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传播路径下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与发展态势研究

2022-05-30王妍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态势互联网

摘要: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进程中,传播主体较为单一,主要由媒体的相关从业人员和专业化机构组成。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发展形态,有效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优势,这本身是建立在技术上的一种革命性突破,实现了传播形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融合。尤其是自Web2.0时代正式开启以来,人与社会之间的衔接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因此传播维度与传播深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互联网的群体传播关系变成了整個关系属性的核心所在,实现了社会关系、文化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多重更新,对人的日常交往和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文章从传播关系维度的转变、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互联网群体传播路径的基本形态、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智能化应用以及互联网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上展开深度探讨,为横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关系偏向;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001-03

一、互联网背景下传播关系维度的转变

传播媒介对知识内容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传播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参照媒介传播的基本特征,部分学者通过媒介时空变换理论,认为信息传播的路径无处不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流逐渐融为一体。在人与技术共存的发展背景下,人作为传播中心的关键核心位置被凸显了出来[1]。

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显著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打破了原有信息传媒的发展格局和任务分工[2],信息的传播过程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任何一个互联网媒介的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和生产者,每个人都具有传播者和受传者两种属性[3]。世界物质形态本身就是相对的、共谋的组成形式[4],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的物质关系被编织成了一张流动性的关系网。

二、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

在大众媒体发展之前,信息的传播过程较为单一,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发展界限较为模糊,人们同样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其信息的传播过程并不对等[5]。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公众号、头条等信息传播工具成为目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但是从受传者的角度来说,其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交互机制,甚至是在互联网算法挖掘的机制背景下进行有限的信息挑选。

在互联网算法机制的优化背景下,互联网万物互联的发展机制形成了非线性和去中心化的发展格局,而传播结构的更新也间接更新了信息传播关系[6],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实现点对点之间的交流和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结合数据技术对群体画像进行重构,深刻了解并且感知受众群体的基本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7]。

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停留在简单的互动交流和反馈活动当中,而且更加营造的是一种共同协作的发展格局,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能够同时进行,进而在不断的反馈和互动的发展机制中营造和谐统一的发展局面。

三、互联网群体传播路径的基本形态

(一)人际传播的关系偏向:匿名性与广泛性

人际传播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信息传播发展形态[8]。在不同的技术时代发展背景下,人际传播具有不同的发展内涵。网络化时代,人际传播是借助互联网信息网络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互活动。

1.传播主体的匿名性与多面性

互联网终端的信息发展机制里,传播主体具有匿名性的发展特点,人们在信息交互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不公开自己的个人身份。但是这样匿名的特点往往会导致在网络论坛中的表现和真实情况有着较大的不同,使得个体的自我表达更加具有开放性。同时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得人际传播也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场景场合中和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征,这样匿名性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在网络环境中释放现实压力,但是也给群体传播带来了多元化的影响,容易产生语言暴力和网络暴力等行为。

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与可扩展性

传统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受文化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其交流的范畴十分有限,但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信息传播的是边界,人们可以和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交流的边界被大大扩充,这样广泛性的交流模式也促进了人际传播的末端向外不断延伸,使得人际传播以传统的血缘交流模式拓展到了以共同爱好和共同利益为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受众群体的范围。

3.传播手段的多样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间接催生了与现实社交过程完全不同的交流手段,传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但是随着传播路径的不断丰富,表情包、弹幕等内涵式的表述方法也成为信息交互的手段,再到现在的网络直播,传播手段随着技术的更新在变得逐渐丰富。但目前文字交流仍旧是信息传递的主流,文字交互的形式能够清晰表达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并且应用范围的维度更加广泛。

(二)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渠道与动力

群体传播的核心特点是将共同的目标和交流意愿进行衔接并且实现的过程,互联网媒介背景下的群体传播过程在信息传播本质和规律上是一致的,仅仅是在信息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上存在差异。

1.传播渠道:多样与交织

互联网时代,群体的信息传输渠道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类网络化博客、BBS论坛以及贴吧等新兴互联网载体都是群体传播的关键渠道。网络环境中的共同兴趣、共同目标都能促进传播群体成团,并且结合现实条件能够举办多种线下的交流活动,实现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交融和交织,这本身也是群体传播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

2.传播情境:虚拟与现实

互联网时代,群体传播的过程大大降低了对物理空间的依赖,虚拟化的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群体传播最主要的交流场景。虽然交流的环境是虚拟的,但在传播结构当中的权利关联关系是不变的,一个稳定并且持续的网络化群体结构需要以明显的权利中心为核心,实现群体成员之间的彼此价值认同和结盟,甚至还要有对抗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具有一定合理性,只有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才能够促进群体关系能够更好运行。

3.传播手段:文字交流是核心

互联网的群体传播仍旧是以文字为主要的传播载体,因此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网络化的传播过程中,文字表达能力强并且在群体中高频率发表意见的人影响力较大,并且会逐渐形成交流中心,更加容易成为群体的交流领袖。

4.传播动力:认同与归属

群体认同是网络群体能够聚集在一起的关键原因,而网络群体中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核心在于有共同的社会认同感,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在一起,并且相互认同,这是一项正向的循环机制。同时在正向的彼此认同过程中各个群体又获得了认同感,进而能够更加维护好群体的稳固性和长久性。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对群体的认同程度不同,群体对个体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对群体的认同度和归属度越高,则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就越大。

(三)互联网大众传播的关系偏向:全时性与个性化

互联网的传播媒介建立之前,书面的纸质文件、电话和传真等形式是组织传播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计算机的出现为带来了算力的显著提升,基于网络化技术组织传播的形式可以通过内联网和互联网进行及时的通讯。其中内联网主要是基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互通,而互联网是基于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有。

1.低门槛

只要在群体传播内有一台电脑连接了网络,并且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在互联网终端上发布信息,并且随着受众群体面域的不断扩大,其信息能够得到广泛传播。

2.海量性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的存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智能化终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已经成为现实,每时每刻都有数以亿计的数据信息资源得到了公開。

3.全时性

互联网媒介数据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全时性和信息数据存储永恒性的提点特点,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媒介,网络化的数据媒介能够全天候发布信息数据,实现跟踪式的信息报道,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框架体系内查询任何信息。

4.互动性

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媒介下,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其中大众传媒应该是基于广泛化和实时多样互动的发展过程,互联网的出现及其衍生工具的发展是目前所有媒介的最大集成,从底层架构上打破了传统单一媒介数据传输的局限,并且实现了多种传播形态的综合集成。这是颠覆性的影响和变革,因此传播形态的变革和互联网功能媒介的演变是相互交织并且相互渗透的发展过程。

四、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

未来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用户不仅能够主动检索信息资源,还能实时发布相关信息,同时还能通过评论、转发以及发弹幕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综合反馈,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综合调整信息传播的模式。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普及,未来还可以使用大数据信息挖掘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画像分析,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的爱好和兴趣,转变传播内容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信息内容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

未来的信息传播进程会对每一个个体都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效应也会被无限放大,具体来说,会表现在放大效应、催化效应以及裂变效应上,这是行为产生影响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传播活动与经济建设、文化内涵建设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复合作用下的综合效果。因此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综合研究能够深化传播活动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传播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深化人们对基础态度、核心以及具体行为的影响,实现对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更新。

五、互联网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模式集合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多重优势,是复合化信息的综合表征,在不断交融和共同写作的过程里实现信息的自由反馈和再次传播,实现了信息的不断交融和写作,促进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

(一)各类资讯类网站应运而生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于网络信息的综合传播平台,因此各类资讯类网站应运而生。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规范式发展,这类商业机构的内容生产质量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各类信息推送的关键组成要素。各类门户类网站的建立本身就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因此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深谙网络传播规律,深度感知了网络用户的基本画像特征和基本需求,因此其生产的内容更加符合网络用户的口味需求。

(二)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

在互联网要素的分析中能够深刻感知,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促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的载体,这个过程中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为每个人都带来了发声的渠道,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在逐渐挑战着传统信息传播机构和专业传播者的地位,因此传播者的格局从单一的单向传输形式扭转为多元的复合传播结构。

在社交媒体平台当中,传播者不再是唯一的信息载体,人人都能在网络环境中传播个人的见解和意见。这样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能够促进信息传播过程频繁地进行互换,共同扮演着信息媒体传播的主体角色。

(三)技术创新推动传播效果的精准化

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模式,网络化的传播效果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网络传播进程中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形态相互交织,形成了较为复杂和多元化的传播结构,其信息的传播渠道和输出路径不再是单一的发展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二次定义,但是这样往往会失去信息的原始面貌。因此在深度了解用户的基础需求上可以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基础核心硬件更新相关硬件。

六、结语

未来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爬虫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海量用户数据的综合收集,机器将会比用户还更加深刻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和喜好,实现群体传播关系背景下的精准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 隋岩,李丹.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J].编辑之友,2022(2):37-43.

[2] 姜楠.感性选择:互联网群体传播中的主体关系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66-73.

[3] 徐丹丹,鞠英杰.“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关系对知识形态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3):67-72.

[4] 张彩霞,张涵.互联网平台媒体的反向融合逻辑与新传播生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2):154-161.

[5] 赵永华.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6):130-137.

[6] 谢俊贵.网络传播信息环境的现状、症结与治理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4):145-153.

[7] 王斌,张雪.双向融合:互联网环境下平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建构[J].中国编辑,2022(4):24-28,35.

[8] 白旭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网格化模式[J].当代传播,2021(2):36-40.

作者简介?王妍,博士,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互联网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研究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