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2022-05-30王媛媛
王媛媛
摘要:家庭作为个体步入社会的第一场所,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期的中学生。家庭教育与学业压力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的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父母期望和教养方式等会对学生的学业压力产生不同影响。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减压”措施,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业压力;中学生;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父母期望;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59-03
有调查显示,进入初中以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及升学考试的临近,子女的学业问题一跃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将面对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竞争,学业壓力成为中学生无法逃避的问题。中等程度的学业压力可以转化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但超过其承受负荷的压力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心理品质及遇事的处理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个性心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发现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家庭教育和学业压力的内涵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影响,使子女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一种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事物的认知,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判断,最好的家庭教育便是“示范”。
2.学业压力
徐嘉骏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将“学业压力”操作化定义为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刺激事件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感。对中学生而言,适度的压力和负担是可以接受的,可以使他们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但过度的学业压力反映出学生对外部环境要求的应对困难,即感知到自身学业表现低于外界要求或预期,减少在学业领域的成功体验。
3.家庭教育和学业压力的关系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家庭教育与学业压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会更愿意学习,会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高效轻松地掌握知识。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业压力通常会很小或几乎没有。但如果中学生长期处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中,则很容易产生负面学习情绪,使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果也会不容乐观。
二、学业压力过大的表现及危害
1.加重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往往需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精神得不到放松、睡眠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就会削弱,表现出精神疲惫、学习倦怠。此外,当学习任务的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预感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也会承受较大的压力。此时,挫败感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再为学习投入时间甚至逃避学习,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学习倦怠感。
2.阻碍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学业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中学生情绪低落,主要表现在:在生活中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容易烦躁且没有耐心;在学习中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若每日都忙于应付各种学习任务,就没有时间参加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或培养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人际关系和公共道德方面缺乏良好的体验。当学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排解时,学生就会对自我价值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3.影响家庭亲子关系和睦
学业压力过大会影响家庭亲子关系,主要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缺乏沟通与协商,话语中充斥着“学习”“成绩”等加大学生压力的词语,忽略孩子的感受。调查显示,不少中学生认为在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意愿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因此会经常和父母发生分歧、冲突,这会激化亲子关系。近年来,有时会看见中学生选择离家出走的新闻报道,而中学生出现这一行为的原因大多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大和与父母发生争执等。
三、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
1.父母过度关注成绩,形成强大的压力圈
在国家不断出台关于中学生“减负令”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仍有不少父母主动或被动地给学生加压。父母将孩子的考试成绩看作检验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由于过度关注成绩,家长会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帮助子女提高学业成绩。陈传锋等人在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学生都有在双休日补课的现象。而学习任务的增多和学习时间的延长,会加重学生的学业压力。其次,父母只看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人为设置分数标准,给孩子增加压力,这对于在考试中表现不好的学生来说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不自信,以致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最后,由于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兴趣爱好、课外活动及社交能力都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会导致学生认知发展不完整。当他们在学业上遭受失败时,往往会承受更大压力,因为除了学习之外他们一无所有,精神世界贫瘠而又脆弱。
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学生缺乏理解与关爱
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情绪及相互之间矛盾对立程度太高,会使初中生产生更多学业压力,而家庭成员之间表露出更多的亲密、彼此相互支持及有效的沟通则有利于降低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学生在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得不到信任、理解和关爱,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承受更大压力。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化场域,家庭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家庭文化的内容,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情感认知、意志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父母的不良行为模式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行为示范,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品质。
3.父母教育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
教育是当今社会实现阶层流动的关键渠道,我国也素有“读书改变命运”的传统。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父母来说,他们希望子女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原生家庭的不足以实现阶层的跃迁;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父母来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以子女的教育成就来维持社会经济地位优势。在这样的教育期望下,父母让子女掌握优质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加学习负担。家长过高的教育期望,会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特别是遭遇学业挫折时,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排解,学生就会产生叛逆情绪,这不利于健康成长。
4.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加剧学生的压力感受
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集中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常常通过教养行为表现出来。积极的教养方式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当孩子面临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但消极的教养方式,如家长不参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重视,增强孩子的焦虑感。有研究表明,學生在积极的教养方式下,会感到学业的内控感,即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学业,感到较为轻松,压力较小;在消极的教养方式下,学生会产生外控感的学业归因,即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运气,会感到较大的学业压力。
四、减轻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家庭应对策略
1.家长要摆正心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焦虑
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错误认知是引发学生心理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试的目的不是比较学生的成绩,而是阶段性地进行查缺补漏。人生是一次长跑,一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进程走向。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避免“唯成绩论”,科学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就大发雷霆,否定学生的努力。其次,家长要避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自己赢得“面子”的工具,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盲目攀比,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再次,家长要学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培养其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避免过度干涉以产生不必要的亲子矛盾。最后,家长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家长在考前不要反复叮咛,要保证学生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在考试过后也不要急于询问发挥得如何。
2.父母各尽其责,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给学生营造平和安静的学习环境、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当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对父母发脾气时,家长不能有过激反应,要耐心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西方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缓解压力事件与适应结果之间关系的重要保护因素,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和家长情感支持的学生,其压力与抑郁、焦虑的关联会更弱。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可以与孩子多谈心,帮助孩子减轻压力。父亲这个角色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可以陪孩子多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孩子抗压免疫力的同时,增添生活乐趣。
3.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期望水平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期望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会产生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就要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使其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之上,提出略高于此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促进其发展。家长在期望子女学业有成的同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析判断,注重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学习目标。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这就要求家长讲究方式,通过民主的对话与交流、及时的关心与反馈,将合理的教育期望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
4.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培养学生乐观心态
有国外研究发现,父母采用协同培养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与人际相处行为的发展,并可以降低焦虑、孤独、低自尊、沮丧等问题发生的风险。协同培养是指在国外,中产阶级倾向于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注重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以增强他们对亲密的体验感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因此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孩子的缺点要避免使用暴力手段,坚持教育疏导的方法;不过分干涉子女的学习,要允许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要合理自然地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不在子女面前表现出长时间的悲伤、压抑和愤怒,更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要坚持“走出去”的、正面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应对困境和压力。
参考文献:
[1]孙俊三.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等.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10(01).
[3]罗良针,刘越,陈新利.家庭对初中生学业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4]陈传锋,陈文辉,董国军.等.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基于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1(07).
[5]廖红.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6]卢华杰.澳门中学生的父母管教模式、控制观、学习压力与学习成绩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
Effectively Carry out Family Education to Alleviate Students Academic Pressure
Wang Yuanyuan
(Tian Jiab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As the first place for individuals to enter society, family has a vital impact on everyones growth, especially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s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academic pressure.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s,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s expectations and rearing styles wil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tudents academic pressure. Parent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lp students find "decompression" measures, and create a healthy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academic pressure; middle school stude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alexpectations; parenting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