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高校社团管理摭探
2022-05-30曹勇
曹勇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利于社团的高效规范管理,有利于从内部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符合学生社团发展趋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学生社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社团文化;树立社团合作意识,最大化利用资源;应用互联网技术,规范活动流程管理;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社团活动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管理制度;合作意识;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56-03
学生社团是高校的一大特色,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的有效载体。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之下,高校社团的管理也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融入学生社团管理之中,这既有利于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又能从内部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学生社团信息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社团管理者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社团信息资源,做好社团活动的资源整合,加强社团管理,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学习与成长,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在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社团的高效管理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社团聚集了大量志同道合的学生。随着社团和学生人数的增加,社团的管理难度也在升级。学生社团管理者将信息化管理方式应用到社团管理工作中,可以促进社团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学生社团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管理方式有助于管理者迅速有效地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另外,学生社团经费管理有时会存在漏洞和争议,而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记录、把控社团经费的来源和去向,使经费管理更加规范、透明,让经费得到更加高效的使用。
2.有利于从内部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
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和掌握社团成员的信息,如性格特征及特长等,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管理社团成员,还有利于发挥社团成员的各自所长,让他们相互协作,更加高效地开展社团活动,激发社团创新活力。另外,运用信息化手段统计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次数、质量等情况,再进行量化之后,可以为学生的评先评优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进而激发社团活力,促进社团发展。
3.符合学生社团发展趋势
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管理社团,易于被学生接受。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社团运行效率,让更多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让社团活动呈现出崭新面貌,符合社团发展趋势。早在2016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团委划拨社团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团网络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社团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学生社团的社团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但在社团活动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没有明晰的内部分工,就会使社团工作出现混乱局面。一些学生社团虽然有管理规章制度,但并不健全和完善,并且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
2.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资源缺乏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在资源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团经费资源缺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社团都存在因资金不足而阻碍发展的状况。社团经费是维持社团运转的重要条件,为保证社团正常运转,筹集经费就成为社团组织的重要工作。其次,行政资源缺乏。学生社团的正常运转,需要得到高校党委、团委及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但一些高校并未充分关注学生社团,没有给予其足够的支持。最后,管理资源缺乏。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主要由组建社团的人员负责,但一些学生社团的负责人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社团的所谓管理仅仅是年度考评时关注一下。这虽然对于培养学生社团干部有一定的帮助,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但不利于社团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3.社团信息化管理系统缺失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社团的数量与规模也在改变,社团成员逐渐增多,传统的管理方法已跟不上社团发展需要。管理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就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而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则能提高社团管理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在信息化管理方式下,与社团相关的一切事务及活动都可以上传到信息管理平台。这样,社团的申请、注册、变更或注销,社团活动的方案策划及落实,活动场地的申请和预定,经费的申请及报销等就都能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社团。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还能让日常的社团成员流动有清晰的数据呈现,为各社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供平台。然而,当前不少学生社团还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
4.缺乏网络舆论引导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社团不仅能进行校内交流合作,还能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社团形成互动,使得对外传播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学生社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站或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宣传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社团的宣传及活动范围已形成跨学校、跨地域的趋势。学生社团聚集着大量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特长的学生,各社团、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然而,大学生的“三观”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及网络舆论下,一些大学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及思潮的影響。因此,管理者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对学生社团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但是,当前部分高校仍然只是采用传统的宣传引导方式,如校园广播、文件刊发等形式,这种传统、单调、时效性不强的宣传方式,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已跟不上大学生的步伐,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
三、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策略
1.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烦琐复杂,制定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能为社团发展打下基础,能让社团成员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高校要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者开展社团管理工作时,要注重打造社团文化,并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制定相应的社团管理制度促进社团文化的形成,营造促进社团发展的环境氛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社团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如果社团管理过程中有新的问题产生,或相关规章制度已相对滞后,那么管理者就需要针对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规章制度。
2.树立社团合作意识,最大化利用资源
随着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各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融合更加频繁,沟通合作的壁垒逐渐消除。学生社团通过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能够快速匹配到可以与自己交流合作的社团。为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学生社团应树立与其他社团合作的意识。首先,学生社团之间进行合作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减少经费的支出。学生社团共同组织开展活动,能够共享资源,如场地、设备等,能够聚集人力、物力,让有限的经费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产生最大的价值和影响。社团管理者在推进学生社团合作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管理者可以建立社团数据库,将学校的所有社团都纳入其中,全面掌握各社团的性质、特色等,以便通过数据分析对社团进行匹配,对社团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比如,以某主题开展社团活动时,各社团可以依托自身特色,担负起适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实现合理分工,这样各社团就能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融合交流、相互学习。又如,学生社团通过网络平台提出活动申请时,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调处理,保证各社团活动的时间、场地等不发生冲突,从而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其次,学生社团之间进行合作能够共同探究社团发展的新思路,开辟社团发展的新路径。同一所高校的社团之间可以多多联合,共同举办团体活动,通过分工合作共享来激发创新意识,开辟创新路径。跨地域、跨学校的学生社团之间也应该多多合作,共同举办社团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开展交流活动分享经验等方式,互相学习和借鉴优秀社团的发展与管理思路,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应用互联网技术,规范活动流程管理
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確立之后,还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要想做到活动过程可控,就要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社团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类,为不同的社团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活动流程规范。规范社团活动流程管理,不仅是对活动负责,确保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锻炼能力的平台,还能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社团活动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增加社团及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及各种短视频平台进行社团组织和活动的宣传。首先,社团活动通知的形式应多样化,不能局限于文件刊发、口头通知等形式,还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传播迅速的方式及时发布社团活动的动态,让活动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提升其影响力。其次,社团活动现场的互动性应增强。社团活动在线下开展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学生进行线上观看,观看人员可以进行实时弹幕的发送,并参与话题讨论、互动抽奖等环节,这样能让更多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进而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范围。最后,要注重打造高校的品牌社团。管理者要注重打造品牌社团,让优质社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给其他社团树立榜样,以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加入,推动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社团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与创造力。要让学生社团在数字校园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增强学生社团的整体实力与影响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社团文化;树立社团合作意识,最大化利用资源;应用互联网技术,规范活动流程管理;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社团活动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艺妍.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2]蒋晓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王林.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4]杨豆琪.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社团管理模式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
[5]李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2010(01).
[6]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06).
[7]朱洁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8]田芳.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Associ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Campus
Cao Yong
(Kunming Metallurgical College, 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is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ssociation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from the inside, and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The administrators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can do a good job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mprov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ate the community culture;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community cooperation and max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apply Internet technology to standardize activity process management; make full use of new media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and influence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Key words: digital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sense of cooperation;process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