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经典美文”来

2022-05-30杜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颖重温美文

杜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创新。”那么,怎样探索优化初中写作教学,巧解“无米之炊”与“有米难下”的尴尬呢?笔者立足近二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把目光落在了语文教材上,落在了那些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经典美文上,并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建议。

一、重温经典美文,促写作素材个性化

学生常常以自己的老师为写作对象,但他们笔下的老师却普遍存在选材“假大空”的问题。于是,教师就选择了教材中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和魏巍的《我的老师》两篇同题材课文,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概括文中事件”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应该来源于对老师的细致观察;通过“赏析重要字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用有力度的文字来表达师生间的深情厚谊;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在平凡小事中彰显老师的崇高和不凡。重温经典之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顾与老师相处的点滴,寻找“独属于某老师的特有片段”,并反复比照,最后再着手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就知道“改什么”了。

一名学生在改作中是这样描写小学老师的:

脑海中始终留存着张老师的模样:一笑起来两颊两个深深的酒窝。张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不急不躁的,给我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她总爱微笑着为我们讲解知识,即便我们遇上了难题,抓耳挠腮、一筹莫展之时,她也只是微微一笑,轻轻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展示解题步骤,一边还总爱说上一句“急啥!越急越慌!”于是,我们知道,等上个十秒,下面总还有一句“要淡定!”……“看,这不就解出来了嘛!”说完,张老师的嘴角又向上扬起了,那两个酒窝那么深那么深,小小的我不禁就这样一次一次沉醉在了张老师的酒窝里。

不得不为这个学生点上一个大大的赞。在经典美文的感染下,该生撷取了日常生活中一个看似普通而又经典的片段,抓住老师的一个外貌特征——酒窝,一个神态——笑,以及个性化语言——“急啥!越急越慌!”“要淡定!”就令一个乐观开朗而又真实可感的“张老师”跃然纸上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教材中的美文具有立体、多元属性,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当然会对其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只要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启发,必然会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感悟,进而助其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文章。

二、重温经典美文,促写作表达鲜活化

教材中的经典美文,可以成为很多篇作文的写作素材。学生应将重点聚焦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尤其是要学习、借用美文中的“金句”,来为自己的“文采”增色。当然,这不是教学生“抄袭”,而是要引领学生深入品味,吸取精髓,在仿写中慢慢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一到写亲情类的文章,学生很多都会选择写爸爸或妈妈,而事件往往又离不开老套的“上下学接送”素材,语言表达单调,千篇一律。于是,我就带着学生重温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背影》,并重点赏析了其中车站送行时买橘子的那一部分。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明白了父亲攀爬月台的不易正是借助“攀”“缩”“微倾”这些精准的动词体现出来的。一个“缩”字再加上“微倾”,使得父亲这一动作难免看上去笨拙而滑稽可笑,但是若合上书卷,联系父亲微胖的身躯想象那个场景,却又不由得感受到深深的父爱之情,甚至令人潸然泪下。这时引导学生回忆父母上下学接送的场景,选取感受最深的一幕,再修改作文,还真是出现了一些令人动容的片段。择其一分享如下:

大雨如注也丝毫不影响他搜索我的目光,几乎就在我走出校门的一刹那,他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向我冲来,一手撑伞直直地斜伸向我的头顶,另一手则准确无误地穿过书包肩带,只一勾便把沉沉的书包从我的肩头移到了他的肩上,并低低说了声:小心,路滑!

一个惯用的素材因为有了“大雨”的背景,便多出了一份深情。而其中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则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文字多了值得品味之处:雨天中的父亲担心儿子被淋湿的急切之情凝聚在了“搜索”一词中,而随之而来的“冲”“斜伸”“穿”“勾”“移”这一系列动作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一气呵成,这何尝不是一个父亲长期以来对儿子默默关爱的经典镜头?而仅有一处的语言描写“小心,路滑!”,足见父亲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能透露出父亲对小作者的爱。这一修改,不得不承认有经典美文的功劳,可这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切切实实的学习功效啊。

三、重温经典美文,促寫作结构布局有序化

衡量一篇初中生作文的好坏,除了从主题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考量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即结构布局问题。例如,学生习作《秋》普遍存在着详略不清、缺乏条理的毛病,教师就带领学生重新阅读、体会朱自清《春》严谨精美的结构:先写“盼春”,再“绘春”,最后“赞春”。“绘春”时先总写春天,后又细致描画了五幅经典的“春之图”,最后以象征“新、美、力”的三个比喻收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春的喜、对春的爱、对春的赞。文章一开头就是拟人化的手法,说春的“脚步近了”,结尾依然用拟人手法相呼应,说春“领着我们上前去”,不可不谓构思精巧。所以,在反复阅读、深入品析,又不断比对自己的习作后,学生才对如何修改有了明确的方向。

以面批学生小颖作文为例。我问小颖,你心目中的秋到底有什么特色?她脱口而出“金秋”。追问:“金”具体指什么呢?小颖答道:树叶变金黄了,阳光没有夏天那么刺眼,好像也是金晃晃的,还有好多成熟的果实也是黄澄澄的。再问:那么“金”除了客观的视觉感受外,还有什么内涵吗?这时,小颖似乎没有刚才那么言语流畅了。我提醒道:若是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是空有春天的美景,而没有美景中蕴含的生机勃勃、蓬勃力量或脉脉温情,恐怕也就不会这么打动读者了吧。小颖闻言,又思索了一会答道:其实秋天的风中带有果实成熟的丰收味道,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好像沐浴在金色阳光中一样。停顿一会又补充:有时秋天下雨,消除了夏季的闷热,让人觉得格外心旷神怡,也是一种金光灿灿的暖色调感觉吧。我不由得对小颖伸出了大拇指。不得不承认,小颖对秋的观察和体悟还是比较深入的,只是在作文初稿中,她没有好好梳理这一情感,随心而写,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字句的修饰上,没有考虑文章的结构布局,所以使得文章有点“华而不实”,且杂乱无章,实属可惜。经过面谈的一番问答,小颖也意识到了初稿的问题所在,并明确了修改的方向。

这一成功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经典美文的谋篇布局,并对照自己的习作,才很好地帮助学生优化完善了自己习作中的结构布局,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阅读经典美文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借助经典美文,将“读”“写”“改”合一,引领学生以读促写,进而又能以改反促读,在此循环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何乐而不为?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颖重温美文
重温誓词
小幽默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小幽默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美文阅读
重温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