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课堂“切磋琢磨”提升素养“有效学习”

2022-05-30张琴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鼓琴钟子期伯牙

张琴粉

课如玉,需切磋琢磨。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一遍又一遍,研读教材,推敲教法,有时,甚至穷尽思路,也不得其法,让人很是焦虑烦躁。但,磨课是一节好课的必经之路,必受之苦,必磨之难。

一、磨“听读训练”,让思维展开来

语文课堂中,思维呈现“隐蔽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语文课中的思维训练,更多地讲究灵活性、艺术性,在“随风潜入夜”中“润物细无声”。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自然学习有点困难。

课后第一道题为:“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备课时,自然把正确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老师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是这样处理朗读的。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古时候,学一学那时的孩子们是怎样读书的。老师读半句,你也来跟读半句。(师读,生集体跟读)

师:老师请来了停顿符号来帮助你。请你学着刚才的样子,借助停顿符号自己来练一练。

师: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老师针对学生的字音、断句、声音做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这一朗读教学片段,老师仅仅是带着学生朗读,学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读。如此教学,学生只会模仿,朗读停顿的能力只会一直停滞不前,教学是低效的。

磨课时,我们觉得要把学生的思维融进朗读,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不仅知道怎样读,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读。

老师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是这样处理朗读的。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古时候,学一学那时的孩子们是怎样读书的。老师读半句,你也来跟读半句。(师读,生集体跟读)

师:老师请来了停顿符号来帮助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在人物的后面都要停顿下。

师:真棒!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人名,是我们读小古文时停顿的一个重要标志!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你能正确快速地停顿吗?出示: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小结:我们在读文言文时,遇到人名,应做停顿,这是一个规律!

第二次试教,虽然只多了一个“让学生发现”的步骤,但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中找出规律,为今后顺利朗读新的小古文找到了小妙招。

二、磨“言语实践”,让文字画面化

钟启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中写道:“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是靠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与写作实践中培育起来的。”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在教学《伯牙鼓琴》时,第一次备课,我们紧扣单元要素,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1)老师:大名鼎鼎的“音乐才子”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2)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老师小结: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知音。

(3)老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

这一片段虽然有了“想象”的环节,但是感觉过程单薄,似乎在走流程走教案,学生的“想象”是粗线条的,缺少细节的渲染,教学目标中的“体会艺术之美”并没有达到。

第二次磨课,我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围绕“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这一单元要素,让学生说画面,说琴声,说心声,丰满对人物的认识,体会语言的精妙之美。

说画面——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大名鼎鼎的音乐才子!他的琴技炉火纯青——志在太山的琴音一出,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想象一下,子期会怎样说?(想象动作、神态)

生:钟子期打着拍子,踏着歌,摇头晃脑,做出仰望泰山的样子……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对伯牙琴技的赞叹,读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师:志在流水的琴音响起,钟子期又会怎样说呢?

生:钟子期如痴如醉,哼着曲子,和着曲子,手舞足蹈……

说心声——

师:那能否将文中的“太山、流水”换成“明月、清风、白雪”呢?

[出示:会当(一定要)凌(登)绝顶,一览众山小。仁(仁愛)者乐山,智(智慧)者乐水。上善(最好的善)若水]

师:所以,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就是希望自己怎样?而这一切,都被谁听出来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知道了伯牙的心声:他要做一个在艺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人,他还要像流水一样做一个智慧、善良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也和钟子期一样,读懂了伯牙的琴声,更读懂了伯牙的心声,伯牙已然在同学们的心里啦!

三、磨“表达感悟”,让读写巧迁移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少年闰土》公开课,让我对“练笔指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薛法根老师读写迁移的重点却非第一自然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习“闰土讲新鲜事”这一大段,关注这些语段并巧妙迁移。

“我那时并不知道……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我先前单知道……”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这些语段,都是承接上文的新鲜事而产生的议论,着重突出“我”的各种“不知道”,鲜明地对比出闰土的见多识广,“我”的孤陋寡闻。

我佩服薛法根老师,他在研读教材时,精准地看到“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三段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闰土的生动讲述+“我”的羡慕式议论。而唯独“雪地捕鸟”这一段落没有“我”的议论。于是,薛法根老师让学生仿写,写出自己的“不知道”,写出对“闰土”的羡慕式议论。这样的仿写,真是出彩!学生既从表达上学会了议论,更从内容的比较上,深化了对人物的认识!

总之,磨课要深入研读教材,眼中有学生,站在语文学科的高度,站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去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法,在学生的“愤悱状态”,看到他们的进步!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鼓琴钟子期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问世间,“琴”为何物
知 音
泉水滴答
高山流水