助SWOT分析法来分析数字时代编辑业务能力的转型和提升。
(一)优势(S)
编辑的工作内容本身就要求具有严谨性和专业性。从编辑自身来说,传统编辑大多经过出版社或杂志社层层筛选进入,一般学历较高,有较好的文字功底,研究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更强,而且熟悉本领域最新研究情况。
编辑的日常工作涉及前期策划、选题、编辑、筛选,后期的校对和排版,到最后的发行,有一整套规范和完整的出版流程和职务行为规范。
编辑在工作之余,可以请教优秀、有经验的前辈及同事,能定期参加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自身的编辑业务能力,接触到本行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编辑圈和读者圈。期刊编辑的社会地位、工作认可度和工作稳定性相对于新媒体编辑要高。
(二)劣势(W)
传统编辑因为自身的工作特性,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对多元思维和创新理念接触较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有较强的专业性,编辑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在平时的选题策划、销售统计、读者调查等环节运用不多,还是停留在固有的工作方式上,这些都表明传统编辑主动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传统编辑工作多在办公室完成,流程固定,方式也不变;日常工作较烦琐,工作模式较单一,工作效率不高。
传统编辑长期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单一的工作模式难免使其产生厌倦,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现象[3]。在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和工作新鲜度等方面与新媒体编辑有一定的差距。
(三)机会(O)
1.编辑工作的调整
传统的出版工作和效率相对较低,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发展新媒体上,编辑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新媒体上。利用网络和读者互动,缩短了编辑与作者、读者间的时间差。
有些杂志社编辑也把精力放在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线上运营模式上。这种拥有聚客引流功能的新模式,能够在线上实现内容全方位传播、品牌多维度展示,在线上就可以与读者直接高效地互动交流,从而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2.数字出版产值比重不断提高
新闻出版界一致认为数字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是当前出版业的重要任务[4]。
近年来,数字出版收入不断提升,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充分显示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是其生命力和价值的最好诠释。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数字出版,将数字出版从形式融入内容。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1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9.23%[5]。
3.国家政策的支持
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2011年,全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产业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在天津开启。2013年,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并实施。2016年,公布了第二期的遴选结果。
2005年,第一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召开,作为全国性的博览会,其越来越被重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数字出版的内涵也更丰富,涵盖的方面也更广泛。
国家越来越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出相关的意见来指导出版单位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发展,适应国际形势,进一步“走出去”。如《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实施,《儿童数字阅读产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的立项,正式发布2020年国家标准制定计划[6]等。
2021年12月12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是对今后5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引着这一时期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再次迎来高光时代——国家大力扶持,产业飞速发展。
4.国内外期刊深入合作
(1)“走出去”。近年来,国内出版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进入国际市场。2013年之前,国內只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一家出版单位进入“全球出版业50强”。2021年,我国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4家出版集团荣登50强榜单,其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更是冲进了前10强。
(2)“引进来”。国外出版机构也不断在中国开设办事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Scopus数据库等境外出版机构在国内设立办事处。我国在“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和国际上的出版界巨头交流和合作。2017年,国际出版行业全球排名前50名的企业,有60%在我国设立办事机构、分公司或者办事处。全球出版业的20强就设立了54家办事机构,占全部在华办事机构的49.5%[7]。
2019年,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爱思唯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2019年,城市建设杂志社与世界科技出版集团签订了学术出版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亚太学术出版联盟、亚太学术合作交流中心两个机构,并分别在新加坡和北京设立总部办事处。还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合作,共同创办了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
国内的出版机构不断加强与国际上相关机构合作,将境外自然科学、医学等国际顶级的最新成果引进来,加强学习和交流,助推我国医学、数学等各学科发展,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引进来的同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文化自信。
5.学习机会的便利性
数字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学习机会越来越多,学习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线上网络视频学习,也可以浏览原著,或者关注一些国外的社交平台……但对于学生来说,留学可以说是更好的选择。
留学期间,身处当地学习生活,可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化和技术。当前我国留学工作格局是以公派留学为引领,自费留学为主体。作为导向引领的公派留学生,以高学历的访问学者和硕博研究生为主,以国际尖端技术人才为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思想意识强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他们的孩子出国留学,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017年自费留学生占比近90%。近些年,我国是留学生生源国的主力,出国留学人数在2017年首次突破60万,2018年为66.21万,2019年突破了70万。
从留学生结构和就业情况来看,留学回国人员以及中国科研人员在全球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求学和就业,为国内期刊走向世界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威胁(T)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科技改变世界,也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型视频和直播形式越来越受追捧。
1.短视频异军突起
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更多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刷短视频。到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的90.5%[8]。截至2020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网民使用率为95.4%[9]。
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要求编辑熟悉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算法,与时俱进调整和更新受众定位,进行网络和视频的营销互动策划及推广。
2.传播形式的改变
数字时代,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短视频异军突起,手机用户不断增多,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出版单位为了适应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了“网络出版”“云出版”等新形式,因此期刊编辑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出版形式越来越多,出版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加便利,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内容更加丰富,因此人们更容易接受和采用。这些新业态要求编辑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是期刊编辑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道德水平才能成就更好的编辑。编辑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其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其必备的。编辑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当然还应具备科学精神和编辑实务技能[10]。
全媒体时代,不仅是传统编辑人员与新媒体编辑人员之间的竞争,还是人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之间的竞争[11]。新时代呼吁行业新业态,行业新业态需要编辑新作为,传统编辑要学会给自己加压,不断学习新的出版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技多不压身,在别人“躺平”的情况下,让自己成为“清流”。
四、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国家须不断完善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形式和内容,增强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监督。
编辑作为期刊的主体人和主要践行者,须深知肩上之重担,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多元化发展理念,做到将本专业的知识规范游刃有余,还要了解新业态下的出版传播模式,做到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新时代的出版事业创新赋能,适应编辑业务的新发展新业态。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R].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04-23.
[2] 刘彦超.基于SWOT分析的公安现役院校学报发展策略研究:以《武警学院学报》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3):139-141.
[3] 韩芳.全媒时代编辑信息素养的提升:基于SWTO视角的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14:143-147.
[4]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5] 章红雨,孙海悦.逆势上扬,产业年收入达11781.67亿元[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0-29(002).
[6]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张立,王飚,等. 2020—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发展报告(摘要):“十三五”收官之年的中国数字出版[J].出版发行研究,2021(11):35-40.
[7] 刘益,王梓薇,付海燕,等.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与监管策略研究[J].现代出版,2019(1):13-16.
[8]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2-25.
[9]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1-06-02.
[10] 李小清.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的危机感[J].传播与版权,2014(1):47-48.
[11] 韩芳.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的SWOT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102-109.
作者简介?董淼,硕士,编辑,《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副社长,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