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UP方案”
2022-05-30全柳芳
摘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是时代之需和现实之需。太仓市经贸小学以“UP飞扬”社工进校园项目为抓手,以“一约多协同”厘清多元共治边界,以“内治外支持”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建设“三预全课程”提升多元共治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幸福力的提升,为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协同育人提供了实践样例。
关键词:“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多元共治;幸福力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批准号:DHA2003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是时代之需和现实之需。为促进“家校政社”协同共治,提升服务效能,2020年,“瑞翼飞扬,正向成长——太仓市学校社会工作发展项目”(以下称“‘UP飞扬项目”)正式入驻太仓市经贸小学。“UP飞扬”项目以“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促进教师教学成效”为核心,基于学生发展与系统环境视角,通过识别学生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维度提供服务,帮助学生排除发展障碍,促进其全面成长;通过“政社合作”,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学校开门、社会组织服务”的运营模式,创新性地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引入学校,让社工常态化驻校;通过系统研究和设计,在学校层面构建了“多层次干预支持体系(MTSS)”,开创了“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治理的内涵。
在推进此项新型教育服务工作中,我们探索了“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多元共治的“UP方案”:“一约多协同”,厘清多元共治边界;“内治外支持”,构建多元共治机制;“三预全课程”,提升多元共治能力。
一、 “一约多协同”,厘清多元共治边界
如何更好地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厘清多元共同治理的边界?多方联动、签订公约,是关键环节。我们以公约为工具,规范协同教育各方的关系。首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要做到四方协同。其次,校内的“五方”主要人群,包括校领导(校长和德育主任)、教师(班主任为主)、家长、学生和校外辅导员,也要做到协同。再次,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班级内部成员之间同样要落实协同。
2021年9月,“UP飞扬”社工组协同学校“阳光心育”项目组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成长测评筛查。筛查采取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学生健康、能力与归属感、外显行为、心理情绪、家庭和社会6个维度进行测评,发现普遍问题和个别相对严重的问题,为学校、家庭和社工的干预介入提供依据。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学生在“能力与归属感”和“社会”这两个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尤其是“能力与归属感”维度。对于学生群体出现的共性问题,社会、家庭、学校及政府机构的多方力量通力合作,旨在改善日常教育服务,提高相关维度指标。
其一,社会层面专业引领。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维度分值低的原因主要有:朋友少,周围没有很多关爱自己的人。这说明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能力与归属感维度分值低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认为学习上的困难难以克服,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这说明学生内心渴望提升自身能力,并提升自己在班集体、学校的归属感。基于这些真实数据,项目团队分析研判,制订了解决方案,为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其二,家庭层面积极呼应。
执行问题解决方案,需要家庭做好两件事。一是个别家庭的跟踪呼应。指标较低的学生家长,主动与项目组社工保持密切联系,为单独跟踪协助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尽早走出阴影。二是整体层面的主题推进。项目组分别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向家长反馈相关信息,并围绕专业知识、典型案例开展主题学习与讨论,组织优秀家长分享经验,全面提升家长专业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其三,学校层面全面落地。
学校是整个方案推进的组织者、协调者,各条线统筹协调、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首先,校领导重点部署。校长室牵头,中层各科室细化相关板块“学习品质培养”“人际交往”“集体意识”培养方案,让工作有抓手、有引领、有实效。其次,加强教师层面培训。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全面接受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统一思想,明晰行动。再次,推进主題微行动。如围绕“学习品质”“人际交往”“集体意识”,各班级推进“阳光心语”活动,让语言焕发力量,营造积极、有爱的班级氛围;开展“爱的拥抱”“我为你点赞”“你笑起来真好看”行动引导,让温暖的春风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阳光微运动”“阳光一小时”“心育团辅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 “内治外支持”,构建多元共治机制
(一) 职责分明的内部革新
当下,全面落实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协同工作,最需提升的是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常常缺席孩子的教育,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出让”给长辈、培训机构以及学校、教师。同时,不少家庭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素质的培养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此,“UP飞扬”项目做了多方面的积极尝试。首先,努力推进内部革新,梳理各方职责。学校是枢纽,是主导者,积极建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维教育体系,联结各方力量,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其次,助力社会工作者在校内有效角色的确立,让其充分发挥服务性、专业性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导者、合作者、沟通协调者、中介人、资源整合者、“学生知心人”、个案辅导者和倡导者,弥补学校教育中缺失的角色。再次,进一步丰富教育的平台和路径。“家长学校大讲堂”“家校幸福共同体”“家校融合新样态”“幸福成长”心育新模式的探索,心理咨询室全方位开放,开发《家庭心育课程》,成立“家校暖心小屋”公益中心等,都是社工进校园服务家庭教育的有益尝试,向家长普及了科学有效、更有温度的教育方法,推进了家庭教育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程化”的迭代升级,迈出了“四方协同”办教育内部革新的有力步伐。
(二) 各司其职的外部支持
充分发挥家校政社的作用和优势,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要各司其职。理念协同是前提。首先是回归育人本质。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开创未来、融入世界、改变现实”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真善美的良好品格。其次,是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引导和促进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解构与重构各自角色定位、职责边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坚守协同育人的正确导向,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和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在理念协同、目标一致、情感融洽的基础上,发挥不同教育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建立起多向互动、共同促进的外部支持路径,积极构建了多元共治的协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 “三预全课程”,提升多元共治能力
“UP飞扬”项目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土需求,构建了“基础预防—针对预防—精准预防”的多层次干预支持体系。这三层预防面向不同学生,实现全覆盖,并通过校社共建的特色课程,积极培育学生多元幸福力,孕育“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提升协同共治能力。
(一) 基础预防:助力“目标设定与达成”幸福力提升
基础预防,即通过建立基础安全机制,面向全校全体学生进行预防性筛查,及时发现和了解潜在干预需求学生。同时,通过实施校本素质课程,营造学校积极正向文化,培育学生发展“元能力”。
一年多来,我校四年级各班已初步完成近20课时的“瑞翼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包括“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目标制订”“共情能力”“社交技能”五大模块,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紧密的情感联结,培养了社会意识和亲社会能力,构筑起学生抵御逆境的“元能力”。
同时,社工和体育教师合作,通过跳绳、长跑、武术等课程激发学生的运动机能,增强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毅力,提高“‘强毅目标设定与达成幸福力”;社工和逆境教育课程组协同,通过假设逆境游戏活动展开抗挫折活动,提高“‘抗挫目标设定与达成幸福力”;社工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合作依托团体心理辅导,在健康心理方面提高“‘自适目标设定与达成幸福力”。以上校本基础课程的推进,不仅有效发挥了学校和社工的协同作用,更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努力发挥了多元共治的教育功能。
(二) 针对预防:促进“问题发现与解决”幸福力提升
针对预防的对象是“处于风险边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通过成长筛查、班主任老师转介和家长转介三个渠道进行识别。具体的针对预防,依托行为障碍学生干预小组和家长成长训练营展开。
1. 行为障碍学生干预小组。在量表筛查、班主任访谈、课堂观察及家长交流的基础上,项目组在学校二年级成立了针对有行为障碍学生的“控制愤怒小精灵——行为障碍学生干预小组”,通过系统训练,参与学生的行为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2. 家长成长训练营。针对行为障碍学生的家长开展了成长训练营活动,从改善家长教养方式,改进家庭亲子关系角度实施干预服务。通过帮助家长识别孩子存在的障碍,建立孩子“问题行为”的科学认知,教授基于行为原理的有效教养方法和策略,提升家长的家教效能,改善亲子关系。
(三) 精准预防:促进“自我反思与调控”幸福力提升
精准预防的对象是已经处于危险中的学生,占学生数的5%左右。一年多来,项目组社工一共接收班主任转介已出现相对明显行为偏差和心理情绪障碍的特殊学生36名,在初评的基础上开案22人。项目组社工进行个别化、精细化的强干预,通过密集型的指引,引导其纠正偏差。
同时,社工与德育处协同,探秘名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幸福、感受幸福,提升“‘析秘自我反思與调控幸福力”;学习生涯体验课程,更加系统地了解不同职业,学习换位思考,调控职业理解,设定职业的目标及方向,提升“‘自我反思与调控幸福力”。
(四) “4+X”:助力“自主交往与合作”幸福力提升
项目组社工与德育条线密切合作,进一步丰富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小主人”“学校小主人”的竞岗活动,争做家庭的小主人、学做社会的主人,自主展示小主人的风采,全面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交往与合作幸福力”。
我校以“UP飞扬”社工进校园项目为抓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积极促进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协同”,创设“五位一体”良好教育环境,聚焦教育重心,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为探索新时代新型教育服务提供了实践样例。
参考文献:
[1] 郅庭瑾,等.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构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侯静,武慧.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驻校社工的作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
[3] 时怡雯,倪锡钦.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10).
[4] 唐信焱,丘平良,袁昌进.“驻校社工”:社会力量参与德育新探索[J].中国德育,2016(6).(全柳芳,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曾获评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姑苏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