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下沉实效性提升探究

2022-05-30李梅郭旭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党员干部

李梅 郭旭

摘要:党员干部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是有效的组织动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推进基层善治中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把握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政策演进及其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探寻路径实现多措并举,合力提升党员干部下沉的实效性,可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治理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S市城市社区为例”。

作者简介:李梅,中共随州市委党校讲师(湖北随州441300);郭旭,中共武汉市蔡甸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武汉430100)。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9-0114-04

党员干部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重心必须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推进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不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快基层治理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巩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意见》还明确要求,“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

一、党员干部下沉的相关文献综述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下沉”现象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张乐、占志刚认为,干部从下派到下沉成为服务基层长效机制[1];丁知平分析认为,干部下沉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机制[2];吴宏政认为,“干部下沉”常态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要从“课题攻关”“组织动员”“程序规划”“成就分享”四个方面来推进[3];张海荣认为,下沉干部需要有“政务官”“事务官”“为师者”等多维一体的角色担当[4];丁思洁认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治理相比于公民自发参与社区治理更加具有制度性、组织性与强迫性,这些特性弥补了我国社区治理因群众自治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难题[5]。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党员干部下沉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对于结合地区实际,发挥下沉党员干部优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系统研究较少。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党员干部下沉实效,应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党员干部下沉制度的内涵与价值:在政策演进中把握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的必然性,在价值维度上把握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的紧迫性,在实践维度中把握其长效化。

二、党员干部下沉政策演进及其重要价值

(一)政策演进:党员干部下沉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传统

党员干部下沉是对党领导下的“工作团”“工作组”“工作队”“督导组”“检查组”“调查组”“巡视组”等工作组织形式与工作方式的总称[2]。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工作任务的变化、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党员干部是运作国家权力的主体结构和力量[2]。干部下派服务基层历来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延安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发出了“上门板”“满缸行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等号召。党员干部下派到基层,与群众共命运、同劳动、谋发展、迎风险,成为党建动员社会的经典模式,涌现的许多先进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下派分为锻炼式和帮扶式,后来演进为下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党员干部“双下沉”(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到对口社区下沉、个人到居住地下沉)到村庄、社区、企业,和基层干部共同担负起信息登记、人员排查、困难帮扶、疫情防控宣传等重要职责。

(二)价值维度:党员干部下沉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价值维度来看,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意义重大,既可以为群众办好“贴心事”,又给基层带来了“及时雨”,也为干部提供了“训練场”。对群众而言,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踏进群众的门槛,直接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真实诉求,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从基层来看,党员干部下沉是“及时雨”,因为基层治理场域主要是街道、社区、乡镇、村,社区和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涉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治理问题,面临事项多而人手少的困境。党员干部下沉带来人力、政策、资金等多种支持,有利于破解基层治理面临的难点、痛点。对党员干部而言,下沉基层是“训练场”,干部在走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培养为民情怀,学习与群众沟通的有效方式,在历练中提升治理能力,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培育朴实作风。

三、实践力度:党员干部下沉长效化的系统思考

从实践来看,基层治理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作战,下好一盘棋,织成一张网,拧成一股绳。应当从完善责任清单、提升应急能力、引导社会协同共治、激发内生动力四个方面入手,确保党员干部下沉实现常态化与长效化,凝聚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下沉责任清单制度为党员干部下沉划清“责任田”

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的人员多、部门多、事项多,亟须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因为责任清单是党员干部下沉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有利于理清工作顺序,保证工作井然有序,也能给党员干部压实工作担子,做到群众满意,提升工作获得感。然而,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让下沉人员时常感到“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未找准联接点,出现“两张皮”现象。如一些单位为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工作,专门制定了党建引领3年工作计划,但是内容较为空泛,缺乏与社区工作重点、难点的联结,缺乏具体的机制和方法的引导,导致下沉人员无法迅速抓住工作要点。二是党员干部在居住地下沉时,村或社区分配任务时缺乏整体谋划。下沉人员往往坐等社区派任务,出现“抢单”与“空单”现象,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深入调研,由单位、个人、社区(村)结合实际,联合制定任务清单,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一方面,下沉人员应注重问题导向,勤观多思,及时反馈基层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可设定规定任务两到三项,并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自选工作任务清单”,对自选任务实施“军令状”制度,精准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保证下沉工作有条不紊。

(二)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为提升下沉实效“添活力”

党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在经他们处理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恶劣影响等方面。提升下沉党员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可以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下沉党员干部应当将系统思维贯穿始终,善于寻找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共性,掌握具体的解决方法,“沉”出实效。一要总体把握“大局”。对下沉社区或者村庄的总体情况,如地理特点、资源禀赋、经济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常系为民之“心”。重点了解居民分布情况、职业分布情况、内设小区的情况等,做到心系民情。三要常思解民之“困”。了解社区居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四要常进基层干部之“群”。了解社区队伍建设情况,如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的具体情况,了解其职责分工,有利于在工作中联系交流,发挥动员能力。五要提升心理调适之“力”。下沉党员干部要克服突发事件时的恐慌心理,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仍能有理、有节地传达政策要求,及时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其积极配合应对突发事件。六要服从统一之“调”。不管是生产一线、复工复产一线、抗疫一线、劳动一线还是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党员干部都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关键时刻提建议,密切配合出成果。

(三)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动力”

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成为社区治理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方向[6]。基层治理应當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然而,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一,社会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要切实发挥引领力,将基层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手段由单一变多重转变,内容由单薄向丰富转变,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动力”。一是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良性互动。参与社区治理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员干部下沉工作中,要以民主、协作、高效的行动示范引导社会组织完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运行、提升治理实效。二是要引导群众提升自治能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以下沉为契机,通过政策宣传、调查研究、制度创新,引领群众由参与身边事开始,循序渐进参与协商、共建、共治、共享。三是要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下沉党员干部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社情上报、群防群治等方面发挥好上传下达的媒介作用。

(四)激发内生动力为干部下沉主动作为“保长效”

根据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既要看到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又不能忽视外因对于事物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党员干部下沉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应当多措并举,激发基层社会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完善科学下沉机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党员干部单位职责、党员干部业务范围、待下沉地区情况,寻找共同点与差异,合理调配资源,科学设定下沉人员、下沉程度、下沉时间,分类分批下沉党员干部。二是要提供精准下沉政策。针对编制较少的单位,实行弹性下沉,抓重点工作,提升下沉实效,避免出现下沉干部两头忙、两头乱的现象,也不能让单位各业务口出现岗位空缺问题。对于工作职责本就面向基层社区和村的党员干部,应重点要求其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强化工作质效,不建议再另行要求下沉,若必须下沉,建议安排好轮流值班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是组织要关怀下沉党员干部。单位党组织要扎实做好下沉党员干部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要做好下沉干部的餐饮、交通、个人防护、心理辅导、轮休等安排。四是要做好下沉党员干部的选拔和激励工作。党员干部有追求发展、实现自我的需求,相关部门要为其成长进步搭建阶梯。如,湖南省衡阳市明确下沉人员由派出单位和派驻单位共同管理,对表现不好、不适应基层工作的下沉党员干部及时“召回”,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此激活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

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紧迫。党员干部下沉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为直接的方式。自“双下沉”政策实施以来,多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产生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下沉实效,有必要系统梳理这项政策的演进。从价值层面强化党员干部下沉对于群众、基层、党员干部本人的重要价值;从思想层面重视党员干部下沉这一重大举措;从实践层面对党员干部下沉长效化进行系统思考。进一步完善下沉责任清单制度,为党员干部下沉划清“责任田”,提高下沉党员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为提升下沉实效“添活力”,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动力”,进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张乐,占志刚.从下派到下沉:干部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研究[J].行政与法,2021(4).

[2]丁知平.干部下沉:中国共产党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机制[J].公共治理研究,2022,34(1).

[3]吴宏政.“干部下沉”常态化: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J].人民论坛,2020(17).

[4]张海荣.基层善治中如何发挥下沉干部作用[J].人民论坛,2020(20).

[5]丁思洁.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机制的变革——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6).

[6]韦仁忠,张作程.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境遇和实践向度——基于协同共治的视角[J].领导科学论坛,2022(1).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