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022-05-30田茂琴黄洁君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生实效性

田茂琴 黄洁君

摘要: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化、性格多样化、心理状态复杂化的“00后”高职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积极主观体验、人格特质、社会关系的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相契合。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幸福感,又能为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政课‘中班教学、小组研讨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与探究”(2019JGA125)。

作者简介:田茂琴,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洁君,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9-0153-04

“00后”是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相对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下,他们大多数是个性张扬、崇尚务实的“新新人类”,但也有少部分敏感脆弱、信念模糊。传统的理论灌输、惩戒教育已经不能适应“00”后高职生的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内涵。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科学。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传统的说服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态度和多元发展的眼光,在充分关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探索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新面貌、新特征、新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大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块新的领域。“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类治愈战争创伤和精神疾病,因此过分重视心理疾病研究,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人格缺失、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其潜在的观念将人的本质嵌套进病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积极性研究,将心理学逐渐变成一门诊断病理的学科,不仅偏离了心理学的初衷,也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1988年,马丁·塞里格曼明确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使命:一是研究心理,治疗精神病患;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天才[1]3。马丁·塞里格曼对积极心理学的使命的界定,在美国引起轰动,让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不仅要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治,而且还要重视研究人的其他心理表现,发现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人類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2]3。因此,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类发现自己固有的积极品质、培育积极力量、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诉求和主要目的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教育理念、方法,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美德,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

二、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近年来,虽然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仍比较单一。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依然较多采用理论讲授法。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思政课都是以大班形式开展,一个大班基本有一百多人,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另外,部分思政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只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对内容的认同感和共鸣感,这是目前思政课出现大量“低头族”主要根源。抽象的理论学习不仅让高职生缺乏学习兴趣,还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二是实践教学活动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了满足“00后”高职生的需求,除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之外,也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能力有限以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活动往往达不到教育目标的要求,甚至一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消极敷衍的实践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主张的积极情感体验法、积极心理辅导法和积极组织系统法三大方法,不仅重视人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援助,还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品质形成的助推作用。因此,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方法,不仅有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实践活动实效性不强的缺陷,还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在师生共情、共鸣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基于客观存在的主观体验。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3]21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更应该将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作为主要目的之一,但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师生幸福感却很低,学生幸福感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生心智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因人际交往、择业就业、人生规划等各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高职生往往会放大自己的消极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教师幸福感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承担教学、科研工作,还要兼顾行政管理、学生辅导等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同时,思政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思政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积极心理学主张激发个体潜在的力量和积极品质,用积极的力量和品质来抑制和消除心理问题。引入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用积极的视角认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有助于教师树立“积极而教,育积极之人”的教育理念。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积极道德教育理念视角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积极道德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其目标是通过发现并强化学生已有的积极道德品质,转化不良道德品质,促使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道德教育理念视角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合学生、贴合生活、贴合实践,不能只重视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品质、情感体验、心理需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激发其内在潜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品质。高职院校还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面对自我认同感较低但创新能力较强的“00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鼓励为手段,以赏识为向导,多用鼓励、赞美、肯定的词语与他们平等对话,多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价值。最后,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以消除学生的问题为目标任务,应将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品质与实现人生价值作为重要目标。管理制度和教育活动,应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升华自我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积极情感体验法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积极的情绪体验法是个体在亲历和验证某些事件时,在对事物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想要接近的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相比学习抽象的理论,“00后”高职生更热衷于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所受到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积极的情绪体验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比如,可通过情景剧、舞台剧、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英雄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感悟英雄人物精神力量的来源。也可以通过成立新闻直播间的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模拟新闻直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学校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深入贫困山区,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再次,学校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医院做义工,通过照看病人、与病人进行交流等,让学生深刻感悟生命的可贵。最后,学校要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动机得到满足的时候,积极的情绪就会产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高职生虽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多开展优秀事迹、优秀作品、优秀班干部、优秀专业技能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奋斗、奉献、团结协作的意义,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积极组织系统法视角下营造幸福的教育环境

积极组织系统法认为,个体的成长和经验获得是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下产生并受其影响,积极的环境有助于塑造积极的情绪和人格。因此,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幸福感,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作用,打好教育“组合拳”,为师生建立和谐幸福的教育环境。首先,学校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人文环境是学校的生命之魂,优化人文环境需要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物质环境是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要精心设计景观布局,建设“楼道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使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建筑都具有观念、价值和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让师生在有温度、有情怀、有美景的校园环境中产生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学校的生活态度。其次,要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应以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遇到问题时,制度不能单纯以矫正和治疗为中心,而应该重视激发师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并通过培养使积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主动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行为,促进师生积极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学校完善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在了解师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提升其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既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又认识到个体的独特性,用积极的视角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潜力,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再次,教育评价制度要由单一向多元转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不仅体现在课程成绩、科研作品、班级奖项等方面,还体现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上。最后,要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影视作品、自媒体作品、电竞作品是新时代的高职生最主要的娱乐形式。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尚未成型,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难以区分真假。国家要加强网络空间规范化建设,为青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让具有正确价值导向又可以满足青年需求的网络作品,更多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凌宇,银小兰.幸福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李亚平.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高职生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