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2-05-30杨尚锦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关雎流行歌曲现代文

杨尚锦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对接,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实际教学中,以生活化策略开展古诗词教学会受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教学环境的影响,因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调动、引领学生学习和吸纳古诗词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生活化学习成为学生强烈的现实需求,让古诗词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古诗词学习中实现跨时空勾连

在古诗词教学中,丰富的现实生活相当于源头活水,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活教材”。古诗词只有获得现实生活的认可才能进入学生的生活,其内蕴的精神和情感才能被激活,被唤醒。二是“催化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因自身发展需要从古诗词中觅取生活智慧、情感熏陶,滋润自己的人生。不难看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其中延续至今的生活场景,为有效实现跨时空勾连找准对接点,让学生以现实生活场景感知古诗词中所表现的相类生活场景,进而触发学生对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情感的深刻体验。

如教学《关雎》。《关雎》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尽管其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但爱情主题是最明显的。而对于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他们对于爱情已经有着美好又朦胧的向往和憧憬。这就决定在《关雎》一诗的教学中,對诗中爱情主题的理解、体会、感悟是无法回避也无须回避的教学内容。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平日里教师对中学生之间发生的早恋已经觉得防不胜防,而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讨论爱情的美好甚至体验其独特的感受,会不会给学生带来某种负面效应呢?这似乎使《关雎》教学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该如何破解呢?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直面学生处在青春期而设计勾连学生现实生活与《关雎》的引导性问题: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关雎》表达的就是集这两种美好于一身且流传千古的诗作,它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的?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置身在这样美好的情感中,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你觉得现在怎样处理这种美好的情感才是正确的方式呢?学生通过研读诗句,探讨诗中君子追求方式“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内涵,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处在青春期,谈谈自己向往和憧憬什么样的爱情以及该如何面对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样的跨时空勾连,既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又在集体的氛围中懂得控制的重要性。

二、在古诗词学习中实现超时空类比

古诗词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属于典型的诗歌一体。由于古时候没有留声技术,加上许多曲谱已经失传,最后流传下来的仅仅是歌词了。这就是说古诗词在古代就相当于流行歌曲,能够流传至今的自然是经典名曲了。当今时代,流行音乐同样也赢得了中学生的喜爱,在相对自由的时空里,他们都喜欢哼上几句流行歌曲。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生活化资源,抓住古诗词自身的流行音乐性与当下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音乐)的特点,适当地将古诗词内容与流行歌曲相结合,实现超时空类比。这样能够让学生借助对流行歌曲的喜欢转而对相关古诗词也产生喜爱。

首先,是将古诗词中描写的场景与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进行对接。如《关雎》中君子追求窈窕淑女、夜不能寐的这一情境,可以让喜欢周华健演唱的歌曲《孤枕难眠》的学生唱出歌词:“想着你的黑夜/我想着你的容颜/反反复复孤枕难眠/告诉我,你一样不成眠/告诉我,你也盼我出现。”不难看出,二者内容相同,情感相同,只是《关雎》直写君子的那份痴情,精练含蓄,而歌曲是在侧面表达对追求对象的一往情深中,以呼告的形式传达出你在想我的猜想。对歌词的理解,可以为《关雎》中的留白——想象淑女的回应提供思路。

其次,是让学生在喜爱的流行歌曲中寻觅古诗词的意味。如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歌词虽然不是源自一首具体的古诗词,但许多句子都能够让人想起一些相关的古诗词意境。如“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与白居易《暮江吟》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所描写的月有几分相似;“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与李商隐《登乐游原》一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营造的意境有对接点;“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这种明白的拆字格表达,与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的“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有相通之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让人想起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所传达的凄独感,与李白《月下独酌》诗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类。当学生推敲歌词的表达,寻觅相类的古诗词意境,就有效地运用了古诗词学习的生活化策略。

三、在古诗词学习中实现穿越式引申

诗与文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其主要区别在形式上,古诗词讲究平仄和韵律,但诗和文在内容上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诗词学习中,往往用现代语言阐释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只是现代语言对古诗词内涵和意境的阐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二者之间无法画上等号,甚至只能算是局部表达,但至少是找到了有效的入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当让古诗词的内涵、意境等,无声无息地来到所学习的现代文所表达的情境中,让学生完成一次古诗词与现代文学习的有效穿越。在涉及古诗词的内涵、意境的领悟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现代文中具有互文性的表达帮助理解。

如王维《鸟鸣涧》这首诗在所创造的静谧的意境中充满了辩证的意味。现代作家郭枫在散文创作上也追求这样的特点,可以推荐阅读郭枫的《空山鸟语》一文。在王维的诗中,春山中的晚上,花落和月出本是无声的,但它们还是惊动了山鸟,进而发出了鸟鸣,一下子打破了春山的宁静,只是这种打破没有带来连锁反应,让山中的其他动物一起闹起来,相反,一声鸟鸣之后,春山的夜晚显得更静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更静是谁感觉到的呢?不是山鸟,而是山中那个在体味静谧之美的诗人。郭枫的《空山鸟语》也写鸟鸣,开篇就是“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而且“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作者想强调鸟语在大自然中是普通话,最后作者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则突出了鸟语的吸引力。《鸟鸣涧》借鸟鸣写动与静的关系,《空山鸟语》借鸟语写懂与猜的关系,思辨的色彩都很浓郁。在学习古诗词中引入具有相似意境的现代文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现代文所获得的体验去把握古诗词的相关内涵和意境,使穿越式阅读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总之,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策略,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进而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目的。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关雎流行歌曲现代文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