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素材选取策略

2022-05-30冯尊祥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冯尊祥

[摘  要] 素材、资源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从相关学科中选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材,才能让教师更好地立教学之序,让学生更好地立学习之序。教师要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赋予学生选材时空,为学生打造选材平台,让学生学会选材、善于选材、乐于选材等。通过选材,丰富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丰盈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方式,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综合与实践;素材选取;选取策略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数学教材之中,相对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板块内容,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研究的深度,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都是比较薄弱的。为此,教师在开发、实施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超越教材,向其他相关学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向学校、家庭、社区等领域延伸、拓展,通过自主开发、研制、生成综合与实践素材,丰富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丰盈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方式,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一、从教材中选取素材

尽管教材不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素材选取的唯一来源,但毋庸讳言,教材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素材选取的重要来源。在开发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认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等,把握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相比较于其他板块的内容,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质。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素材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适合性作为根本尺度。对于不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内容,要果断删除;对于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内容,要进行深度开发。只有选取符合学生具体学情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素材,才能让综合与实践活动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让综合与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比如“算24点”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选择了学生喜欢玩耍的扑克牌作为道具。部分教师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往往注重单纯的技能性训练以及繁杂的计算内容,如简单地“抽取3张牌计算24”“抽取4张牌计算24”等等。这样的方式窄化了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导致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方式比较单一。笔者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理解这一内容的计算意义以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具体而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择取素材:一是“只用加减法计算12点、24点”,将选牌限制为“A-10”,训练学生加减法计算的灵活性、灵动性;二是“只用乘除法计算12点、24点”,将选牌限制为“A-10”,训练学生乘除法计算的灵活性、灵动性;三是加减乘除混合计算12点、24点,可以选择“A-K”;四是让一组两个学生同时选材,用8张牌来进行计算;五是让学生先选材计算24点,在确实得不到24点之后,让学生计算36点、48点等。通过选材的开放,让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走向丰富。

从教材中选取素材,不仅仅要从教材出发,更要对教材中的已有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重组,从而让选材更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选材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选材设计、研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流程,这就是“立序”。只有基于科学选材和科学立序,才能助推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展,从而让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走向深度、走向深刻。

二、从相关学科中选取素材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掘相关的素材,更注重从其他相关学科中选取素材。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邻近学科中往往蕴含着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源,如科学学科、美术学科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质,选择相关的学科素材,将其嵌入其中,成为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媒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实施跨学科教学,将相关学科资源链接、融合、牵手等,让相关学科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探究服务。

比如教学“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从体育学科资源中选取了一些素材,如乒乓球、篮球、足球、皮球等,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对比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重点探索两个基本问题:同一种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后反弹的高度相同吗?同一种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相等吗?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更丰富一些,笔者不仅给学生准备了不同的球,而且对于同一种球,也通过充气给予它们不同的内部压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球下落之后其反弹的高度是不同的;相同的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其反弹的高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内部压力的同一种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的高度也是不同的;只有同一内部压力的同一种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后其反弹的高度才基本上相同,等等。丰富的实验素材,让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方式,如控制球下落时的高度、控制球内部压力、控制球的种类,等等。通过多样化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得出了丰富多彩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结论。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借鉴了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对比实验方法,从而让丰富的实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学科中的资源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的素材来源。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具有一种资源开发、素材整合的意识,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掘,用自己的一个大脑去考量。只有善于从相关学科中汲取相关的资源、素材,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借助于相关学科课程中的资源,学生能进行自主设计、规划,自主实践、创新,从而促进了自身数学学习力的提升,促进了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小学数学蕴含着学生的经验性、生活性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素材。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泉,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鲜活,更接地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他们很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宽广的,它包括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因此,生活世界中的素材极其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

为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生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的情境等,引导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活动素材。比如教学“树叶中的比”(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说明“树叶中蕴含着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眼光,教师就要丰富活动的素材。过去,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时,引导学生所研究的素材往往比较单一,从而导致了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单一性。而丰富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丰富的树叶,引导学生量长度、量宽度、算面积、比大小、算比值等。借助于不同种类的树叶以及同种类不同大小的树叶等素材,学生能得出这样的科学结论,并能认同这样的科学的结论,即“同一种树叶,尽管大小不同,但长与宽的比值却非常接近;比值比较接近的树叶,它们的形状也比较接近;如果比值相差较大,树叶的形状相差也非常大;如果长和宽的比值大,这一类树叶的形状都比较狭长;如果长和宽的比值小,这一类树叶的形状都趋向于扁圆”等等。通过这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发现,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更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大自然就是数学课程的生动的教科书。

從生活中选材要注重材料的典型性、代表性,要让材料能发挥积极的效用。生活中的资源随处可见,教师要采用适当的策略,不断开发、利用生活素材。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等,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生活化素材。素材、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赋予学生选材时空,为学生打造选材平台,引导学生学会选材,让学生善于选材、乐于选材等。在素材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总结,从而让素材选取过程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过程。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
关注“综合与实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分析小数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