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为学生语文生命成长赋能
2022-05-30曹丹丹
曹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钟启泉先生认为,“单元设计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时代,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更加凸显。实施“大单元”教学,站位要高,视野要宽,思考要深,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为学生的语文生命发展赋能。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树立整体性意识、开放性意识、生成性意识、系统性意识。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深度思考和深度实践。
一、教什么:“大单元”教学的本体论考量
教什么,这是教师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在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对“教什么”的问题认识模糊,就极容易导致教学误入歧途。我们认为,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教什么”的问题:一是概念性的知识,二是方法性的知识,三是价值性的知识。要立足于教材的内核、本体、逻辑,考量“教什么”的问题。概念性的知识考虑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方法性的知识考虑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形式”,价值性知识考虑的是“语文学习的思想性”“语文学习的道德性”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写作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文本写作的技巧、方法等。比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春天”的编排内容,我们设计研发了“找春天”的主题,重组相关的知识结构,将单元内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语言积累教学、作品赏析教学以及语用教学等结合起来,呈现了三个“大板块”:其一是“我是小小朗读者”,其二是“我是小小画家”,其三是“我是小小配乐师”。这样的一种内容设定,能让学生有效地识记字词、朗诵故事、想象画面等。这样的一种教学板块设置,贯穿于学习这一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始终。如在《找春天》和《笋芽儿》这两篇文本的教学中,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学习板块内容,形成基于学生具体学情的任务驱动:在田野中识字,在田野里探究,在田野中体验。如此,语文“大任务”就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激智、发辞、冶情的效果。
教什么,不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随意指点,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确定“大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要把脉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便让语文教学内容能切入学生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学内容,要锁定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深度学习的密码。
二、怎样教:“大单元”教学的方法论考察
怎样组织“大单元”教学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到底应该怎样教?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课文”为组织单位,以“语篇”为对象单位的。这样的一种语文教学“单子化”“碎片化”。尽管看起来语文教学方式多元,但这种“众多性”往往让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尴尬境地。“大单元”语文教学,超越了这一固化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贯穿其中,主张按照语文文体特征,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突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传统的文体划分,就是指“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当下,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语文文体突破了传统的文体划分。但无论怎样,基于文体来探索语文“大单元”的教学路径,对于学生的语文“大单元”学习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散文”这一文体,占据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对于散文这一文体,我们建构出“整体感知文本——厘清文本结构——品读、赏析重点语段——整体归纳提升”的结构性教学范式。应用这一范式,教师可以充分地赋予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时空、权利,让学生在这一范式指导下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语文“大单元”学习。可以这样说,这一教学操作范式,是学生语文“大单元”学习的重要抓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相关篇章时,我们就让学生采用上述学习范式,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探究,让学生获得对不同民族、不同节日的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民俗活动特色,体会细致描写的秘诀。尤其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写作的主次、详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详细写作主要部分内容的。
有了“大单元”自主学习范式的支撑,学生就能对文本进行自主性阅读。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把握文本的写作内容,理解文本的写作方法、形式等,更能将写作方法、形式等進行有效迁移、应用。如在上述有关“民俗文化”的“大单元”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以单元中的相关文本,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为典范,重点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一次经历。如此,既让学生对民俗文本有更为深刻的体悟,也让学生的写作有了可作借鉴的范式。
三、为什么这样教:“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论考察
“为什么这样教”是一种反思、追问。基于“大单元”的语文教学,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篇章结构、表意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进行深度解读,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每一名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倾向、风格等进行深度解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已有状态、潜在状态、差异状态等进行解读。只有把握语文篇章结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大单元”学习富有成效。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等进行目标解读;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教材结构等进行横向和纵向解读;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进行学情解读。据此,教师能够理性地认识到、学生能有效地感悟到“大单元”教与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思考:主题是否清晰?任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问题是否具有驱动性?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范式是否具有典型性、引领性?等等。通过诸多的思考,助推学生语文“大单元”学习的不断进阶。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散文《三月桃花水》,我们在教学中,将其纳入散文这一“大语文”文体的框架之下,引导学生谈论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等等。如此,学生在自读中层层深入感悟。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晰导学目标,明确导学内容、导学过程和导学方式、方法等,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元认知意识,形成一定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大单元”学习走向自觉、自由的境界。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展以及深化的过程。语文“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考量“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素养。实施“大单元”语文教学,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