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

2022-05-30沈明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段课文阅读教学

沈明瑜

阅读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借助关键问题,筛选重要信息,能让学生便于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感受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响应“双减”政策。

一、中段阅读教学现状

(一)统编教材识字量要求高

统编版教材相较之前版本来说,课文篇幅较长,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小蜗牛》这篇课文,足足占据了三页篇幅,字数也较多,相当于一般短文的两倍。每一课生字在十个左右,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客观要求学生熟练识记生字,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学段的上升,在接下来的课文中,已经学过的汉字将不再以拼音的形式出现。这就意味着,一旦基础不扎实,那么学生在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时,无疑将会困难重重。认字少,阅读慢,对阅读内容一知半解,长此以往,阅读能力提高很难。

(二)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材的改版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挑战。统编教材篇幅长,识字量大,但课堂教学时间还是那有限的四十分钟,按照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显然落了下乘,与“双减”下的“提质增效”背道而驰。值得一提的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双线组织,步入中段,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都值得我们关注。语文要素要体现阶梯式上升,循序渐进,但事实上,教师在落实教学实践时,没有把语文要素作为重点,抑或是重点不突出,都会导致阅读教学处于事倍功半的低效状态。

(三)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

小学中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正处于由好奇心到探究欲向独立思考过渡的关键期,他们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体,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三年级开始,阅读理解难度有了质的变化,词汇的运用、句子结构的安排等方面都有很多新鲜的尝试,情节内容也更为复杂多变,中段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若只是强调书本上的内容,容易使孩子厌倦学习,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正确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很关键。有些学生被迫长时间阅读,实际上囫囵吞枣,没有什么思考过程和想象空间,这种阅读习惯极易导致孩子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中段阅读教学策略

中段阅读的教学策略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找出问题,建立联想,明确目标,积累素材,总结规律,从而实现对知识体系的认知与拓展。

(一)认真研读教材,梳理语文要素

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正确把握各年级语文要素并将语文要素细化成教学目标,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材进行文本解读,提炼主线问题会更清晰明了。

1.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主问题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不仅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習的重要资源,也是对学生知识储存的补充和延伸,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色的草地》第二个课后习题就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初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能快速提炼故事的主要内容。不同时间,草地的颜色是跟蒲公英花瓣张开或者合拢有关,正是作者观察细致,所以才有所发现。

2.根据文本特征设计主问题

部分课后练习题目并未提供解题的方向,而且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来确定答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一道习题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主题性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主题比较突出,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梳理文本。主问题就可以是:为什么不懂就要问,结果如何?写景类的课文,则可以从课题、关键句等方面切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能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课文的核心,快速读懂文章。

(二)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凭借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实施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精巧设问,培养思维能力

文本的逻辑、智慧、情境、内涵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教学目标,而精巧的设问则成为提升教学效果、把握课堂语文味的重要手段。

《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两个看似一致的问题——分别从青头和红头的表现看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训练了中年级学生回归文本的能力,感受红头的“紧张”、青头的“镇静”。最后通过思维延伸,思考“如果青头和红头互换,去牛肚子里旅行的是青头,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让学生再度把目光聚焦在情节、人物、主题上,学生始终带着饥饿学习重难点知识。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提升课堂实效。

2.由扶到放,引发思考

真正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在学生的经验和抽象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唤醒学生自身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欲望。当学生能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知识就已经上升成为学生自己的“核心素养”。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个亮点。阅读导语,学生初步了解单元主题和目标;精读课文,学生习得写作方法;略读课文,将所学加以运用;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学生在过程中逐渐理清逻辑,形成知识体系。当学生能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训练的过程就充满了愉悦感乃至成就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减量提质”,真正促进减负工作的落实。

(三)研究学生学情,焕发学习活力

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但这些想象往往缺乏广泛的社会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并且注重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所收集的资料。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好奇心催生问题,而可以激发钻研热情的问题,正是理解文意的关键。问题会促使人们深度挖掘阅读内容以追求答案,激发学习内驱力。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问,分享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再将这些想法整合成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指导全体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阅读中,寻找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线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潜能,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进行知识迁移。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的阅读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路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立足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促进中段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中段课文阅读教学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