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2-05-30郑桂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素养

郑桂红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可以助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现如今,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还要求学生阅读之后积极开发自身的语文思维,体悟作者的创作内涵、思想情感。本文针对新时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做出了分析与阐述。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策略单一,教学内容固化

现如今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沿用“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授课中要求学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致,乃至心生厌学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兴趣低下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比较匮乏,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字数较多的文章时,经常会产生畏难心理,不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阅读,很难提高语文的学习实效。

当前,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仍旧侧重于书本中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外阅读资源较少,无法让学生体悟到新颖性、趣味性。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大都以教案设计内容为主,很少会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认知能力等,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与优化,如此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不利于因材施教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优化授课手段,点燃学生兴致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能夠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点燃同学们的兴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助力其自身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一部分传统的授课手段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阅读课堂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完成重新设置后,需要优化授课的手段,协助同学们在阅读期间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文字,实现高效的阅读学习。

比如,在《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课件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的诱因,促使同学们在阅读之前就初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在脑海中对草船借箭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让同学们的兴致变得更加高昂。以团队合作为导向展开教学,让他们合作来展开阅读,使之能够自己主导课堂,同样也会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致。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当丰富教学内容,让其锻炼自身的阅读思维,激发阅读兴致。

比如,在《北京的春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授课,要求学生来讲课,将这篇文章框架、创作思维结合关键词和中心语句进行讲解。引领他们在完善自身讲课内容的过程中,总结这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另外,在《将相和》的阅读活动中,可以采用朗诵竞赛的方式,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队伍,通过分队朗诵训练的方式,使之感受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培育同学们分队朗读的默契度。

(二)加强语言训练,强化阅读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积极落实,广大教育者愈发看重学生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证明,保障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活动的质效,不但能够强化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书籍的阅读兴致,确保他们可以在参与各类阅读活动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上,教师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机会,引导学生以自读的方式,掌握课文大致意思,再选用小组合作阅读方式,让其利用文本阅读的核心开展情感阅读,使他们把握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落花生》时,可以出示花生的谜语,引导同学们猜出谜底,以此带领同学们初步认知花生这一植物。边阅读边理解,了解第一自然段所交代的事件,随后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第二、三自然段所呈现的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思维和方式。最后,带领同学们了解第四自然段,并在阅读期间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原因是什么,去读出父亲对花生品质和精神的钦佩,在反复阅读的情境之中感受学习的核心内容,促进阅读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高度成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帮助同学们降低阅读难度。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往往更重视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不同知识的记忆,一边阅读一边为学生讲解课程知识,此方式难以增强同学们的阅读成效。

比如,在引领同学们阅读《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可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故事,在此基础上为同学们解释为什么孙膑聪明过人,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直观性,使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从而提升阅读课程的教学实效,让阅读变得简单。

(四)加强课堂引导,掌握人物形象

掌握人物的形象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文本加强理解,继而对人物形象做出深入探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有效性。

同样以《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诸葛亮说要在十天内制作出十万支箭,在那个没有自动化生产机器的年代,你们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吗?”以此来进行课堂引导。此时,就能够调动同学们对该文本的阅读欲望,继而就会自主加强对文本理解,体会诸葛亮的谋略,最终掌握这一人物形象。另外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要让同学们自己概括诸葛亮是如何在短短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的。

再比如《空城计》等,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掌握人物形象。

(五)落实生活实践,实现活学活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落实生活实践,协助同学们实现活学活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共鸣感,只有指导学生将阅读联动生活才能促进他们感知阅读之美,能够让他们将书本读活,在亲身实践中对所学知识深入地了解。

以《慈母情深》的阅读教学为例。对于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辛苦劳作的母亲毫不犹豫地给作者买下了想要的东西,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此时,有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然后说道:“母亲是伟大的,每天早上起床都能看到可口的饭菜,夜晚也总是母亲在一直督促着我,直到我能够完成所有作业。”这样的教学引导,真正实现了让阅读走入生活。

总而言之,相较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文本内容来讲,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文本内容更复杂、丰富。因此,在新课改视域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保证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目标,要选用针对性强的策略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助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作者简介: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云衢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