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的方法探讨

2022-05-30王慧颖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方法

王慧颖

内容摘要:影视资源是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目标实现的有利工具和有益手段,它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很好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考虑到要最大化地利用影视资源之于高中语文课堂的价值,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结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意在探讨影视资源引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影视资源 语文教学 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挥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1]同时,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到“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纸质文本,也可以是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2]可见,课程标准提倡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其它类型的资源,这为语文课程引进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视资源作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高质量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为语文教师开发和学生利用影视资源提供了多样选择。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资源在语文教与学中的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定位

在将影视资源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时,需要对它有清楚而全面的认识,要明白影视资源被引入語文课堂教学之时,它就注定要被深深地打上教学的烙印,而不是供我们来消遣、娱乐,影视资源存在于语文课堂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使用的,是辅助课堂教与学目标实现的资源、工具和手段。影视资源被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是为了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完成教与学的内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所以它既不能作为教与学的内容,也不能作为教与学目标。归根结底,影视资源的引入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要充分地发挥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教师和学生两大使用主体,运用恰当、适合的方法来对待它们。

二.教师方面

(一)精心选择影视资源

1.影视资源要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

影视资源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手段,归根结底它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这使得语文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必须要贴着课堂走。再者,如果因为教师的“无心之过”,选取了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影视资源,不仅不会激活课堂气氛,反而会喧宾夺主,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处,“好心办坏事”,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精心研读教材,体会编者、作者的意图,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影视资源,仅以常见的视频软件腾讯视频为例,它就将影视资源分为古装历史、玄幻史诗、当代主旋律、军旅抗战等众多类别。面对纷繁的影视作品,应该选择与教材中文本高度相关的影视资源,许多经典的和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根据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比如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等,这为教师选择能贴着语文课堂的影视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如说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其也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影视资源,利用影视资源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了解戏剧作品的基本特征、理解戏剧作品设置的冲突与矛盾、体会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多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实现编者在单元前面所期望学生形成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

2.影视资源应该具有代表性

电影不仅给人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还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而随之发展起来的形色各异的影视文化以其大众性、娱乐性的特点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然而在商品经济的驱使下,影视文化并非都呈现出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状态,其中存在大量暴力、霸权、消极、肤浅的价值观产生着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3]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社会阅历浅,好奇心强,喜欢求新求异,若长期接触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书籍、影视,就会使他们失去进取心,甚至误入歧途。[4]因此,被教师选入语文课堂的影视资源应该剔除掉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作品,而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以著名话剧家曹禺的作品《雷雨》为例,已经先后七次被改编为电影,教师在选择哪个版本应该引入课堂时,如果把七部改编的电影都看完,无疑有点太过耗费时间、加重教师负担,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查找和阅读一些评论《雷雨》电影的论文,以及在豆瓣上参考网友给它的评分,不失为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影视资源的可取路径。

3.影视资源应该具有知识性

通过课堂教学应该传递给学生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影视资源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也理应是具有知识性的,而且主要应该补充学生未知的知识。《边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编者在该单元导语中提到:“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5]以及文章后的学习提示也这样写到:“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6]再结合《边城》这篇小说,可见文中的风景和风俗描写对理解《边城》这篇小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赛龙舟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利用《边城》同名电影中对湘西环境的荧幕再现来补充学生对于文本所提到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是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可行方法。

(二)合理利用影视资源

1.剪辑影视资源

语文教师在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时,要有清楚而明确的意识,明白语文课不是影视鉴赏课,将一部电影完整的在课堂上放映出来,最起码也要两节课左右的时间,电视剧就更不消说,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反而会占用课时,拖缓上课的进度,教师应剪掉与文本无关的内容,保留对文本起到补充和深化的内容。整本书阅读是现下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的第七单元,就是阅读《红楼梦》整本书。这本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描写的人物众多而各有特点,对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是理解整本书的重中之重,鉴于高中学生课业繁忙和升学压力,通过精读《红楼梦》去把握众多的人物形象在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泛读加之观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经典桥段对人物形象的演绎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走近书中人物、了解《红楼梦》的合理通道。教師可以在学生初步阅读《红楼梦》的基础上,剪辑王熙凤出场、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名场面”来帮助学生对主要人物有大致的、直观的品味,再配合着书中对于这些人物的描写,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再者,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与上映,其最终是为了让观众观看,它的受众面很广泛,学生仅仅是作为受众的一部分,所以一些影视资源无可避免的存在着迎合大众口味的却不适宜学生观看的内容,教师在将其引入课堂时势必需要做一些剪辑处理。

2.讲解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存在于课堂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看,而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要教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对影视资源进行解释说明,与教师对一般知识的讲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就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不需要讲解。建构主义在学生观中明确指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7]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的影视资源应该是学生存在空白的地方。笔者罗列了以下三种需要教师讲解的情况:①因为课时的限制和高考带来的压力,我们引进语文课堂的影视资源一般都是片段式的,但像电影和电视剧等影视资源的故事性和连贯性很强,片段式地观看被引入语文课堂的影视资源可能会让学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所以教师可以对被引入语文课堂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片段发生的背景、前因后果做一个简单的说明。②国外、历史类、科幻类等的优秀影视资源常常被引进语文课堂,学生缺少对于国外文化、历史背景和科幻常识等的理解时,会比较困难地去理解影视中的一些现象,恰恰是学生“不知其然”的影视片段,是教师对其讲解的良好“机遇”。③影视往往包含多种艺术形式,除了有文学,还涉及到了音乐、宗教、美学、戏剧、摄影、绘画、舞蹈、雕塑、建筑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生未必对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了解,不太了解它们存在于影视中的意义是很正常的,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来介绍这些艺术,“以点带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3.鉴赏评价影视资源

语文课程一直承担着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明确指出“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8]

不少影视脱胎于文学文本,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的不少作品有着与其同名的影视作品。即便是对于同一个文本,影视作品有它独一无二的表现方式,与原文本的表达方式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同一内容以不同的途径表现出来为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与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无论历经几次语文教材的改版,都一直被保留着,其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塑造精彩绝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提到“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9]可见,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在执教《祝福》时,可以将《祥林嫂》这部电影引入课堂教学,请学生边看电影边比较文字和电影对于祥林嫂形象塑造上的优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变革了教学方式,一举多得。

三.学生方面

(一)正视影视资源

1.消除对影视资源的误解

我们一般提起影视资源,理所当然的将它与放松和娱乐挂钩,更不消说深受时代和网络影响的青少年。实则,影视资源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供人们消遣的特性之外,其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也使得影视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莘莘学子若能消除对于影视资源的误解,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影视资源,了解它、走近它,就会发现影视资源“别有洞天”,利用它,就会使学习语文的方式更加更加多样、有趣。

2.改变观影视态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为了提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以及缓解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将与文本有关的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学生由于压力较大、对影视资源认识不足等诸多因素地影响,在语文教师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源时,边开小差、边看影视资源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往往在情节比较精彩的地方注意力较集中,其余的影视画面、影视音乐、影视资源与文本的契合度等方面被关注到的程度不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主要是为了学生服务的,而如果学生的观影视态度有着消极倾向,会使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我们呼吁广大学生改变观影视态度,积极地、深入地观看影视资源。

(二)提前了解文本

将一些影视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不仅因为它与文本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还因为影视资源对文本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可见影视资源的引入与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使得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文本成为必然。如果学生在观看相关影视资源之前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在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源时,就会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把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看待。反之,如果学生不提前了解文本的内容,不能带着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困惑去观看影视资源,那么,影视资源也就失去了在课堂上存在的意义。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观看影视资源之前,学生应该提前了解文本,将阅读文本过程中遇到的未知知识、带有困惑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观剧时有所指向和关注,而不是单纯、无目的、不加思索地看,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观看效果,合理利用影视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小说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为最主要的特征,而影视在表现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以将张绍林,袁和平,袁祥仁导演的同名电视剧的风雪山神庙这一集作为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和林冲的性格特征,想要取得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学生可以在观看之前,提前预习文本、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要社会背景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记录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清楚、存在困惑的地方,以便有指向性地观看,而非光看热闹。

(三)认真听教师对影视资源的讲解

若教师缺乏对引入的影视资源进行讲解,同电影院的放映员无异,同样的,学生若不听教师对影视资源的说明、解释,同电影院的观众无异。被引进语文课堂的影视资源必定是作为教学资源来使用的,它既然是作为教学资源,而不是什么别的资源,必定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发挥它的教学价值,“理所当然”需要教师的教这一行为和学生的学这一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认真听教师对这些影视资源的讲解。同样的,学生需要听讲的情况也有三种:①影视资源这种特殊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往往是包罗万象,常常涉及文学、音乐、宗教等多種因素,其包含的内容之广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成正比,学生难免会对其存在疑问,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通过听教师的讲解来填补自己的空缺、解决自己的困惑。②教师往往只是引入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源,不能保证其引入的影视资源的连续性,所以教师对被引入的影视资源的来龙去脉进行解释、说明的时候,学生需要认真听,便于理解这些影视资源而不觉某处情节的突兀。③影视资源中所涉及到的属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文化现象和某些专用术语、学科概念,也需要学生仔细听教师对它们的讲解。此外,光听恐怕也是不够的,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需适时地写一些、记一记。同时,“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也应该在听、写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加入自己独一无二的背景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

(四)通过交流和写作实现影视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10]对影视资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观看和听讲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是不够达到课标的要求的,还需要交流、写作,来实现影视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1.交流

高中语文的一些文本陆续被搬上了荧屏,一部分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一部分被做成了文化节目,为教师执教相关文本提供了影视资源,但是毕竟这些影视资源与原文本还是有着差异性的,正好可以作为学生比较分析与各抒己见的参考资料。学生可以在观完影视资源时,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电影、电视剧和文化节目对于文本同一处地方是怎么处理的,哪种表现方式要更好呢?在《雷雨》原文中,周朴园递给侍萍一张支票,侍萍接过支票,是“把它撕了”,而在同名电影中,侍萍是“将它烧了”,学生可以围绕原文与电影截然不同的用字,展开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能提高自己对于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为影视资源中的人物配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写作

影视资源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比较普遍的方式是写影评、剧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观看影视资源过程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或者就影视中的某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近几年,语文尤其强调创建真实情境,基于此,学生可以为影视资源中的某些人物立传、为人物写歌、模仿影视剧中的人物发朋友圈,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之中。比如,上海市某中学的学生根据繁漪的悲惨遭遇和性格特征为繁漪作曲,并自弹自唱。还有,有的学生根据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模仿林黛玉的语气发朋友圈,发圈时间是在凌晨十二点,文案是“睡不着,emo了”,可以说是很形象了,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当代学生生活在视觉时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影视资源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常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影视资源是当代社会所赋予教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利器,将影视资源引入高中语文课堂当中势在必行。而现存的影视资源有两大显性特征,一是在数量上非常庞大,二是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大语文教师在将此引入语文课堂之时,就必须审慎地处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也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影视资源与语文课堂是一场奇妙的遇见,影视资源之于高中语文课堂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加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2][8][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婧域.初中电影欣赏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

[4]罗粤珂.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视教学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8(S1):208-210.

[5][6]温儒敏.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8.

[9]温儒敏.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方法
论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