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2022-05-30丁欣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交流文本

丁欣

相信很多教师感受过这样的课堂现象:要么是一片寂静,要么总是固定的几名学生举手,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而在写作上也同样出现了问题:平庸、模式化。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因素,但同时也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无关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倡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根据文本合理设计思考题目、强化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等,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一、尊重学生表达欲望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对于阅读有深刻的认识:一篇文章只有能够给读者强烈的阅读感受,才有阅读的价值。这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可以说决定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是字词句功夫,而是思考、表达的欲望和能力。教师是否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呢?是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呢?

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对于教参上提示的重点和课后的问题,孩子们一看就会,教师无须花太多时间讲,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和朋友遇到危险,你要怎么做?如果力所不能及,你还会对朋友出手相救吗?这里甚至还可以引申思考:如果老牛走到水里,青头又不会游泳,它是不是也要舍命相救?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思考与体验,而这样的思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思考与表达的习惯一旦养成,还怕课堂没人举手发言吗?课堂上要思考,课前更应该思考。在预习的任务清单上就要有思考和问题的内容,课上让学生自己把任务清单贴在黑板上,或者投到大屏幕上,他们上课还会不积极吗?学生会时刻关注老师的问题,时刻关注什么时候讨论他的问题,什么时候让他说说,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分享他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多有价值啊!

二、合理设计阅读问题

思考的习惯、表达的欲望和能力不仅孩子要有,教师更要有。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模糊不清、笼统地布置作业,要考虑以下因素:阅读时间及要求,问题设计的意图、数量,完成时间等。可是孩子的时间都被书写作业占满了,哪有时间读书啊?即使阅读,也是匆匆掠过,不能深度思考,更不要说享受阅读的快乐了。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即使做了大量的试卷、练习,有些孩子还是不会做灵活多变的阅读题,因为孩子不会阅读。要想做好语文的阅读题目,关键还是看学生对文本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遇到陌生的文章,也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做题自然不在话下。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比做题更重要,但阅读问题的设计可能被很多老师忽略了。这种情况更多地表现在课外阅讀的指导上,没有精心设计阅读问题,只是布置每天的阅读任务(多数是读30分钟),然后就没有下文了,阅读后的交流反馈也没有。这样的阅读意义不大。

其实,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置上可以加强设计。例如在布置必读书目(或其他书目)时设计一些问题和要求,并且每周以阅读汇报表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既培养学生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在班集体内进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以《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汇报表为例。表中涉及的问题高年级学生用文字书写,中低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口头组织语言表达。交流时不必拘泥于问题的回答形式,如果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感兴趣的共同话题,也可以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在班级交流的时候,可以分小问题交流,也可以综合交流。阅读交流课在时间安排上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也可以,以一本书读完再交流最好。一节思想火花爆棚的阅读交流课,给学生带来的阅读收获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还有思维与口才的锻炼与提升。

三、强化学生自主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体主动学习动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领悟能力尤为重要,它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文本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朗读的引导需要多种形式并用,师生共同享受朗读的乐趣。

怎样让孩子大声朗读?就拿我们徐州地区的《日积月累》课外补充教材来说,每天的晨诵让很多学生很头疼,家长也觉得是负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朗读时间少,二是因为学生对文本不理解,读不好自然不能成诵。我们不妨利用早读的时间通过朗读练习来达成背诵。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有两个单元都是小古文,学生理解有困难,背诵起来自然也困难。所以在背诵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进行认读,注意停顿和节奏,根据注释大致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教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共同朗读,适时地配以肢体语言,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马上被激发了,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很快就能诵读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内容进一步理解。笔者在带领学生背诵三年级小古文《揠苗助长》时,与学生共同朗读,表情十分丰富,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涨,不一会儿就会背诵了。这样的朗读方式学生很喜欢,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朗读的习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是名家名篇,需要好好地教学生朗读,深入思考,熟读成诵,才能真正汲取作品中的精华与营养,滋养心灵。学期末可以举行诵读大赛,诵读篇目以《日积月累》和课文为主,并把朗诵视频发布在班级群里,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热情。

同样,还可以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儿童诗,以《爆竹》一诗为例:“你一生只说一句话/你在孩子的手上说/你在长长的竹竿上说/有时你连着串说/有时你飞上天说/无论你怎么说/大声说小声说/不管老爷爷和小孙孙都喜爱听你说/人们说不出的快乐/你一句话就说了。”爆竹的“话”把我们带进喜庆的气氛中,特别是最后一节,语言简洁,意蕴深刻,让人不由会心一笑。这么有趣的诗,孩子们很喜欢,每周带着孩子们朗读一首,一学期就能读一二十首,将会有很大收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小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日复一日的积累。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与思考相伴,与表达为友,勇敢地向别人分享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情感体察情感,才能逐渐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也才能让学生的习作立意新颖,有思考,有见地。

作者简介: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