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展望

2022-05-30戴慧敏张水琴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师资建设交流平台

戴慧敏 张水琴

摘要:为了梳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和实际问题,形成一套可借鉴的培养方案,开展了一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吸纳南京外国语学校校友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看法,提出学校可以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交流平台三个方面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交流平台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具有‘中国心智的国际化人才中学培养模式研究”(编号:DHA1904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基本趋势。我国的国际化人才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

目前,學界尚没有公认的国际化人才的概念界定。结合已有研究和讨论,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和品质:合理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国际知识和语言知识;坚定的国家意识;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理解世界经济的互赖性,批判性地解读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性,并灵活调整自身的行为,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应对多文化体系的不同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深厚的人文、科学和信息素养,富有人文精神和开放思维,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应用方法、信息搜集整理和应用技能等。

为了梳理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举措和实际问题,形成一套可借鉴的培养方案,我们开展了一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的实施

(一) 问卷的设计过程

本次调查分析主要吸纳南京外国语学校校友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解和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看法。校友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学校办学特色、课程体系有详细的了解。针对校友的调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还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依据。调查所用问卷的开发步骤如下:

一是文献研究。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学国际化”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结合已有研究,归纳总结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描述主要表现,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框架。

二是问卷设计。结合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主要表现设计问卷。项目设计时尽量保证每条基本要点有3个及以上的项目,并尽可能覆盖各要点的主要表现。

三是效度检验。问卷初步编成后,请学校教师和校友试做,请学科教学专家检验,确保问卷内容的效度。

(二) 问卷的基本组成

本问卷共设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校友的性别、高中毕业年份和最高学历。

第二部分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解,涵盖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的、途径和现状的看法。

第三部分为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看法,涵盖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主要形式、特色活动等方面。

第四部分为开放题,调查校友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 调查的实施结果

为了扩大调研范围,利用“问卷星”做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90份。根据作答情况,剔除空答、前后矛盾等无效问卷,最后共获取有效样本176份。从毕业年份来看,1999年以前毕业的校友有12人,占比为682%;2000—2010年毕业的校友有81人,占比为46.02%;2011年以来毕业的校友的83人,占比为47.16%。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学历和硕士研究生学历各有78人,占比均为44.32%;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20人,占比为11.36%。从IP归属地看,境外校友有42人,占比为2386%。可以看出,校友的年龄跨度较大、学历梯度合理、所在区域覆盖面广,问卷结果的效度较高。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从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和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看法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 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

整体来看,被调查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多重目的。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目的是“满足学生更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需要”。此外,被调查者也补充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其他目的:在个人层面,“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增长见识,了解自己,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幸福感”;在国家层面,“为国家战略服务”;在世界层面,“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和挑战,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这表明在被调查者的思想意识中,国际化人才培养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学图1

校长远发展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被调查者对国际化人才品质和能力的态度倾向,问卷要求对常见的8种相关品质和能力按照重要性排序。在数据处理时,根据排序情况赋分,排序第一赋8分,第二赋7分,以此类推,平均分越高则说明该品质或能力越能得到被调查者的认可。如表1所示,在8项品质和能力中,被调查者认为“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强”和“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这三种最重要;认为“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善于调整身心状态”“外语水平高”“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这四种重要程度相近;而“有独立工作的开拓能力”相对来说重要性稍弱一些。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的语言品质,被调查者更加认同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合作、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等这样的人格素养和精神气质。表1相关品质和能力的平均得分

相关品质和能力平均

得分A. 有国际视野6.24C. 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强5.94E. 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4.38F. 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善于调整身心状态3.89B. 外语水平高3.86G. 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3.76D. 创新能力强3.67H. 有独立工作的开拓能力3.39此外,被调查者也认为,目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化人才品质和能力上存在不足,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化方面最薄弱的几项品质和能力是“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善于调整身心状态”。

综合本题与上一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国际化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也是目前我国中学生最为欠缺和亟待提高的。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说明,目前我国中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现实的薄弱点也是学校今后发展的突破点。

(二) 对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看法

国际化教育活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方式。被调查者结合自身经历,回顾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就读期间参与的国际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如图2所示,被调查者主要通过“外教课或外语授课的课程”“阅读外文书籍或者学术论文”和“留学生的来访交流活动”等方式参与国际化教育活动;也有不少通过“使用外文网络资源”和“海外交流项目”等途径;少数通过“各类国际性中学生竞赛”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途径。这表明,学校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将国际化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多视角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信息渠道对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活动至关重要。根据图3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主要通过老师通知、同学告知和校园海报这三种途径获取国际化教育活动的信息,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但整体而言,以校内的宣传和通知为主。

与此同时,被调查者也反馈了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学生需求的视角提出了期望,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

1. 课程设计

被调查者认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结构、内容和类型方面。在结构上,国际化课程主要为基础课程和外语课程,校本选修课程较少,结构不够多元;在内容上,部分国际化课程内容陈旧,缺乏系統性、灵活性与适切性;在类型上,国际化课程主要为注重知识传授的学术类课程,缺少讲座、沙龙、社团交流等活动类课程。

他们建议,学校建构更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例如,他们提到,学校在注重学生外语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应“增设非语言类的国际化课程和竞赛课、英语学术写作类和逻辑训练类课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辨能力”,“将国际化指导融入日常课程”,“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类作业和团队合作类作业的比例”,“增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等。

2. 师资建设

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教授国际化课程的部分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格局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和手段未能与时俱进;外籍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且流动性高,不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他们建议,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具体建议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师资”,“加强对外教资质的考核,增强外教的稳定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等。

3. 国际交流

被调查者认为,互访型的国际交流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希望得到的国际化指导,然而这也是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国际交流活动机会不多,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广,指导不足,宣传不充分。

他们建议,学校增加国际交流的机会,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具体包括:“加大对交流互访项目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创建国际交流论坛,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注重国际交流项目的质量”;“增加美育和体育等方面的国际交流”等。

三、 国际化人才培养展望

基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未来,学校还可以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交流平台三个方面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 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国际化人才质量,学校需要进一步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课程结构。具体而言,可以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两方面入手。在课程结构方面,既要引进国际化课程,如专业课程、语言课程、人文通识课程、信息素养课程等,也要有适当比例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多种能力的培养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关注国际动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如视频音频材料、时事新闻等。课程内容还要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和发展潜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 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学校应进一步提高师资的国际化水平。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资质的审核,除语言水平和教学水平外,还应加入对国际化水平这一维度的考察;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多元的优秀师资,稳定师资队伍,从而吸引优秀生源,形成良性循环;除了将优秀教师“请进来”,还要将其“送出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参加海外研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语言培训等,以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其次,教师本人也应增强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与优秀同行交流学习等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三) 打造高质量交流平台

除了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开拓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丰富国际交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国际交流活动的质量。在交流活动的内容方面,除了常见的国际学术交流、学科竞赛等,学校还可以提供与读书、运动等兴趣相关的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的形式方面,除了增加海外友好学校,提供互访机会之外,学校还可以创建国际交流论坛,提供线上交流平台,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国际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交流信息获取方面,学校可搭建校内外国际交流资讯发布平台,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拓宽学生的选择范围,还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授学生在线搜集各类交流资讯的方法和渠道,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1).

[2] 徐芳,高中华,周锦来,等.人才国际化研究的演化历程及未来展望[J].中国软科学,2021(5).(戴慧敏,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张水琴,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师资建设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