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向高效
2022-05-30赵敏
赵敏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已经由过去对阅读知识和技巧的培养转变为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互动式教学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来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如何让互动式教学有效落实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互动情境,引发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互动情境,以此引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
在课文《春》中,作者用了这样一段文字详细描绘了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作者笔下,春日里常见的毛毛细雨仿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一般,令人惊喜。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不曾留意过毛毛细雨的样子,在他们眼中,雨实在太过寻常,并不值得留意。本文作者却用寥寥几笔,将雨丝描绘成生活中常见或者是能够联想到的事物,拉近了文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可见,借助一些常见或令人熟悉的事物,不仅能够方便读者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也有助于实现情感相通。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文章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起联系。在课文《春》中,作者提及了春日的“雨”,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与文章中描绘一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春”的印象,尝试着在脑海中勾勒出文章所描绘的春天。随后,教师又引领学生回到课文,关注课文中的细节,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你记忆里的春天,有没有相同的景色?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领学生在相似情境的阅读环境中,一步步增强理解。
二、基于学生主体,引发学习思考
首先,课堂互动质量的提升,需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在过去,教师既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却很少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用,应当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由学生主导课堂并不代表教师不再插手教学活动,而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或帮助。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以保证课堂互动的质量。
其次,要善于结合内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之所以难以提起兴趣,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固定,毫无生气,且学生缺乏一定的课堂参与感,长此以往,也就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有效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容。
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更注重阅读技巧方面的教学,却忽略了思与议,学生缺少了课堂的参与感,也就难以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阅读包含了读、思、议三个部分,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读、思、议三点,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首先,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好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性,开展互动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思考分析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其次,应尽可能地结合好读与思,引领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多向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学会“议”,推动阅读质量的提高。
三、组织质疑互动,引发阅读思考
文学创作的灵感虽然源于生活,但所要传达的信息却高于生活。开设阅读教学课程,其目的在于将文学通俗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智力,为社会培养聪明的人。”这其中,必然少不了质疑的作用。课堂中的质疑,通常是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产生,要求教师能够围绕着教学主题巧妙问答,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得以碰撞。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的设问尤为关键,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要让课堂设问做到“恰当”,就需要将问题指向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简而言之就是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让课堂设问做到“巧妙”,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求知“热点”,最好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要善于使用不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解决文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就灵活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設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伊始,教师便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中,既包含了苏州园林的美景,还列举了一些广为人知的精致典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教师又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讨论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各中小学教室的基础教学设施,教师能够借助这些设备为学生创设更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好已有的教学资源,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为语文教学创设了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理解文本深意。
四、开放阅读课堂,引发智慧碰撞
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对话这种互动形式进行适当的延伸,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自我,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在同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有意识地通过对话,解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细节分析阶段,教师以美女蛇的描写段落引发学生思考:“在阅读完文章后,我们了解到在作者的眼中,百草园占据了他童年大部分回忆,是其快乐的源泉。为何又要提及美女蛇的故事呢?这样写并不能令人感到快乐,反而可能令人产生恐怖心理吧?”学生陷入沉思。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大胆发言。有的认为,作者想要表达善良终将战胜邪恶,也有的认为,可能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等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话题匣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畅所欲言。在这种浓烈的讨论氛围中进一步感受和解读文本,有助于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推动阅读质量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话这种有效的互动形式,引领学生基于文本展开思维的碰撞,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共鸣”,创造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与课堂互动,应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在充分考虑教学对象认知规律与已有知识积累的前提下确定教学活动类型,为阅读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作为教师,还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定的自主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热情。
作者简介: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