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2016-04-21盛俊谭贤政
盛俊?谭贤政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及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中学生行为自评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900名初中生施测,筛选有效问卷,运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看护人教养方式中的心理支持、严厉惩罚、拒绝和偏爱分别与自我控制能力和问题行为有显著相关。自控能力与心理支,呈现正相关,与严厉惩罚、拒绝、偏爱呈现负相关,问题行为与心理支持呈现负相关,与严厉惩罚、拒绝、偏爱呈现正相关;②自我控制能力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控能力越强,问题行为就越少;③自我控制能力在心理支持、严厉惩罚与问题行为之间有着完全中介效应;在拒绝、偏爱与问题行为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3.47%和46.53%。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自我控制能力;问题行为;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大规模出现后,留守儿童的问题就随之产生了。留守儿童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生活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亲子分离,而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且终生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在诸多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地发挥作用。留守儿童平时难以接受到父母的教育,临时看护人又具有多样性,这就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与其自我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承载繁重的学业、多变的课程的同时,还要努力适应生理和环境变化,成为问题行为的高发人群。自我控制作为一种个人能力,用以抑制和替代不被社会所接受和期望的个体冲动,调节个人行为、思想和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朱智贤(1989)在由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将自我控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掌控。[1]即以自身为对象,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运用符号、语言、词等,通过自我意识主动掌握自身的心理与行为。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主要从事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支持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研究,关于留守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来填补这片空白。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自治县大化乡大化中学和大化实验中学两所中学选取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73份,其中有效问卷806份,有效回收率为89.6%,留守初中生595份、非留守初中生211份。
2.研究工具
(1)“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本研究中对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的调查使用龚务于2011年编制的“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2]问卷共31题,其中测谎题4道。该问卷共包括以下六个因子:物质关怀、心理支持、严厉惩罚、拒绝、过度干涉、偏爱。每个因子包括5~6个题项。从“从不”到“总是”采用四点记分。
(2)“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本研究对留守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使用的是由王红姣等自编的“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3]该问卷从行为控制、情绪控制和思维控制三个维度来考察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共36个题目,其中正题10个,反题26个。每个项目都有五个判断等级,从“完全符合”到“不完全符合”分别用数字5~1表示。记分时正题选5得5分,选1得1分;反题反之,选5得1分,选1得5分。
(3)“中学生行为自评问卷”。此调查问卷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崔丽霞老师编订的自评问卷,[4]共计60个项目,釆用的是四级评分,分数越高,出现的问题行为越多。包括学习适应不良、违纪行为、攻击行为、神经质、退缩、考试焦虑等6个因素,每个因素可解释的变异量累计达43.16%。
3.统计工具
运用 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三、结果分析
1.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用SPSS 22.0对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各因子、自控能力和问题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自控能力和问题行为与看护人教养方式中的心理支持、严厉惩罚、拒绝和偏爱这四个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与物质关怀、过度干涉相关不显著。自控能力与问题行为之间相关显著。
2.自我控制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假定自我控制能力是看护人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按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对自我控制能力在看护人教养方式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以问题行为为因变量,看护人教养方式四个因子(心理支持、严厉惩罚、拒绝和偏爱)为自变量,没有显著相关的因子不进入检验程序,结果如表2所示:自控能力在心理支持、严厉惩罚与问题行为之间有着完全中介效应;在拒绝、偏爱与问题行为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3.47%和46.53%。
3.讨论分析与建议
表1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控能力与心理支持呈现正相关,与严厉惩罚、拒绝、偏爱呈现负相关;问题行为与心理支持呈现负相关,与严厉惩罚、拒绝、偏爱呈现正相关。说明留守初中生的自控能力与看护人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看护人对其给予的心理支持越多,经常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好。相反,如果看护人对孩子犯的错误经常是给予严厉的惩罚,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断地拒绝,或者是无限制地纵容孩子,溺爱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留守初中生自控能力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自控能力对问题行为有着良好的预测作用。自控能力越强,问题行为就越少;反之,自控能力越弱,问题行为就越多。
表2是本文参考温忠麟、叶宝娟(201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 型发展》一文中新的中介效应检验流 程[5],对自控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自控能力在心理支持、严厉惩罚和问题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拒绝、偏爱与问题行为中有部分中介效应。自我控制能力与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有直接关系,在把自控能力纳入回归方程后看护人教养方式中的心理支持、严厉惩罚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直接效应就不显著了,说明自控能力在心理支持、严厉惩罚和问题行为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把自控能力纳入回归方程后,其看护人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偏爱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直接效应依然显著,说明自控能力在拒绝、偏爱与问题行为中有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3.47%和46.53%。
笔者分析,如果看护人在面对孩子的好动、冒险性、攻击性、违纪、不服管教或者发生了他们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时,不是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粗暴地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惩罚,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拒绝,这容易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感受到否定和被贬低,从而降低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高会使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过低,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就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于是会出现失控的状况。这样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非常不利。如果看护人过于偏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无理的要求都想方设法予以满足,这就会让孩子形成混乱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维就会不加以控制,导致自控能力低下,随之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
综上所述,如果看护人能够给予孩子较多的心理支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效对孩子的自控力进行培养与指导,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减少各类问题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龚 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4]王红姣,卢家楣.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J].心理科学,2004,(6).
[5]崔丽霞,郑日昌.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 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