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横向联系与比较的习作教学初探
2022-05-30徐京峰
徐京峰
【关键词】核心目标,横向联系,比较,学习任务群,习作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每册教材从专门的习作单元、单元后的习作练习、课后“小练笔”三条途径来加强习作训练。各板块定位清晰,目标集中,有益于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围绕习作核心目标进行训练。
但长期以来,各方对习作目标纵向序列的研究较多,对于每册教材习作目标的横向联系则鲜有研究。原因有三:一是小学时间跨度长,教师很难将习作教学目标的纵向序列分类整理,并用于实际教学;二是大部分教师无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以贯之,中途交接造成各年段目标序列断裂,出现目标越位或缺位等现象;三是读写结合的重点往往是基于一个单元的习作要素,对全册教材习作目标缺少系统性的认知,造成学生习作章法无序。
尊重教材编排的特点,厘清每册教材习作的核心目标,准确把握各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规划习作训练内容,是务实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下面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建构横向联系的习作目标教学体系。
一、统揽全局,准确把握核心目标
四年级上册对习作的目标定位是“写清楚”,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能看明白。教材中有关习作方面的任务都是紧紧围绕核心目标设定的(见表1)。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书信、观察日记、想象作文,目标都指向“写清楚”。无疑,这就是本册教材习作的核心目标。如果按照任务层级来划分,全册的“写清楚”是第一层级目标,每个单元的“写清楚”是第二层级目标,全册核心目标与单元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横向比较,梳理任务线索,实现目标的统整和进阶
教材围绕“写清楚”是如何安排习作分目标的?每个单元的“写清楚”是针对哪些方面来设计任务的?怎样保证不同题材、体裁的习作做到“写清楚”?我们不妨通过下面的表格找到规律(见表2)。
从表格上我们发现,雖然本册教材中的习作题材、体裁很丰富,但始终围绕着“写清楚”来安排分项习作任务。其中包括3 次记事、2 次应用文、1 次写景、1 次写人、1 次想象。
第一单元要求推荐一个好地方,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在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中,要求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二者的共同点是要求写清楚理由;不同点是第一单元是写推荐理由,重点是介绍清楚。“小练笔”则是说明“为什么而读书”,重在用清楚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前者是直观和客观的表述,后者是观点的表达,难度进阶。弄清楚它们的异同,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能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有所侧重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
第二单元写人有想象的成分,但关注点是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需要写清楚的是与动物相关联的特点。要求学生写家人与动物的相似点时,要抓住特点,对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表达。本单元“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也是为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做准备。
第四单元为想象作文,又有记事的成分。除了选择神话或者童话人物进行想象,它的重点是具体“过一天”的内容。教材中设计的问题“你选择谁”“你们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等,指向本单元神话故事中的叙事方法,初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自己想象的故事,这为第五、六、八单元记事类习作“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真实的经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次记事类习作,难度逐渐加大。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等,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能力,重在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这是本册记事类习作的基础目标。第六单元要求学生按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做到有顺序地写不困难,难点是把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即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和感受写清楚,难度较第五单元有所加大。第八单元是话题作文,在五、六单元写清楚经过及印象深刻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既巩固“写清楚事情经过”的方法,又将“写清楚自己的感受”作为新的训练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不断提升“写清楚”的能力。通过横向比较,教师对任务线索的把握会更为准确,在备课、教学中就更有层次,避免习作教学的无序。
第三、七单元都是应用文写作,但着眼点不同。第三单元写日记的格式不是训练的重点,重点是“把事物的变化写清楚”。第七单元的重点是对写信格式、正文内容、寄信方法的训练,将信的主干写清楚是难点。因为是初次学写信,将“内容写清楚”对学生而言要求比较高,既需要根据收信对象确定内容,还要将自己要说的话写清楚。日记侧重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写信是根据对象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清楚。那么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让学生明白,应用文是基于实际需要进行写作的,作用不同、对象不同,“写清楚”的内核就不同。
三、回归单元,分层实现习作目标
我们以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中进行横向联系,掌握“写清楚”的密码。
1. 把握三个阶段,夯实积累
第一,明确积累目的。单元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单元导语页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目标任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准备怎样完成任务?
这些问题意在让学生明确本单元习作目标,目标指向是学会在阅读中积累描写自然之美方面的语言材料和经验,学习“写清楚”推荐理由的方法。
第二,厘清积累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单元习作目标有了初步认识,要在单元学习中厘清积累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元习作目标的整体认识。总体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具体课例,重点在课后练习;二是语文园地,重点在“词句段运用”及“日积月累”板块。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两条途径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1)通读本单元,本单元需要积累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2)你能试着把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吗?
第三,梳理积累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教师在备课前就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四篇文章都是写自然之美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哪些任务属于基础性积累?
然后对本单元的基础性学习任务进行梳理,详见表3:
以上三个阶段,明确了积累的目的和方向,使教与学有的放矢,为引导学生把“一个好地方”的推荐理由“写清楚”奠定了语言材料和经验基础。纵观表格,基础性任务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简单的背诵积累到体会优美生动的句子;由描写顺序到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由“我的所见所闻”到“按一定顺序通过想象描写所见所闻”。因此教师要有整体观,既不能机械、重复地进行语言训练,也不要支离破碎地分析语言材料,而要心中有目标,让教与学始终围绕核心展开。
2. 聚焦能力发展,学习表达
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据本单元的特点,在阅读中学习“写清楚”的方法,并尝试用文学语言表现自然之美。
第一,文本载体学习“写清楚”。本组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描写的画面多姿多彩,很有意境,是学生习得方法的优秀范本。
《观潮》通过潮来潮去时的景象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多姿,我们可以紧扣课后练习组织教学: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有哪些?(“写清楚”之一:时间顺序)(2)自由朗读3~4 自然段,思考潮来时是怎样的景象?画出相关词句。(“写清楚”之二:用上恰当的描写)(3)品读画出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的?(“写清楚”之三:写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4)联系生活,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写清楚”之四:运用想象描写所见所闻)
《走月亮》写的是“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想,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
(1)通读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写清楚”之一:地点顺序)
(2)细读课文,“我”和阿妈在不同地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写出来。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写清楚”之二:不同地方,不同景物)
(3)读第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先给画面起个名字,再进行背诵。(“写清楚”之三:有序写眼中所见、鼻中所闻、心中所想)
(4)品读课后练习第3 题的句子,想象其描写的景象,说一说哪些优美的文字让你的想象更美好。再从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体会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写清楚”之四:新鲜感、拟人化的词句)
与《观潮》相比,《走月亮》是在人物的“走”中展示看到的景物和联想的。教学时要注意横向联系和教学梯度,既要巩固《观潮》所学,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不同。有序描写景物是共同点,不同点则有三:《观潮》是按一定顺序写固定地点的同一景物,《走月亮》则是按照地点转移的顺序写在不同地点看到的不同景物;《观潮》写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并运用想象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特点,《走月亮》则通过对感官的感受描写体现景物;《观潮》运用了恰当描写景物的词语,《走月亮》则在描写景物时使用了充满新鲜感的词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写得充满情趣。
第二,读写迁移“写清楚”。日常教学中,教师习惯时时处处地让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习作训练的密度看似很大,但因为在读写迁移时目标随意,过于频繁,缺少梯度,学生会感到乏味,作用有限,徒增负担。因此,要紧扣核心目标,扎实落实任务,进行“写清楚”的迁移练习。
本单元教材中有三次进行读写迁移的练习:《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繁星》的课前提示。《走月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很有层次,指向性非常强。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学习第6 自然段中通过“我”的所见所想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再仿照着写一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这样,把月下的某个情景“写清楚”,就有了抓手——写自己的所见所想。《繁星》的重点是写三个不同时段在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课前提示“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紧扣文本特点和目标。作者描写繁星的着力点在于感受,因此课前提示重在迁移。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星空的词句,理解作者的感受,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联想等方式进行迁移,为写奠定基础。
语文园地的两个训练,第一个是积累与想象并重,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绘情景和画面;第二个是用恰当的时间词语描写所选事物,训练学生看到事物能够展开想象,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表现事物的变化。
以上训练,由整体框架建构到词句运用,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调动多种感官写所见所闻所想——通过联想写感受——用恰当词语表现情景——用上恰当的词语按顺序描写事物。
第三,习作专题整合“写清楚”。“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三个问题,提示的是习作内容,引导学生想清楚要推荐的是什么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习作重点是“写清楚”推荐理由,以“推荐一个古镇”为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写推荐理由:景色角度、风俗角度、美食角度,等等。每一个理由后面都有省略号,启发学生把这个理由写清楚、写充分。
具体教学时,选择地方和理由不是难点,难点是如何把理由“写清楚”,那么我们就需要整合本单元“写清楚”的方法,初步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可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1)你打算怎样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学生通过习作专题呈现的内容明确“写清楚”理由的基本要求:
推荐角度——美食、景物、风俗……
推荐理由——好、特别之处……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借助“古镇”案例,学习怎样把“好”和“特别之处”写清楚(参见下表)。
(3)学生自主选择题材,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初步习作。提示学生:介绍时可以从一个角度进行介绍,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3. 拓展阅读,丰富表达
习作是语言文字的表达,仅靠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语言材料和经验,方能有厚实的内容、丰富的表达、开阔的视野。拓展阅读可以是基于积累的习作前拓展阅读,也可以是基于习作指导的习作中拓展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有益补充,二者的目的都是拓展学生的认知,让其习作表达更丰富。
通过以上的单元学习,对于习作如何做到“写清楚”有了基本的思路,學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初步掌握了写景类习作的要领,为后续此类习作提供了范例,同时为其他体裁习作“写清楚”的梯度训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