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堂文本解读的有效支撑点

2022-05-30张泽庆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鲜感画面感文体

张泽庆

教师在备课时为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樣教、怎样学等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可见,文本解读不是教师在文本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是努力寻找阅读课堂上的支撑点。无法进入阅读课堂的文本解读即使再具有独特见解,最多也只能作为教师自己的解读储备。正因为如此,在文本解读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难点、语言训练、学习方法等支撑点开展,这样的文本解读才能构建起高效阅读课堂。

一、在文本解读中把握重点难点

一篇课文教什么指向的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如果觉得什么都重要,都需要去重点训练,实际上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反而被淹没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要针对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针对重点开展有效解读。简单地说,低年级重点在字词的学习上,中年级偏重于段落的理解与表达,高年级应侧重从篇章整体上去把握。但不论哪个学段,都需要以语文要素的学习为抓手,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目标的实现,突出其中的重点内容,突破相关的难点问题。

如教学《花的学校》,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需要重视的是理解“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指陌生的词语、新奇的表达和独特的感情,这也是学生认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其次,是如何把这种新鲜感引入课堂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捕捉、感知,也就是不仅能够从文本中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而且能够说出新鲜感是什么或提醒在哪些方面。再次,是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文本中的新鲜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是课文学习的难点所在。除了从课文中直接解读重点、难点外,教师还需要认真解读课后练习要求,从中懂得编者意图,并找到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有效方法、策略。如第1题、第2题是针对课文重点提出的词句方面新鲜感理解的学习要求,而第3题是引导学生仿写有新鲜感的表达,意在指出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路径。

二、在文本解读中抓住语言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无疑也是教师文本解读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如教学《燕子》,课文第4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色鲜明,呈现出了一幅生动迷人的图画,适合作为语言训练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课件呈现由一句话构成的这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读读议议:读了这样的语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感,这种画面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吗,然后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出画面感。学生能够找出“横掠”“……沾了水面”“小圆晕……荡漾开去”等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是怎么形成的,再与课文进行比较,理解文本画面美的构成。最后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注意与文本进行对照,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这一语言训练点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由读到说,边读边想象,抓住文本中体现画面感的词句,理解画面感的构成与表达,还让学生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画面感,不仅有效地学习了文本中有特色的句子,而且始终围绕课文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指向了训练学生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语文要素的重点内容。

三、在文本解读中聚焦学习方法

首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是语文要素中涉及学习方法的要求,再次是语文阅读规律的掌握,另外还有培养阅读习惯的体现等。这些都是可以借助文本解读来获取的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内容。

如教学《天窗》,学生现在多生活在楼宇里,抬头看到的是天花板而不可能是天空,对曾经有天窗的房子没有印象,无形之中带来了理解上的难点。这就是学生学习《天窗》的起点之一,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图片才能形成明白的印象。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的“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指向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其中“借助关键语句”是手段,“体会思想感情”是目的。本篇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是课后练习2提示的“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这一关键语句的关键又在一个“你”字上,这是教师需要重点指导的学习方法。课文学习不是直奔关键语句的理解的,而需要按照阅读规律进行。如课前预习的开展,在初读课文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精读课文,聚焦关键语句的理解,学生才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并借助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探索作者所强调的“唯一的慰藉”是指什么。孩子们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关键语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在文本解读中重视文体意识

在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上,无论什么课文教起来都是一个模式,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缺失文体意识,所以教诗歌、小说、散文居然都是一个样。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文体,安排了多种文体单元的阅读学习,如寓言单元、童话单元、神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现代诗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等。这样集中在一个单元中学习同一种文体的课文,方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文体的主要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文体意识。

同样属于故事,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就是特点不同的两种文体。结果有些教师在寓言单元的学习中,居然把寓言文体特点与童话弄混淆了,于是在寓言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偏偏让学生开展童话表达方面的训练,这是文体意识淡薄的典型表现。如何纠偏呢,以学习《守株待兔》为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想象,但想象的内容不是以大胆、新奇为目标,而是指向宋国那个种田人守在树桩边时总想着曾经的那只撞死在树桩上兔子的情形,想象再来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这样他的“守株待兔”才有指望,才会继续下去;如果他不这样想的话,故事的结局肯定会是另一种样子了。这样的想象在寓言学习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文体意识。

五、在文本解读中关注结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经常提出的学习要求是理清课文脉络。这种课文脉络体现的就是文章的结构,这也是教师文本解读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的有效抓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结构方式方法,如总分总结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并列结构(如《四季之美》)、因果结构(如《圆明园的毁灭》)等,还需要让学生认识一些课文的表达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的顺序等,以方便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能够借助这些知识比较快地辨识出文章的结构及特点。

如课文老舍的《猫》,学生通常看不出文章结构上的特点,统编教材经过修改后,文章结构特点变得十分鲜明:第1自然段是一句话也是总起句,在全文起到概括的作用;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将课文内容从大猫的古怪向小猫的可爱过渡。这样一来,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就显得比较轻松,这正是教材编者此次修改《猫》的结构意图所在。

总之,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教师需要尽量从学生立场出发,努力从文本中抓住阅读课堂上的支撑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解读,并读出成效来。

作者简介: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新鲜感画面感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