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鸠春园图》中的视觉文化研究

2022-05-30徐小博

雨露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图像学读图

摘要:视觉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重视,由于视觉文化研究广泛地吸收多个学科的手段及内涵,在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视觉图像的生成及阐释而突破了传统艺术批评的惯性,作为一种手段来讲是我们研究艺术作品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本文通过五种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对王育桑2021年创作的《桃鸠春园图》进行分析。《桃鸠春园图》的创作是其苏州园林系列的延续。艺术家王育桑在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绘画强烈的喜爱之情下运用了西方现代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积极地对艺术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同时拓展了中国艺术的表现方式,也为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献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读图;图像学;形式分析

一、图像志和图像学

图像志与图像学是解读绘画主题和意义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整个艺术史学科的基础之一。从最基本的读画开始,《桃鸠春园图》(见图1)主要由四种意象组成,分别是鸠鸟、太湖石、苏州园林截景及墙上的倒影。这四种贴合主题的物体以毫无空间关联的方式被放置在画面中。艺术家使用油画材料写实地勾勒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质感。艺术家对于鸠鸟的描绘手法与赵佶《桃鸠图》如出一辙。他使用油画颜料复刻了赵佶“小青绿”的花鸟画画法。但在描绘上鸠身墨色更重,对比强烈,黑亮而富有立体感。与赵佶工巧细腻相比更具现代意味。太湖石被画家放置在画面的中间。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形态各异,具有随机性。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用的石料,艺术家选用这一意象有着明显的代表性。

画面上窗中截景及墙壁上漏窗的投影都极具江南气息。艺术家客观地描绘了苏州园林的景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是移步换景,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虽然占地面积小,但通过亭台楼阁的排布辅以假山石树木做点缀,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苏州园林的特点与艺术家截景表意的手法不谋而合。总体来看,画家选用最具有江南气息的几种意象构成了画面。用西方的绘画工具对中国传统题材进行了描绘,在排布画面时他忽略了画面的前后关系,抹平了空间,甚至抹去了背景,这种独特的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二、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法是艺术史研究的两大基础之一。在不涉及画面主题的前提下,该方法仅从画面的诸多基本要素如色彩、线条、构图、造型、笔触等出發,探讨画面中元素的关系究竟如何,包括画面风格及品质问题。

画家运用精致、细腻,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画面的细节,用西方油画的画法来营造出中国传统国画的氛围。鸠鸟、太湖石、窗景和倒影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被画家去除了联系和背景,以抹平空间深度的方式排布在了一起。物体刻画细致入微、逼真写实。

从整个画面的颜色来分析,各个元素被笼罩在暖色之中,背景整片的暖黄色与木窗暗红色的搭配相得益彰。画面中仅有窗中截景染天染水的一抹冷色属于点睛之笔。整体表达出春天这个季节园林中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趣味。

从构图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画面上窗后的园林截景。画家描绘了春意盎然的苏州园林景色,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粉嫩的桃花充当前景,远处静谧和谐的观景亭给人一种平和安稳的感觉,使观看者整个人仿佛置身于苏州实景园林之中,能充分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画家将太湖石放置于正下方分割整个画面,像天秤一样平衡窗影和枝头鸠鸟左右两种苏州园林元素。在笔触的处理上,只有处于中间的太湖石画家使用了较大的笔触。其余鸠鸟、倒影及木窗等元素都是用细小的笔触进行超写实的描绘,逼真的效果让画面显得更加精美精妙,充满着强烈的感染力。这两种笔触的区别处理在画面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显得更有意味和思考的空间。

另外,画中精妙之处在于画家对于空间这一概念的趣味性描绘,只有三维的物体才会呈现出倒影,画中窗影这一元素就暗含着三维空间的意味,但画家巧妙的使用二维平面的方式进行描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画家在窗户中加入了景深表现苏州园林景色。这种处理手法使观赏者窥一斑而知全豹,独具新意。相当于画家用平面的绘画形式表现了三维立体的空间,这与丰塔纳所代表的空间主义一样为架上绘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表现一个绘画空间的同时使绘画本身变成了一个空间。这一巧妙的手法和创新型的举措体现在画中是具有进步内涵和研究意义的。

王育桑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精神和情感深度,他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进行油画创作,他结合传统写实技法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以及对于二维画面空间性的创新,将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进行交融形成独具一格的绘画表达语言,在其精美绝伦的画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味,给观者深刻的观看体会。

三、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是20世纪艺术史写作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精神分析和艺术家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家本人的经历影响着其艺术创作。

通过零散的资料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到王育桑的生平。他生于北京、长在江南是他创作苏州园林这一系列作品的隐含的条件。空军和工商管理硕士的教育经历,使其绘画体现出严谨精细的个人特征。我们也可以从他参与过国画研修班的经历中了解到他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热爱。王育桑于2017—2019年期间多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吉隆坡参与展览,活跃于世界各地的画廊和美术馆,其作品在国际上广为流传。在时代的影响下,他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传统,而是将西方文化、现代艺术融会贯通,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从画面元素上来看,画家选用的四种元素极具意味,值得我们审慎地分析与讨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赋予鸠鸟丰富的社会含义。两汉时期,鸠仗的持有者是特权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用鸠鸟来占卜测吉凶,把它视为孝子的化身。唐代以后,鸠鸟的崇拜习俗渐渐弱化,社会意义逐渐衰微,文艺作品中鸠鸟的意象则趋于完美,象征吉祥、财富。[1]在这一层面上,太湖石的象征与鸠鸟不谋而合。首先,太湖“石”通“时”,有时来运转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太湖石常做皇家园林布景石料。现代社会,百姓家中摆放太湖石有富贵吉祥的象征。[2]有这两种意象的支撑可以看出画中传递的精神是积极的。鸠鸟这一种常见且具有社会内在含义的动物,向来是中国古代画家喜爱描绘的对象,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形象。例如,文人画家沈周在《鸠声唤雨图》中以不同深浅的墨色描绘了一只孤踞枝头的斑颈鸠,造型色彩朴素,用笔用色充满了文人古拙淡雅的风味。但画家在对于鸠鸟的借鉴挪用上,选用了宋徽宗赵佶的《桃鸠图》。赵佶在绘画上追求精工细腻描绘自然,在思想意趣上明显地区别于文人画家的悲愤感慨之情。

另外,王育桑本人创作了大量苏州园林风景的作品,选用这一主题的原因与其生长环境分不开,就像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所论述的那种,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物界的植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对于这一主题,王育桑并没有像传统的风景画家那样进行写生创作,而是将独具个人思想感情的符号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之中,可谓是别开生面。

四、艺术社会史

艺术社会史是20世纪下半叶欧美主流的研究方法。艺术社会史主张将艺术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下来思考,把艺术品的生产和普通的生产联系在一起,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思考时代的结构和时代的关系。由于资料的匮乏和交流的限制,我们只能简单的猜测《桃鸠春园图》的创作目的——或是参加展览、或是赠予他人,或是聊以自娱。但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来看,反映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影响了艺术品的展陈方式和展览空间,好在传统形式并没有因为疫情时代的来临而大降观赏性。2021年年初王育桑创作出来的《桃园春鸠图》暗含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精神家園的向往。现实的不合人意往往使人们用艺术聊以慰藉。作者将这种精神期望寄托于画里的桃花源中。

五、视觉考古学

《桃鸠春园图》中所显现出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以及空间主义的特点,反映出超现实主义推崇的弗洛伊德心理学和审美论回归的影响。从整个社会的观看机制中思考,王育桑有着一种脱离现实生活、在“苏州园林”的景色中躲避喧嚣现世的思想。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幅身份认同感很强的作品,现今“身份认同”越来越具有现代意义,文学艺术作品中创作者越来越追求个体性,通过自己的话语实践来构建自己。文学艺术的理论与批判也呈现出避免抽象的理论概念分析、重返艺术所特有的愉悦体验。在这幅世外桃源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进行审美体验式的分析与阐释,沉浸在审美的愉悦之中。

六、结语

王育桑所在后疫情时代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桃鸠春园图》,丰富了人们的观看体验。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艺术思想的交融。其中包括对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延续、空间主义的观念性开拓、油画材料的使用。王育桑对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绘画强烈的喜爱之情,促使他运用西方现代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积极地对艺术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创新,拓展了中国艺术的表现方式,为艺术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为现代艺术观念性中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角度。

作者简介:徐小博(1998—),女,天津美术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2020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批评。

参考文献:

〔1〕石兴邦.《我国东方沿海和东南地区古代文化中鸟类图像与鸟祖宗崇拜的有关问题》[M].田昌五,石兴邦.中国原始文化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2〕蔡美浩.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符号的再塑意义——以太湖石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55(5):28-29.

猜你喜欢

图像学读图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