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野的小学经典阅读推进策略

2022-05-30张玲玲郑晓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视野儿童评价

张玲玲 郑晓茹

经典是民族文化历经千古岁月洗涤出来的最具有传承意义的作品。而从小学阶段即开始阅读那些最有价值、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对儿童的陶冶感化是润物无声的。

从小学经典阅读的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儿童视野下的小学经典阅读推进策略,对于“双减”政策的效果增益、儿童阅读经典的影响深化、阅读经典习惯的延续和策略本身方法的多样化都具有显著价值。

一、阅读必要:儿童视野的小学经典阅读的必须性

小学阶段的儿童记忆能力与可塑性正处于黄金时期。在这阶段诵读国学经典,熟背經典美文与诗词,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积累与思维品质,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感悟与文化素养,更能激发其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经典阅读有利于达到“双减”政策减轻家庭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预期效果。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成为其一生的习惯;儿童时期开始愿意阅读经典,往往引领儿童一生对经典阅读的热爱。同时,推进小学经典阅读的方法越多,可实践性与它的成效性往往就越强。从儿童的视野出发,则为小学经典阅读的推进拓展了新视角。

从已有文献来看,涉及“小学经典阅读”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于研究小学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应对策略的研究则有待深入探讨。①儿童视野是怎样的视野?②哪些资源可以契合儿童视野,推进经典阅读?③怎样确保相关行动的有效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措施。

二、儿童视野:从儿童的基本特质出发

探究儿童视野下的小学经典阅读推进策略需要对儿童视野有科学准确的认知。儿童视野指以儿童的眼光与口吻认识事物与内容,即以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为驱动,表现其自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也即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与物质综合衡量的经纬与广度。

儿童所独有的认知思维基本特质决定了儿童对待事物的模式,也反映着儿童视野。

第一,儿童最基础的表象特征在于年龄小,缺乏经历,对未知事物感到好奇。

第二,儿童的认知储量与认知水平往往处于较低的状态,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是简单的,他们需要重复才能深入吸收,他们具有强烈的依赖与模仿特性,所以儿童视野下的事物与行为需要具有简易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儿童的思维是简单的,其输入的过程是缺乏处理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利用直觉。因为直觉和情绪、感官是紧密联系的,又因为处理问题方法的缺失,无法在该年龄段被刻意地弥补。所以,对于儿童而言,舒服和有趣,是能够协同于生活,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并便于表达情绪的内容与形式。当然,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生长地域、物质背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基本特质上的差别,但这些差别往往体现在程度上而非实质上。

三、阅读资源:契合儿童视野的多样融合

资源是推进经典阅读的影响因素,能够符合儿童特质、激发儿童兴趣、便于儿童理解的资源要经过筛选,甚至要二次改造与创造。推进经典阅读的整个过程可以细化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阶段。输入阶段即经典书籍的阅读阶段,处理阶段即帮助儿童理解阅读内容并内化为儿童认知的阶段,输出阶段即儿童展现通过经典阅读而吸收的正确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的阶段,亦即证明经典阅读推进效果与作用的阶段。

输入阶段需要经典书籍资源,经典书籍资源从获取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从书籍版本来看,可以分为原著版、简化版与改编版。儿童倾向于直观感受与触碰,线下资源比线上资源具有更佳的质感与仪式感,更能吸引儿童持续阅读;就书籍本身而言,原著优于经简化与改编的版本,但儿童视野下的事物最好有简易性,所以对于非针对儿童的经典,简化版与改编版是需要的,简化与改编可以寻求已有版本,亦可以选择自编重组。

处理阶段需要处理资源,从处理者来看,主要分为家长、老师与第三相关者;从辅助方式来看,主要分为纯语言处理、利用可视工具与利用活动形式。儿童倾向于关系紧密者,家长是儿童最亲近的人,老师是儿童最信服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家长与老师协同处理是较好的选择;儿童是好奇的,儿童喜欢丰富性,且重复是儿童吸收知识的重点,无论何种维度,纯语言处理是单调的,所以利用可视工具与多种变换的活动形式是必要的。显然,输出阶段需要帮助儿童把内化的经典阅读通过各种形式激活,外现出来,需要给予儿童各种表现舞台。

第一,如果原著字数合适,内容易懂,那么应为儿童提供原著经典。如一年级学生经典阅读《三字经》,推荐南方日报出版社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全彩注音版,既遵循原著,又站在儿童视野的角度编排,设计了“经典原文”“经典注释”“经典解说”“经典故事”“经典拓展”“国学点睛”六个板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国学经典变得趣味盎然。反之,为儿童提供简化版或改编版经典,如低年级学生《西游记》的阅读,可选择增添了插图的、个性化解读的版本,便于孩子自主阅读与理解。高年级阅读《唐诗三百首》,可选择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蘅塘退士编选的国学典藏版,全注全译,精彩解读,辅助性栏目的设计,插图的点缀等,营造出了一个集色彩、立体与艺术魅力交相融合的阅读空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美的经典阅读体验。

第二,家长与老师相互协作,结合视觉工具与合适活动促进儿童消化吸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与家长承载着经典阅读推进的光荣使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帮助筛选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必读和选读的经典阅读书目及主要内容介绍,收集名家名篇及中外著名作家介绍,收集具有不同写作特点的段与篇,确保学生有效进行经典阅读。

第三,提供多样平台给予儿童用以输出,成人之美。教师应顺应规律做事,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与家长高度配合,为学生的表现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掘学生经典阅读后生成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成就更为完善的自我。

四、传输推进:有效利用资源的传导输送

第一,书源途径多元。结合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开放书架、心灵书屋等为主要基地,开设具有规律性的阅读课程,形成课程文化,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沉浸式阅读,培养学生强烈的经典阅读兴趣和良好的经典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第二,自主教材汇编。根据新课标精神及“双减”政策的要求,每周每班设有阅读课,由专职阅读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经典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经典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兴趣。教师要不断地探索经典阅读指导的有效思路,逐步形成经典阅读的基本课型,针对不同的经典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读与跳读,泛读与精读,熟读与誦读,再读与写读等,汇编自主教材,方便儿童有效阅读,提高儿童阅读效率。

第三,家校有机合作。教师负责课堂,家长负责课后,并定期举办亲子阅读会,将经典读本改编成接近生活、接近儿童的含有图像绘画与声音影像的视觉内容,利用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所读内容背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第四,品牌活动创建。学校与教师合理安排好经典阅读计划,朗诵名诗、阅读名篇、细看名著、欣赏名剧、歌唱名曲等,并定期举办“我是小小朗读者”“每日晨读成诵”“每周阅读成思”“每月朗读成演”“精彩阅读文化节”等,同时借助微信平台,给予学生广阔的舞台展示机会,使得经典阅读的效果与影响渗透到学生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五、评价机制: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是对经典阅读成效的反馈。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经典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及存在的不足,也使得教师了解所选书籍的正确性以及引导方式与工具应用的效果。良好的评价机制带来科学的评价数据与内容,评价数据结果的高低与内容的正面与否程度必然带来相互之间或自我成长上的衡量,有利于调动学生经典阅读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与环境。最后,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的评价有利于推进下一阶段的经典阅读,能对各方面不足进行有效弥补与完善,从而完整化小学经典阅读体系,精细化小学经典阅读过程。

量化评价即对多方面相关因素进行量化指标、数据定分、评估定档。量化评价机制的优点在于标准化、精确化,问题在于量化往往导致评价机制的异化,导致本该是手段的评价被当作了最终的目的,从而出现形式化的后果,并且很多评价无法或难以用分数来绝对正确的表示。

质性评价即人性化的、没有事先安排的点评反馈。质性评价的优点在于灵活、全面与突出重点,问题在于难以具备有效的自我衡量与激励作用。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能够较好地兼顾双方优点、回避可能的问题,使得相关者在具有高度兴趣、客观认识到效果与问题的同时,更为全面地、非功利性地意识到改进方向。

所以,我们认为可以构建一个经典阅读评价体系。首先,整体的评价体系与学校总体考核制度相适应。其次,针对学生、教师、班级分别设计经典读书分数评价表,确定打分主体、内容与标准,按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出该部分总分或进行定档。比如,针对学生而言,可以设计一个十分制经典读书表,班级老师作为打分者,以经典阅读具体数量、内容所述层次、参与活动次数等可量化项作为内容,按各项内容相对重要程度划分权重,以同类地区平均同项内容平均数量或国家规定层次作为标准,得出各项分数后加权平均得到总分,依据总分进行定档与归类。再次,针对学生、教师、班级分别设计质性评价表。同样以学生为例,可以设计一张经典读书质量表,由学生本人、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班级老师组成评价组,从各自的角度给予评价,评价内容为突出亮点与突出问题,进行整合与归类,得出个性化优点与缺陷,确定下阶段完善方向。最后,对分数评价表与质性评价表再进行权重配比,形成综合定档或整体评分,纳入学校考核制度,参与最终各项评比。

当然,评价机制要注意以儿童的客观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标准并以积极鼓励为主,努力做到符合儿童特质与儿童视野。

作者简介:张玲玲,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郑晓茹,武汉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视野儿童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居· 视野
留守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真相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