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使用策略
2022-05-30刘海燕
刘海燕
“双减”政策的落地,推动了作业的变革。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完成。减负不是减责,减负不是减质。如何做到减负提质,对老师来说要转变观念,要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教研环节,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在传统作业中创新与超越。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1.对应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作业。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紧扣语文要素,为达成单元语文要素而设计。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据此,我们在《园地二》中设计了有关寓意的理解判断的选择练习。
①下列寓言故事的道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株待兔》: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B.《井底之蛙》:比喻见多识广的人。
C.《杯弓蛇影》:做人不应疑神疑鬼,枉自惊慌。
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的同学说话( ),一会儿说作业忘在家了,一会儿又说作业只写了一半;有的商家会( ),把小苹果掺在大苹果里一起卖;有些文章容易( ),明明已经完成了,却还要写上一段话。
A.画蛇添足 B.滥竽充数 C.自相矛盾
题①是理解寓言故事本身的寓意,题②是联系生活情境实际运用词语。在作业设计时,要让作业成为语文要素达成的重要途径。
2.关注文本训练重点设计作业。同一单元不同的课文,语文要素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依据课文特点及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不同作业形式:借助圈词、填表等,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按时间顺序复述,编写了四道题目。
①圈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②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填写表格。
③上表可以看出,顾客的性格特点是( ),裁缝的性格特点是(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④借助表格按时间顺序复述这个故事,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讲得又清楚,又生动。
前两道题通过圈画词、按时间点概括填写表格,梳理故事信息。后两题通过理解判断进行角色定位,为学生清楚生动地复述故事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
《方帽子店》抓住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复述,编写了两道题目。
①默读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么看待方帽子的?以人物为主线绘画故事的思维导图。
②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复述这部分内容。
题①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物对待帽子的态度,画思维导图理清故事内容。题②“最意想不到的”属于个人的独特感受,学生选择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复述。
《漏》按地点转换复述,编写了一道题目。
根据文字提示,照样子列出情节发生的地点,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老婆婆家):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老婆婆家):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本单元每一课的作业设计,既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都有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又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细化,从不同角度侧重落实。
3.力求多种形式设计作业。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1)题型多样。既要有基础性作业,还要有综合性作业,更要有拓展性作业。
(2)形式多样。有“笔头”作业,有“口头”作业,还要有“手头”作业。减少传统“笔头”作业,增添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把作业与生活勾连起来。
(3)学科融合。跨越语文学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实现学科融合创新。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与科学学科的融合。语文课上,我邀请科学老师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请学生观察记录:实验前,有哪些准备?实验时,有几个步骤?有什么发现?实验后,有什么疑惑?你想怎样解决心中的疑惑?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习作的框架。小实验激起了学生操作的兴趣,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亲自动手做一次小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然后再写一写。学生亲自体验了“摩擦起电”“筷子的神力”“浸不湿的纸”等实验,不仅动手实验,观察过程,体验失败与成功,还明白了科学道理,有声有色地完成了习作,真是一举多得。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使用策略
1.分层使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作业以菜单的方式布置,供学生选择练习。在使用时体现弹性,倡导差异分层发展,不要一刀切。基础题人人要达标,综合题和拓展题有选择,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作业不再有畏惧情绪,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有更多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空间。
2.分量使用。控制作业的时长,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课堂有10分钟时间当堂检测,课后作业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不要占用其他学科作业时间。
3.分段使用。针对作业有预习、推进课堂教学、巩固的效能,统筹布置作业。
(1)课前预习性作业。课文预习可以从读文、生字字音、字形、概括内容等入手。课堂一开始先检测生词的读音、字形,發现错误率高的字词,可以有针对性地纠错,提高效率,为后续学习提供定向指导。
(2)课中导学性作业。作业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推进教学活动的支架。上文提到的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作业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使用,以练代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3)课后巩固性作业。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教师通过作业诊断学情,从而改进教学。
(4)课外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综合性作业、项目化作业,可以安排在课外,要制订一个项目完成计划表,按计划完成。语文拓展性作业还包括整本书阅读,制订阅读计划,进行阅读交流,以及阅读展示。教师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好引导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变“知识本位作业观”,树立“能力素养作业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和运用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