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综合与实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7-03-01徐法焱
徐法焱
[摘 要]问题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数学学科中“综合与实践”的基本特性。教师应联系实际,通过设置趣味活动、操作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综合运用;丰富游艺;实践;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88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学科四大课程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平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课程。除了关注教材内容外,教师还应该从社会、生活与自然中探寻并挖掘相应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联系实际,在综合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挖掘“综合与实践”的资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视角聚焦到现实生活中,学会收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
如一次春游后,笔者引导学生列出春游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将其解决。首先,笔者告诉学生出发与到达的时间,要求学生计算整段路程的行驶时间,同时出示地图,要求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整段路程,并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对全班购物的开支数据进行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统计图,在观察分析中提出数学问题;最后,笔者播放春游中学生浪费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估算出整个班级全年浪费食物的总量,顺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这一案例中,所有数学问题的提出都与春游息息相關,不但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而且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设置趣味活动,在玩乐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重视思维训练的课程,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教师可将玩乐与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发展思维,乐中形成素养。
如笔者曾经以三角尺为素材,设置了“玩转三角尺”的活动。其中,拼接图形作为这一主题活动的核心,笔者组织学生尝试了三次拼接,要求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接成四边形,用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拼接出不同的四边形,用四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拼接出完全不同的图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左右摆弄……每个人都沉浸在思考与愉悦的氛围中。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借助普通的学习工具,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累积,更得到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以及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学生就能更清晰、透彻地感知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笔者以一张A4纸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反复的对折练习中,找出对折之后的张数与对折的次数的关系。对折1次后变成2张,对折2次后变成4张,随后相应的为8张、16张、32张……最终,学生得出结论:每对折一次,所形成的张数就会翻倍增长。笔者补充生活中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将数学的实践操作与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联系。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设置的操作类“综合与实践”内容将数学知识、思维与趣味融于一体,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关注思维品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合与实践”需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因此,不管是起初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是之后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笔者先给出材料:台湾岛南北方向有395千米,东西长约145千米,形成的海岸线长度为1140千米,整个台湾岛的面积为3.6万平方千米。要求学生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对台湾岛的海岸线长度和面积进行计算。学生算出海岸线长度为1080千米,面积为57275平方米,与材料中的数据相差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为此开展了“台湾长啥样”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重视估算方法的重要性及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容易造成的误差。
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痛苦的思考能让学生在得到结果之时收获快乐。因此,教师应重视思考类“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创设,其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总之,数学教学拥有丰富广阔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紧扣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整合“综合与实践”的数学课程资源,拓宽数学课程资源的挖掘渠道,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