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赜

2022-05-30于迅博

成才之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于迅博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需要,更符合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中,高校要积极优化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完善考评体制,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129-03

高校是为国家发展培育人才的主阵地,而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现阶段,高校要积极寻找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推动两者高效融合,稳步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1.价值取向

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创新创业类教育的目标,以此促进个人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因此,创新创业类教育和专业教育在价值取向方面是一致的,都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创新发展。

2.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专业教学的重点,即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教育功能

创新创业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共同点。两者在教育功能上都是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都是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培养出更多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教育最理想的效果。

4.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类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体验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几个部分组成,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的特点。专业课程大多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兼具职业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因此,两者在课程体系方面是一致的。而只有快速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实現真正的融合,并提升融合效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1.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类教育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即让学生立足当下,对未来进行规划,无论直接步入社会或继续接受教育,都对创新创业相关内容保持敏锐的意识和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综合素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2.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

传统专业教育的内容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加大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就需要专业教育从原来的知识传授、技能提升逐渐过渡到综合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这也在无形中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化路径,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

3.落实教改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可视为一种教学手段,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让高校教育教学朝着综合化和整体化方向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育融合中更好地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这也在无形中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将教育目标放在应用和创新上,积极落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1.优化管理机制,实现良好融合

要想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高校首先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两者融合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第一,应建设交叉人才方面的培养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要突破学科间的桎梏和壁垒,倡导多学科、跨学科的互相交融。这也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作用,积极投身到教研、课程开发、教育评估、教材编写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中。第二,制定弹性学制。即适当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业进程,甚至允许学生保留学籍投入到创新创业中。第三,加强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动,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更多资源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即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例如,高校可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基地的共享,推动产学研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

2.构建课程体系,实现良好融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积极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第一,深入挖掘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高校可将专业教育作为主线,实现技能和知识的融合,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第二,充实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源,让两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渗透、融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加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开发线上课程,拓展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3.打造双师队伍,实现良好融合

要想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加自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教育融合保驾护航。因此,在现阶段,高校要积极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在师资队伍构建过程中,高校要合理、巧妙地利用社会资源,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相应的创新创业类活动中。例如,可以搭建产学研类的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到不同的部门或组织机构学习、交流,接触创新创业类教育内容,便于日后开展融合教育。高校还可以从企业聘请一些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的工作,让教育融合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其走入企业,通过培训交流,从理念、操作、知识等层面保障教育融合的顺利进行。

4.創新课程内容,实现良好融合

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充实、丰富教育内容,保障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创业性、创新性和专业性,做到“三位一体”。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已经不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路径,只有通过和创新创业等相关教育的融合,才能够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高校要不断完善,积极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呈现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类教育的关联性,即在课程内容上,做到两者的互相交融、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类教育的不断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培养效果,为人才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5.鼓励参与竞赛,实现良好融合

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双创素养以及专业素养,高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基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高校可巧妙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教育融合的效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本校指导的创新创业项目中,项目———“超凡幻境”相继获得了第六届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季军、北京地区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以及第六届国际类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赛区银奖。项目———“三维空间图像的体感交互”获得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邮电大学赛区一等奖等相关奖项……可见,这样的方式可使人才在竞赛类活动的培训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不断推动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

6.完善考评体制,实现良好融合

在以上几方面的基础上,高校在推动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要健全考评体系,确保考评机制公正、客观、全面。这样可以提升两者的融合效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考评时,高校要确保考评内容的合理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运用以及创业中的实践表现等。考评内容以学生的创新创造及专业能力发展为重点。另外,在推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转变评价视角,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合理化,全面对学生当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素养等进行综合考评,让课程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此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第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确保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类教育的评价原则一致。第二,在评价标准上,要制定符合双创型以及专业人才的相关培养标准,站在双创背景下明确人才培养的达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实现专业化发展,从而让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第三,采取多元主体评价,除了将学生、教师、学校作为评价主体之外,还可将企业、社会、政府纳入评价主体范围,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多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校积极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可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双师队伍、创新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完善考评机制等策略,不断提升融合效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小燕,李建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构建[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01).

[2]金丹,李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

[3]李丽,白东清,谭照君,郭永军.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调查与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

[4]杨宁,赵美霞,于明旭,闫高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7(05).

[5]胡彦武,姚慧敏,刘雪坤,姜丽阳,武子敬,徐智敏.“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

[6]刘伟.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

[7]刘楠楠.试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

[8]王春嬉,王宏超,甘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

[9]李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大学教育,2020(04).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Xunbo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ed of implementing teaching reform,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build a 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a team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novat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professionaleducation;fuse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