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

2022-05-30蔡梅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自然材料幼儿园

摘 要: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幼儿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使其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创意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新奇的活动材料打开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文章对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其教育意义,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材料;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5-0088-03

引  言

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自然材料,能够提升幼儿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幼儿年龄小,思维发展不成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对外界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基于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大胆地挖掘自然材料,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用创意美术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打开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教育意义

自然材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物品,如花、树叶、树枝、石头等。将这些内容引入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在材料的使用上,自然材料的安全性较高。和市场中化学颜料制作的活动产品相比,自然材料更安全,不会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第二,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口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而自然材料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幼儿对外界环境有清晰的认知,真正地感受自然环境,更好地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第三,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教师利用自然材料让幼儿展开学习,可以开发幼儿思维,使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综上所述,自然材料在美术创意活动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1]。

二、积极拓展资源收集路径,注重增强幼儿认知

(一)积极与家长合作,深挖自然材料资源

大自然中的物种十分丰富,教师要积极挖掘大自然中的材料,将其融入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这些材料浑然天成,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展开创作,还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合作,联合家长共同为幼儿收集其需要的美术素材,如一些常见的小树枝、小树叶、漂亮的小石头或者海边的贝壳、沙粒等。结合当地幼儿熟知的自然事物对其进行引导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也可以请幼儿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或者乡村欣赏和感受自然的风景,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样,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将其应用到自身的美术创作中。总之,自然材料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创作意识,激发其内在的创作潜能。

(二)借助地区优势,合理挖掘地区自然资源

很多地方的幼儿园都可以借助当地的一些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学。比如,某些地区有丰富的竹资源,竹筒、竹条、竹屑、竹叶都可以变成幼儿美术创作的材料;某些地方则有丰富的陶艺文化,在陶艺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进行陶艺彩绘创作。除了这些特色资源,幼儿园还可以挖掘自己所在地理位置的周边资源。比如,在春夏季节,园区内的花草树木以及周边的一些美丽风景,都可以是教师带领幼儿展开详细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在秋天,教师则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或者带领其到当地的一些果园采摘果实,到一些农田菜园充分感受丰收的喜悦,带领其充分认识秋季的特点和美景。到冬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雪花和霜花的形状。幼儿园合理恰当地利用本地周边资源,不仅能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能有效提升美术授课的质量,提高幼儿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点燃创意活动思维

幼儿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以幼儿为主体,应用符合其实际学习需求的授课方式。在日常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好奇心转化成学习的动机,点燃幼儿对创意美术课程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发现自然环境中的美,学会主动构建知识内容,从而保证课程活动的质量[2]。

例如,在教学“天空中的棉花糖”一课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如“小朋友们吃过棉花糖吗?棉花糖长什么样子?”在幼儿回忆、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天空,天空中白白的、一团一团像棉花糖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幼儿回答:“是白云!”随后教师继续提问:“小朋友们观察外面的白云,看看它們像什么呢?”幼儿在观察中会发现,白云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会变成一朵花,有的会变成一条小河,尤其在傍晚的时候,一些云朵的颜色还会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幼儿意识到云朵不仅会变成棉花的形状,还会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点燃幼儿的创意思维,使其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做好铺垫。

(二)观察大自然的奥秘,自主收集活动材料

创意美术课堂和以往的教学不同,它打破了以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更加注重发展幼儿的个人潜能。教师要学会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和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些趣味性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基于此,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他们观察自然环境中的神奇现象,积极挖掘大自然的奥秘,并设置相应的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导其自主收集一些材料内容,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同时,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还要做好创意活动的准备工作,在材料活动区域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材料,明确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从而提升课程质量[3]。

例如,在展开创意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确定活动主题“神奇的画板”,引导幼儿积极观察自然环境中的一些细节,让幼儿把自然界中的材料作为画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些有趣味性的作品。在活动展开前,教师要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可以适当询问一些问题,如“自然环境当中有哪些物品可以当作画板呢?”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利用石头作为画板,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树叶作为画板,还有的幼儿认为土地、树皮、小木板等都可以变成画板。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让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自主收集一些需要应用到的材料,并将材料带回课堂中展开创作。让自然素材走进课堂,能够促进创意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展开户外活动实践,丰富自然环境认知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美丽和神奇的事物,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亲身去发现和体验自然界中的一些美,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其充分感受自然界中的神奇,升华教学内容,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自然的氛围,在拓宽其视野的同时加强其观察能力,丰富其对一些自然事物的认识。这样,幼儿就能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或者将其应用于其他装饰中,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4]。

以“给娃娃的新装”为例,娃娃是每个幼儿都十分喜爱的玩具,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喜欢的娃娃的特点,尝试给娃娃制作漂亮的衣服。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让他们观察自然界的材料,并选择一些合适的素材为娃娃制作衣服。在收集材料时,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将树叶作为娃娃的“裙子”,有些幼儿利用小草拼出了“衣服”的形状,还有些幼儿利用小石子做了帽子,利用漂亮的花瓣做出装饰和点缀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还突出了我们“创意”的主题,更好地保证了教育质量。

(四)创设趣味美术课程,开拓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其对外界的认知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想象思维十分丰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创意主题”的背景下,要注重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见,适当给予其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效引导其利用自然材料展开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趣味美术课程,应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搭配,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不设定具体的教育主题,而是事先在投放材料的区域当中给幼儿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材料不能过于单一,而是有可以多次利用和多种方式应用的特点,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想要应用的材料。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要创作的主题或者灵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想法,尽可能地让他们自主构建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让每位幼儿说出自己的创作内容及灵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幼儿的想法,使其感受到自然材料的趣味性,为以后的创意美术活动做好铺垫。

(五)参观欣赏创意作品,感受自然独特魅力

一般情况下,幼儿在进行创意美术活动时,很容易会产生思维固化的情况,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就难以发展,这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极为不利。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发展幼儿思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和欣赏一些由自然材料制作的艺术作品,通过利用丰富有趣的美术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认知,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使幼儿认识到艺术创作方式的丰富性,并能够从鉴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从而丰富幼儿的创作灵感[5]。

例如,在幼儿欣赏创意作品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对幼儿进行引导。如“沙画”这一素材,就是利用细沙绘画,通过造型和沙量的元素,形成独具艺术风格的作品。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手工艺品展开教学,比如,由树枝或者竹子做的创意摆件、用泥土捏制的花瓶和碗,还有一些用食物做的小玩具和装饰等,以此丰富幼儿的认知,让其知道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展开讲解,丰富幼儿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展开讨论,从其教育意义出发,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是教师的重点任务。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加强对创意美术课程的开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课程,使用实践、欣赏、收集、操作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环境中的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蔡玉婷.选自然之材 育自然之美:例谈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家长,2020(29):142,144.

施雷磊.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幸福家庭,2020(18):92.

胡月丽.美术专用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创意运用[J].智力,2020(23):177-178.

張凯俐.日常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15):200.

孙晓瑜.浅谈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20(20):132.

作者简介:蔡梅琴(1984.1-),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自然材料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学前教育中要谨防农药对幼儿的侵害
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浅析
旅游纪念品包装工艺品包装盒的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
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