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2016-11-10杨宇勃汪全莉
杨宇勃 汪全莉
[摘 要] 从近代社会变革来看,报刊宣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人物之一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积极投身报刊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模式。文章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编辑实践入手,发掘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建构一个由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组成的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并探究其对我国现代报刊活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毛泽东 编辑工作 编辑思想 报刊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5-0052-05
Youth Mao Zedongs Editing Thought Patterns and Its Modern Value
Yang Yubo Wang Quanli
(Department of History,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figur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o Zedong realized that the press public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reformation. He was active in editing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from 1919 to 1926. During this period, his editorial thoughts was shaping and developing. Mao Zedong regarded running newspaper as powerful means of serving politics. He paid high attention on the newspaper review, the publicity, the truth and the masses view. Nowadays, though times change, Mao Zedongs editorial thoughts are still valuable for China modern journalism.
[Key words] Mao Zedong Editorial work Editorial thought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Model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编辑思想研究成为出版界的热点。作为当今主流媒体编辑思想母体的毛泽东编辑思想,更是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具有演绎意味的研究,即从其他学科领域或者视角重新解读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进而挖掘价值。如周家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毛泽东编辑思想包含:辩证的编辑方法,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编辑思想,内容与形式严格一致的编辑观[1]。另一种是具有归纳意味的研究,即从青年毛泽东报刊实践中探究思想内涵,进而对接现实问题,提取现代价值。如王晓红在分析毛泽东报刊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其编辑思想表现为: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加强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2]。但是,无论是从新角度进行解读的演绎法,还是立足报刊实践的归纳法,最终都着眼于挖掘毛泽东编辑思想的各种因子,两种研究思路虽说可取,但不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性。因为从历史发展看,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编辑思想价值与其说体现在每一个思想因子上,倒不如说是体现在系统性的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上,这是必须引起研究者重视的。本文兼采演绎与归纳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归纳,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编辑实践入手,发掘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再通过演绎建构一个由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组成的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并以该模式为研究客体,探究其对我国现代报刊活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1 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活动
1910年,在东山小学读书时的毛泽东开始接触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合订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与报纸接触[3]。此后,他对报刊的热爱日增。1918年,毛泽东加入由蔡元培发起的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聘请被誉为“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的徐宝珑和名满京华的著名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担任导师,系统地讲授报刊业务知识。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下,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积累的毛泽东投身于报刊创办与编辑的实践中,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政治周报》,指导《女界钟》,创办平民通讯社和《新时代》。1919年是毛泽东投身报刊编辑实践活动的时间上限,这一年创办的《湘江评论》是其进行革命报刊活动的肇始[4],下限是1926年,这一年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被迫停刊。此后,毛泽东再也没有直接参与报刊编辑工作。
从1919年到1921年,毛泽东的报刊实践主要是宣扬新思想、痛陈时弊,期间他了解并吸收了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一些有益的报刊编辑思想。1919年7月14日,由毛泽东担任主编的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湘江评论》问世。该报一经问世,即成为当时社会上思想性、战斗性极强的进步刊物,影响很大。令人惋惜的是,《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于1919年8月中旬查封。同年9月上旬,毛泽东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会和《新湖南》主编龙伯坚的邀请,担任《新湖南》总编辑。其借用《湘江评论》的办刊思路和编辑理念对《新湖南》进行改造,效果颇佳。
从1921年到1926年,是毛泽东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服务革命、变革社会,期间,他初步形成了将报刊编辑与政治结合、与革命结合的思想,创办了《新时代》《政治周报》等刊物。1923年4月,他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月报,办刊意图非常明确:以周刊为阵地,聚集湖南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贯彻共产党的路线和纲领[5]。《新时代》可谓毛泽东创办与编辑的第一份党报,在中国共产党党报编辑办刊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代理身份主编《政治周报》,他明确提出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并提出用事实说话的原则[6]。
1910—1926年期间,毛泽东在创办报刊的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编辑思想模式,对指导当时所办刊物的发展及新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模式于当代编辑工作依然具有现代意义。
2 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
编辑思想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是编辑活动的灵魂,是编辑思维活动的结果,是编辑出版客观存在于编辑意识中的反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7]。青年毛泽东的编辑思想即反映在其编辑实践中相对稳定的观念。分析毛泽东1919—1926年报刊编辑实践中的编辑思想,相对稳定的观念因子包括两个方面的六个因子。
2.1 报刊编辑整体认知思想因子
毛泽东对报刊编辑活动的整体认知,体现了毛泽东关于报刊编辑活动的宏观指导思想,即讲政治、讲宣传、讲群众观。
因子一:讲政治。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的首要特征就是政治性,他认为编辑活动需要讲政治。在早期办刊实践中,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便成为他关注的焦点,后转向无政府主义,直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视。这突出表现在他1919年对《新湖南》办刊方向的改造上。
毛泽东很注重发挥报刊的政治宣传作用,将报刊活动纳入政治活动中,这是他编辑思想的一大亮点。在主办《湘江评论》《新湖南》等报刊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运用报刊平台紧密联系社会、政治事件,发表言论、关注时局的意识。在《政治周报》创办过程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办报是“为了革命”,“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这一关注政治、了解政治、服务政治的办刊思路,逐渐发展成为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党性原则”理论,成为其党报编辑理论的核心思想。
因子二:讲宣传。宣传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是一种引导人的心理、思想的重要手段[8]。宣传具有导向性、目的性以及鲜明的立场,带有明确的目标诉求。在报刊编辑中,毛泽东尽可能地将自己了解和学习到的新思想,通过报刊传递给群众、读者,通过报刊宣传影响广大群众。毛泽东在编辑工作中以及对编辑活动的要求中,对“宣传”功能相当重视,他要求编辑活动要有鲜明的立场,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群众。在对《湖南通俗报》的改造建设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报纸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立场要鲜明,观点要准确,不可拖泥带水”[9]。
因子三:讲群众观。群众路线是毛泽东阶级思想在编辑活动中的延续,群众路线原则决定了编辑活动服务的对象和宗旨,决定了稿件的选取以及稿件内容的立场。毛泽东坚持办报的群众路线,注重群众调查,以此实现了解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办群众喜爱的报纸,办群众看得懂的报纸,成为毛泽东报刊编辑实践的“活水”,使他创办的报刊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2 编辑业务思想因子
在具体编辑业务方面,青年毛泽东强调重视评论、联系读者和遵从事实。
因子一:重视评论。从1919年主办《湘江评论》到1926年创办《政治周报》,注重评论是毛泽东在选稿、用稿上的一大特色。《新湖南》《湘江评论》等都以评论见长,其中不少文稿是以某个事实为依据进行评议,引发社会关注,进而引导社会。这种通过评论引导社会舆论的体裁形式也是毛泽东文章的一大特点。其为《湘江评论》共撰写文章36篇,评论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时事政治、重大事件及迫切的社会问题。他要求稿件要“旗帜鲜明,要尖锐,刀利才能裁纸,但是尖锐得要帮了人而不是伤了人”。同时,毛泽东认为评论必须与真实性相统一,要符合实际情况,要站得住脚,不能空发议论。
因子二:联系读者。联系读者、了解读者、服务读者,是毛泽东早期办刊思想中群众观在编辑活动中的延伸。在创办《湘江评论》的过程中,毛泽东就特意设置了答读者问栏目,促进编辑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互动,使报刊从单向的信息输送向交互性靠拢。在办刊宗旨上,毛泽东更是紧扣“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适应学生、群众对新文化、新思想的渴求,在稿件安排上充分满足读者“胃口”。此外,毛泽东还非常注重把握社会热点,围绕读者关心的重大社会事件发表评论,这点在《新湖南》批评社会、改造思想、介绍学术、讨论问题的办刊宗旨上不难发现。
因子三:遵从事实。“《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10]。这是毛泽东1925年12月5日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的话,传递出毛泽东对于事件真实性、客观性的执著。事实上,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毛泽东也是这样做的。在指导《湖南通俗报》期间,在第一次编辑会议上他就提出,“《湖南通俗报》要根据事实说话,切不可专谈空洞乏味的大道理”。“根据事实说话”一直是毛泽东在报刊编辑工作中的铁律,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还提出坚决反对“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的宣传家”。
3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经典模式及其现代价值
3.1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经典模式
讲政治、讲宣传、讲群众观、重视评论、联系读者、遵从事实,是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的六大组成因子,其中,联系读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包含在群众观中,因此,六大因子可以合并为五大因子。五大因子及其相互关系构成青年毛泽东的编辑思想模式——以服务政治为核心,以评论、宣传、事实及群众观为基本面(见图1)。
图1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
一方面,以政治为核心,通过政治与宣传、政治与评论、政治与事实、政治与群众之间的直接作用,最终服务于政治,因其与政治直接关联,所以为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这一作用链大致从1921年到1926年建构,即毛泽东报刊编辑实践的第二阶段。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评论、事实、群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它们在新闻活动中的价值间接服务于政治,因此为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它滥觞于1919年到1921年,即其报刊编辑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和外部间接服务链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建构了独特的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
3.2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的现代价值
怎样看待该模式的现代价值?这就涉及后人如何看待前人的历史行为的问题,对此,史学家钱穆的答案是“温情与敬意”。他认为,“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11]。看待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的现代价值也应当具有这样的态度,即将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置入当时的历史以及如今的问题之中,怀着包容与理解来揭示其现代价值。
3.2.1 服务政治核心的现代价值
从历史看,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的形成过程,一直处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寻找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向是时人的使命,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毛泽东,必然会在编辑思想中将服务于政治变革、服务于政党、坚持党性原则视为重中之重。他要求报刊编辑工作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将编辑工作纳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之内,作为革命的重要武器。所以,突出政治核心对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而言有其历史必然性,他必须通过报刊宣传平台来引导群众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建设新中国。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可行的,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面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始着手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布局谋篇,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宏观战略的落实需要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改革氛围,需要一个上下一心的组织架构。
为此,报刊媒体必须引导舆论主流,必须坚持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的核心——突出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性原则、服务政治,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十八大以来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提升为党和人民把好舆论关口的意识、能力和水平。这正是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服务政治这一核心给予现代社会变革的宝贵价值,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为报刊编辑工作适应新时期深化改革任务指明了方向。
3.2.2 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的现代价值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中的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是服务于政治核心的四种策略,即重视评论、讲宣传、讲群众观、遵从事实这四个基本面。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服务政治需要用好评论,评论可以很好地表达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这种文体在阐释观点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服务政治需要重视宣传,宣传对于引导舆论、动员力量意义重大。服务政治需要落实群众观,群众观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只有将革命事业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使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毛泽东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2]服务政治需要遵从事实,事实是报刊的生命线,是报刊服务政治效果的保障。
虽说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诞生在革命年代,但是其现代价值依然不减。如果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的核心——服务政治为当今报刊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那么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则勾画了操作层面的蓝图。新时期的报刊工作面临网络时代的诸多挑战,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传播者的隐匿性、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等给报刊编辑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报刊编辑工作者在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的同时,仍然需要用好评论、宣传、群众观、事实这四把“利剑”。事实是评论的基础,评论是事实的延伸与凝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宣传的目的,宣传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最终服务于政治核心,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这是毛泽东编辑思维模式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对于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启示,也是社会主义报刊编辑思想的精髓。
3.2.3 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的现代价值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中的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是毛泽东对青年时期所接触的资产阶级办报主张和实践经验的吸收。同样是重视评论、讲宣传、讲群众观、遵从事实这四个方面,但是在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中,更加凸显的是报刊编辑工作中的一般原则,反映的是报刊编辑工作普遍的价值追求。毛泽东巧妙地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价值提取出来,作为编辑思想模式的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与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和服务政治核心形成有机整体。
在理解外部间接服务作用时,应该从重视评论、讲宣传、讲群众观、遵从事实这四个方面的相互价值以及它们本身具有的普遍意义来理解。也就是说,诠释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是报刊编辑工作的价值所在。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容小觑。今天,贪污腐败、司法不公、非法征地等问题依然存在,仍然需要报刊编辑工作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反映事实真相。所以,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中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的四个方面,在今天的报刊编辑实践中仍然需要恪守,这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权力依法行使,构建人民幸福生活意义重大。
3.2.4 编辑思想模式整体的现代价值
总体来说,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由三个同心圆构成,即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政治核心层是目的,内部直接作用链是关键,外部间接作用链是辅助。
从整体观察该模式的价值,不难发现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变革趋势具有较强适应性。在这个模式中,既有通过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作用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政治权利的基本考量,又有借助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宣传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制度安排。模式内部三者的关系环环相扣,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支撑政治核心层,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辅助政治核心层和内部直接作用链,进而达成动态性的平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现代价值。
4 结 语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所构建的独特的报刊编辑思想模式,仍然是当下新闻报刊编辑思想的基本范式。它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衍生出来的结晶,既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及政治形态,又能更好地弘扬真、善、美。因此,它仍然是现代社会报刊编辑活动前行的“灯塔”。
注 释
[1]周家华.毛泽东编辑理论中的哲学观[J].中国出版,2013(10):23-26
[2]王晓红.建国前毛泽东的编辑思想与实践[J].兰台世界,2015(7):114-115
[3]王仙凤.毛泽东早期大众传媒接触动机及行为研究[J].井冈山法学学报,2011(1)
[4]夏征难.毛泽东编辑思想研究综述[J].理论视野,1996(5):18-20
[5]王能昌.毛泽东早期编辑生涯和编辑思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5):6-10
[6][10]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3-6
[7]吴平.编辑思想小叙[J].出版科学,2011(5):16-21
[8]孕锋盘山.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33
[9]谭一.毛泽东新闻活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66
[11]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