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的校本实践

2022-05-30吴铁俊张红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文本素养

吴铁俊 张红霞

整本书阅读,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备受关注。但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

我校认为,阅读评价策略是在“评价即学习”的阅读理念指导下,为评估整本书阅读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阅读成效而开展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重点关注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完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探索性、创新性阅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国内外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国内中学语文教学受大语文教育观影响,重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尤其是群文阅读和阅读测评等领域的研究。自2017年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并基本明确了语文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提供了推荐阅读书目后,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数量激增。研究重点侧重在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开发、价值追寻、实施路径和行动策略等方面,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策略、评价体系、评价模式的研究较少。

“整本书阅读”是由国内学者提出的,但国外也在开展类似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与研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如美国进行“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以图书馆为主体开展阅读测评研究;英、法等国开展“读书节”活动,以大力推进中学生阅读,并开展相关阅读行动研究;澳大利亚开展“更好的起点”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推进亲子阅读及其相关研究。总之,国外学者重视阅读测评,有专门的教学模式、策略和配套评价策略体系,制订了“阅读与写作评估标准”等,提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高无上的以及教师是阅读评估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等观点。

二、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的常见误区

第一,评价目的认识模糊。很多老师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认识不够,仅仅通过抄写名句、概括情节等方式硬性督促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很少关注学生阅读是否聚精会神、是否心领神会、是否有读写愿望等。

第二,评价体系建构松散。好多老师虽然自觉不自觉地把各种方法自主运用于阅读教学,收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来自多方面的阅读信息,但在日常教学层面,还缺少完整系统的阅读评价体系,难以对阅读展开立体、多元的评价实践。

第三,评价策略不够科学。尽管老师们或要求学生让阅读“留痕”撰写阅读笔记,或举行课堂读书会进行演讲,或研发《乡土中国》《红楼梦》等书籍的阅读测评卷,也广泛收集了各地高考题中关于阅读的经典考题,但这些阅读评价策略有的侧重考查信息记忆,有的侧重考查理解判断,还有的侧重考查分析批评,难度不一,标准不一,难以操作。

第四,参与评价的主体单一。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参与阅读评价,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多角度反馈,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但因为评价共同体的平台难以搭建,或多维评价体系难以建立,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师生个体为主,评价语言单薄。

三、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的校本化实施

直面存在误区,我校深刻反思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及主体,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最终指向,结合高中学段学科特点、年龄因素以及读物类别等,从多维度、多方面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较为完善的高中学生阅读评价策略和评价体系入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高,激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催生学生探索性的阅读发现。

其一,不仅注重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更能依据教学实际、学情把控、读物类别,分设层级阅读评价目标,以评促读。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目的为判断、推进与内化。判断学生现有阅读水平,借助明确清晰的学段层级评价标准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实现评价标准的内化,让学生带着评价标准开启阅读的未来,具体了解“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去读”。组织学校老师根据阅读经验把《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万历十五年》《南渡北归》等书籍进行层级分类,分解到三个年级去阅读。

其二,不仅注重阅读评价方式的多元,更能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互相结合、过程和终端全面关注、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评价方式,促进整本书阅读。

设置“阅读记录袋”、阅读诊断表、阅读素养测评表等,丰富阅读评价方式。创造性地通过被量化、被展示、被转化的成果来建立对学生的或顯或隐的评价方式,并重点关注学生高中阶段的阅读量、阅读面、阅读兴趣、阅读深度、阅读习惯和方法以及阅读过程中文本意义的生成与建构。

其三,不仅注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素养训练与测评,更注重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阅读高阶思维。

定期组织“湖畔”读书社团活动,带领学生学会研读书籍,既善于掌握文本视觉符号知识、文本工具知识、文本审美知识等“文本中的可视信息”,又积极关注语言知识、内容深处知识、个人体验知识等“文本中的不可视信息”。两类信息的连接、整合越是快速、广泛、深入,阅读就越是有效或高效。

其四,不仅利用国内外阅读测评工具来提升阅读评价质量,还能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多维校本化阅读评价标准。

设置解决字词问题、搜寻和使用信息、概括情节、保持流畅阅读、预测、推论、分析、批评等校本阅读评价标准。同时利用国内外阅读测评工具,拓展阅读评价的途径,提升阅读评价质量。及时的阅读测评反馈,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JY14-L17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文本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