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到意象
2022-05-30施婧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难点内容,也是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在古诗词中,意象是营造美感和寄托情感的主要媒介,也是学生把握诗文意境的根据。但是,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古诗词教学难以较好地渗透意境美感。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简要探究透过意象与意境进行审美引导的策略。
关键词:审美引导;古诗文;意境;意象;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5-0013-03
引 言
素质教育要求在小学教育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仅应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意象的感悟,再到整个诗词的意境欣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1]。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不断创新和改革,加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引导。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古今文化的差异性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小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内容以现代白话文为主,与古诗词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而古诗词中蕴含较多的生僻字词、神话故事、通假字、典故等,小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增加了其学习的难度,也对其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认为,在学校学习阶段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不但是学校和教师为家长交出的满意答卷,而且是教学的重点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指导学生识认字词、指导阅读和写作技巧、记忆古诗词等为主,忽视对学生的审美引导和情感培养[3],语文学习趋于机械化,缺少人文情感的融入。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够教授语文知识,但古诗词素养不高,导致其在教学中无法向学生完全展现古诗词的魅力,这就很难引导小学生有效审美。而面对日渐严峻的社会竞争和攀比心理等,家长也更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小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且自制能力不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阶段性特点,讲课风格古板,喜欢咬文嚼字,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此外,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意象全盘托出,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想象时间,而是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将古诗词的蕴意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硬性记忆,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对于重难点问题的教学,教师则倾向于采用题海战术,利用不同题型的堆砌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题能力,要求学生在刷题过程中寻找感觉,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产生造成了一定限制。
(四)诗词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能够为学生在朗读古诗词时构建优美的意境。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通常只会按照语文教材进行知识讲解,而且在教学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语文课堂太过枯燥。这是造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而教师对小学生的古诗词修养评估多以作业、试卷等形式展开,这两种模式都相对稳定且内容简洁,只需学生通过背诵记忆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极少花时间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审美,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自然就无法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历史典故和人文精神。
二、意象和意境的内涵
古诗词的创作往往需要借助事物和形象,由于借助的事物和形象皆是作者通过深思熟虑写入古诗词中,古诗词能够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因此作品内的形象也被称为意象[4]。而意境则是古诗词中主观和客观融合后产生的艺术境界,主要将作品意象作为基础,通常需要充分想象和联想才可以达到这种艺术境界,该境界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学生年龄太小,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引导策略
(一)背景解读,感悟意境
若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显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美,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相关介绍,如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情感状态等[5]。
在正式讲授古诗词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主搜集课外资料,掌握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等。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的历史信息感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
例如,在教学古诗《梅花》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王安石的相关资料,掌握王安石生活的历史年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王安石的仕途经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局。古诗《梅花》是王安石辞任宰相后在钟山创作的。古诗的后两句将梅花的纯洁、清香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寒时节依然能够凌寒独放、傲然挺立,也是王安石真实品德和情操的缩影,表达了他廉洁、清高的处世风范。古诗中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以其圣洁的颜色、独特的幽香以及不畏严寒的特点来烘托出一种正直、清高的品格,进而表达王安石的所感所思。由此可见,
了解古诗文历史背景对把握文中的意象含义及意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二)抓准字眼,感悟意象
众所周知,古诗词短而精练、字数有限,字词的选择经过千锤百炼、左右推敲而后成文,用词经典准确,因而使古诗词文字含蓄隽永,语句之间流露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古诗文字词句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进行科学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对诗词细致品读,了解诗词中描述的情与景,把握诗人的情感,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例如,《游子吟》是表达母爱的典型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刻的怀念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内容梳理,品读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中“密密”“迟迟”两个叠词的使用,将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饱含深情、细致缝补的景象跃然纸上,在布匹和针脚中都流露着母亲的关心与牵挂,同时也表达出“游子”对母爱的深刻理解。又如,《泊船瓜洲》的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本为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其在诗句中的动词化用法恰是其绝妙之处,能够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满眼绿色、处处生机的直观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满”字替换,将其带入原诗句中进行整体比较与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在诗中所展示的不同意境。
(三)巧用音乐,体验美感
自古以来,古诗词与音乐互为一体、相得益彰。音乐可以将古诗词中的审美情趣激活,使学生在韵律中感受詩词的意境之美,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和美感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借助音乐的有利条件,巧妙地结合诗文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烘托古诗词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例如,古诗《咏柳》以柳树为主要意象,将春天柳树发芽、柳枝飘摇的场景,以及柳树整体躯干、柳叶的变化展现得十分到位,也将春风的灵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古诗字里行间均流露着诗人贺知章面对春天的欣喜,以及对春天万事万物充满生机的赞美与欣赏。尤其是古诗的最后两句,贺知章巧妙地运用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发人深思、引人入境。同时,贺知章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更诠释出春风的灵动与柔和,流露出春天的活力和朝气,也寄托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为深化古诗文的意境之美,教师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配以符合意境的音乐来烘托氛围,如《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感受到古诗文所描述的意境之美,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徐徐微风,体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喜悦与暖意,进而把握古诗词浓厚的情感色彩。
(四)紧抓特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不同的古诗在写作特点上也有所不同,如写景类古诗是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侧重点是景色的意境、意象,很容易抓住诗词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就提到落月、乌啼、霜、渔火等景色,将这些景致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意境浓郁的景观,使人深受感染,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而“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寂寞,又使人深深体会到在外之人思乡的情感。这样融情于景的古诗,不但向人们展示了优美的江南夜景,而且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情,可谓意境、意象氛围浓厚。教师要把握此类古诗歌的特征,并指导学生进行归类、剖析,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五)巧借媒体,创造情境,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如果单纯地介绍古诗词,就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品味其中的神韵、体会古诗词之美。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其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得以提高、历史文化底蕴得以积淀,如此才能引发趣味,也才能提升审美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望天山门》《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视频资料,使学生伴随着碧水、青草、春风及青山进入古诗词学习,尽情感受其中的美好。然后,教师需要向学生普及古诗词的历史和创作状态,使学生能够在朗诵古诗词时表现出自身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内心情感和所处境遇,充分领悟作者赋予古诗词的深刻意义。
(六)朗读古诗词,使学生体会其中的优美意境
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古诗词朗诵大会,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学生需要朗诵一定的古诗词,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中优美的景色,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始终对古诗词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 语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善于引导和渲染,掌握技巧,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字眼,运用历史、音乐等途径升华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莫宝淞.感受诗词意境: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引导[J].读与写,2020,17(26):53.
高颖.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9):49-50.
张玲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探析[J].中外交流,2020,27(31):265.
王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7):66-67.
马雪冬.让诗意栖息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课外语文(下),2019(10):175-176.
马芳.如何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之美[J].新课程导学,2020(15):39.
作者简介:施婧(1988.12-),女,江苏南通人,任教于南通市文亮小学,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